专栏名称: 环球老虎财经
环球老虎财经,全球财经资讯的中文分析平台,汇聚国内外主流机构投资者提供原创投资分析,致力于成为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周刊  ·  不想被催婚的年轻人,涌向寺庙过年 ·  昨天  
gooood谷德设计网  ·  BIG哥本哈根总部 ·  4 天前  
新周刊  ·  为什么健身房里总有股屁味 ·  3 天前  
新周刊  ·  万万没想到,最先被AI取代的是内娱? ·  3 天前  
建E室内设计网  ·  建E首发 | 纯水岸 X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环球老虎财经

中信证券300亿员工持股,是“抄底”?还是“高盛合伙制”的中国实验?

环球老虎财经  · 公众号  ·  · 2019-03-05 20:29

正文

券业一哥要用300亿“抄底”自家股票,坐实未来“黄金十年”?可连自家分析师同天发布的研报也在讨论3000后的市场分化,认为A股趋势性反弹接近尾声。员工持股计划是“抄底”还是“接盘”,又或者其实应该将此视作是中信证券的一次“投行合伙制”中国实验?


3月4日晚间,中信证券推出“员工持股计划”草案。该计划的特殊之处在于,计划由超1000名员工参与。由于其通过信托管理机构在二级市场直接购买中信证券A股或H股,本质更像是“员工增持计划”。 而按照10%上限估算,此次员工持股计划涉及金额近300亿。

作为“牛市风向标”的券商板块经历了数轮大涨,在申万行业分类(二级)下证券板块的涨幅达到56.29%。去年底就喊出“复兴牛”的 中信证券年初至今的涨幅也达到了54.9%。 这还不够,这一次中信证券还要带上自家员工,怀揣300亿的真金白银一同踏入市场,只是一记对A股的长期看多信号吗?


//
“投行合伙制”的中国实验?
//


“恭喜你成为高盛合伙人”曾经是2005年之后华尔街最动听的一句恭喜语。而素有“麦子店高盛”之称的中信证券,过去则一直被理解为 希望走高盛的合伙制模式。

在中信证券当前的草案之中,并未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就草案目前所披露的信息来看,中信证券此次员工持股计划分年实施,每期员工持股计划的购股自公司股东大会或授权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 6 个月内完成。

不仅在金额上有近300亿之巨,在时间跨度上也长达十年,如此大体量的员工持股计划,在业界同行的眼中则更像是中信证券对“高盛模式”的又一次效仿。

众所周知的是,合伙制曾在高盛发展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完善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造就了高盛集团追求长期价值的公司文化。凭借为合伙人开出的丰厚的报酬和投行界顶尖地位,高盛成功吸引并保留了大批的优秀投资精英。而在风险共担的制度下,合伙人们也被塑造出高度风险意识与更强的责任意识。

在公告中,中信证券表示设立员工持股计划的目的在于 “建立和完善劳动者与所有者的利益共享机制,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提高公司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作为最后一家保留合伙人制度的美国投资银行,即便是在转型后,高盛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合伙人制度,并演变为合伙人薪酬计划、股票激励计划和特定捐献计划等完善的激励措施。有数据显示,持有公司股票高盛员工的比例一度达到了80%。

就员工持股计划而言,其设立的目的同样是对员工的激励与约束。作为一向被称作是“麦子店高盛”的中信证券,此举是否会是借员工持股计划所进行的一场“投行合伙制”的中国实验?

遗憾的是,远在太平洋另一端的高盛,其合伙人模式正在备受考验,高盛合伙人持股在特朗普上台后逐步减仓,接近5%。而根据外媒报道,如果持股进一步下滑,高盛将不用再披露其合伙人持股数量。


//
“接盘”还是“抄底”
//


当3000点遇见“员工持股计划”,究竟是“接盘”还是“抄底”?市场从未缺乏过针锋相对的观点,只不过有意思的是,对于“抄底”观点最大的质疑声却是来自一份中信证券自家同天发布的研报。

就在员工持股计划提出的当晚,中信证券发布了一份 《A股策略聚焦:3000点后的市场分化-190303》 策略报告。报告指出, A股趋势性反弹接近尾声,预计市场将从爆发期进入平静期。

图片:中信证券研报

有观点直指中信证券此次员工持股计划的“10年之期”,认为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对此“利好”表示谨慎。

不过,却也正是因10年之期的设定,令中信证券在具体的执行上有了“调整空间”——丢出计划示意看好,慢慢执行以示谨慎,中信的员工持股为自己留了足够的后招。

//
少见的券业“员工持股”
//


相对于A股其他上市公司而言,券商板块的员工持股计划很是“稀有”。中信证券的此次员工持股计划,不仅相较自家上一次的员工持股相隔13年,在规模上也远胜近年来仅有的三家券商员工持股计划。

申万宏源在研报中表示,此次中信员工持股方案,是对过去两大约束的一次性突破,阔别已久的券商员工持股计划重启。 站在当前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推进的时点上,监管赋予龙头券商改革创新的“特许经营权”。

中信的做法,无疑与近期“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思路,不谋而合。

早在2006年9月6日,中信证券曾提出过一次股权激励方案。与本次由信托机构代持不同的是,上次的员工持股来自于暂存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股票账户下的总量为3000万股首次股权激励暂存股。当年,中信拿出了其中的2216.31万股为公司首批股权激励计划的来源股。

此后,从2015年开始,便有华创证券、太平洋证券、国元证券、海通证券、东吴证券、华创证券、联讯证券、国泰君安、招商证券、中原证券、银河证券等十余家家证券公司相继推出员工持股或股权激励计划,但真正有下文的却在少数。仅有2016年国元证券、2017年的兴业证券与2018年的越秀金控的员工持股计划得以被实施。

在证券行业本就屈指可数的员工持股计划当中,员工持股计划占比总股本的比例也偏低。2016年国元证券的员工持股计划占总股本仅1.51%,即便如此在上述3家之中仍属国元证券员工持股计划的比例最高,在资金规模上也难与此次中信证券的300亿相提并论。

故而,中信证券此次10%的员工持股计划轰动业界也就显得是理所当然。

老虎财经整理了国元证券、兴业证券与越秀金服所推出“员工持股计划”的部分数据对比。其中,越秀金服的员工持股计划收益最为丰厚,相对当年平均6.67与8.31的成交价而言,越秀金服截至今日的最新股价已涨至10.87。而兴业证券与国元证券的员工持股计划看起来只不过刚过了“解套”的环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