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产瞎BB
一个地产相关原创公众号,平时灵感的归宿。
51好读  ›  专栏  ›  地产瞎BB

任何投资均和价格有关

地产瞎BB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17-11-20 08:11

正文

BB从小家境殷实,父母也极具有投资意识。早在十几年前父母就到处买房,可以说是第一批意识到购房投资的人群。


BB那时候刚会打酱油,对投资毛线不懂,但是无奈听的多,所以多少懂一点老一辈的投资观点。


一、跟着火车站走天涯


最开始的时候父母辈买房基本跟着火车站走,因为无论上海、杭州还是其他城市,对于BB的父母来说都不熟悉,但是父母自然有自己对事物判断的方式。


父母认为火车站热闹,一热闹就有生意,有生意就能吸引大量人的聚集在一起,那么就更热闹,所以火车站周边的房产肯定不差。


跟着火车站买房可以说是BB父母最初投资房产的路线。上海南站代表性特别强,BB父母及他们的好友们为上海南站建设做了不少贡献。


最初其实跟着火车站买房并没有多大的问题,最早的火车站位置本来就不差,而且一二线城市在快速扩张,一扩张就使火车站的位置更中心了,所以房产增值也是快快的。


跟着火车站走天涯的观点开始改变应该从高铁新城满天飞开始。


似乎政府也看到了BB父母这一批人跟着火车站走天涯的投资买房的套路,于是无数的高铁新城建设在郊区。


父母辈那时候还没吃亏,所以依然跟着火车站买买,杭州最具有代表性的应该是东方红街这个项目,无数的人买在这里,最后结果是亏得他们开始怀疑跟着火车站走天涯的思路正确性。


杭州东方红街还好,至少没亏这么多。亏得最多的是环上海城市的高铁新城。BB的父母就中招,买了一套所谓昆山高铁新城的楼盘,然后结果就是亏本卖都卖不掉,硬拿了无数年在手上,毛估估亏损在百万以上。所以BB一直说行情太热的时候不要买环经济城市,在行情冷下来的时候你会发现环经济城市真他妈的冷,冷的你把三成首付都不要的情况下房子都卖不掉。


这里说个插曲,BB后来做地产,也是随着飞机、高铁走天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北方环京城市的悲哀。


北京房价高涨,北漂买不起房,然后政府引导去环京城市买。


大量北漂涌入环京城市圈,结果就是环京城市房价暴涨,涨的环京城市圈的土著根本买不起房。这些环京城市圈的土著,最终在环京战略下被牺牲了,因为当地的工资收入就是3000多一个月,而房子是3万元/㎡,所以商品房对于他们来说根本就是望尘莫及。


拆迁?环京城市多的就是地,当地政府根本不会拆迁,除非是京城来拆迁。


曾经和环京城市的土著聊过天,问他们如何解决居住问题。他们说商品房他们是一辈子也买不起了,他们就一直参与摇号,摇经济适用房,这是他们唯一拥有房产的出路。


我那时候感到的是深深的悲哀,一种被时代冲击的悲哀。对于那些居住在环京城市圈的土著们,他们并没有错,但是在这一场城市群建设中生活和工作机会都没有得到改善,得到的只是天价的房子。


环京城市群最终成为卧城,那些房产成为北漂资产的沉淀而不是居所。环京城市群的房子金融价值远远超过居住价值,所以受房地产的波动也非常明显。所以我们都说北京跌了,但是北京其实没跌多少,我们更多说的是环京城市群的大跌——燕郊腰斩、固安腰斩。


二、大学城的崛起


话题扯远了,继续说父母辈的投资思路。


跟着火车站买天涯买的是人气,同样的思路下还有一种买法就是跟着大学城买买买,同样买的是人气。


父母辈认为大学城有大量的大学生,而且生源源源不断不会改变,有大量的年轻人就有大量的消费,有大量的消费就会有生意,有生意的地方房子肯定不会差。


杭州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城西的文教区和下沙的高教区,虽然都是高教区但是故事的结果是南辕北辙的。买文教的赚的飞起,买下沙的亏的一地鸡毛。


下沙和城西文教的南辕北辙,父母辈得出的结果是不能买在工业区。


三、跟着地铁浪浪浪


当然父母辈大量的买在下沙,除了高校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地铁——杭州第一条地铁。父母辈认为地铁通车后,下沙和十城门就是嗖的几秒钟的事情,那么下沙房子这么新还便宜为什么不买下沙呢。


所以地铁的出现,也让父母辈喜欢买地铁边郊区的房子,因为价格便宜而且有地铁交通方便,所以跟着地铁浪浪浪应该不会有大错的。


后来下沙的塌陷,让父母辈对地铁这事情感冒程度大大的下降,也意识到了地铁不是一切,地铁只是一条地铁而已。


四、新就是一切


随着城市的扩大,父母辈买买买的思路也不断发生改变。最初是跟着大学城、车站、地铁,后面还有种思路叫跟着城市界面买买买。


杭州最有代表性的区域应该就是滨江,滨江也号称甬台温投资客最爱。BB父母和大部分的甬台温的投资客一样,在滨江也购置有房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