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洞见
在转型时代的中国,洞察,见解。新鲜独到,犀利理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年文摘  ·  盘点HR最反感的5个辞职理由 ·  3 天前  
深夜书屋  ·  黄圣依同款推荐,解锁博弈论的智慧之门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洞见

那些“监狱式应试教育”的老师,是中国学生心中永远的痛

洞见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9-09 22:20

正文


图片来源:电影《会痛的十七岁》

总有那么一个老师,给了我在潜意识里不愿意去触及的回忆,成了内心深处的痛。


最近看了部新电影的点映,里面的班主任老师带的是高三年级的一个尖子班。他把班级管理成了“精神监狱”,要求每个同学摒除高考以外的一切事物和杂念。

在上课时候偷看漫画书的夏远远,被当作偷窃犯一样对待——她只偷了自己的读书时间而已,然而老师却把她当成了偷全班同学时间的犯人,还教唆全班同学“与歪风邪气作斗争”。

这一段段刺痛的画面,使我不禁回忆起读书时自己也有被高中班主任支配的恐惧。

姜老师

是我的高中物理老师,也是班主任。

跟每个人记忆里的某某老师一样,

他是一位超级严格的老师。

在我的学校,他不仅是高中三个年级段30个班级学生的噩梦,

甚至连他从未涉及到的初中部学弟学妹也是闻虎色变。


我跟他最大的一次冲突,可能就是他抓到我看《挪威的森林》的那次。


初中时候,我就听同学说过《挪威的森林》是本小黄书。


然而在高一同学递给我看之后,我就感觉到我的世界观被打开了。


这种感觉在之后看《金瓶梅》的时候也出现过一次。


那几天,我疯狂地看着这本书。基本上跟大学时候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那种感觉类似。



然而就在一节“选修课”前的眼保健操时,姜老师路过我们班门口,晃了一眼就看到低着头正津津有味看着书的我。


他走进教室一把夺过我的书,中指夹在我看的那一页上,因科任教师已经在教室里的缘故,瞪了我一眼便扬长而去。


由于这一天并没有姜老师的课,惴惴不安的我经历了度日如年的感觉后,终于在晚自习上等来了姜老师的审判。


他极尽自己丰富的词汇量强调着这本书的淫秽不堪——这正是我担心的部分,因为正巧看到一场性爱的描写——接着把书重重摔地上,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便是一段对我个人长达10分钟的DISS。


我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虽然我极力想反驳这本书并不如他所说的那种淫秽不堪。


可显然,他并不会去理会村上春树是谁。


时至今日,村上春树的所有作品我都基本上看完了。可唯独《挪威的森林》还依旧停留在高一时候的四分之三处。


或许我与电影女主挥之不去的阴影类似,这本书在潜意识里成了一段我不愿意去触及的回忆。




输入

亲爱的老师,我知道

很多关于尊师重道的典故,

但我不禁要弱弱地问一句:

您对当今孩子了解么?



 


01


如果你要压抑我,我就抗争。


老师对孩子天性的压抑,孩子会认为你在蔑视他的成长。


孩子一旦有了独立意识,会蔑视权威,独立意识的伴生现象之一就是,要求你与他平等相处。如果你以一种比高他一等的姿态压抑他……


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也许,这就是逆反的最初发源地。




02


对话语权的要求:

我了解这事儿,为啥不让我讲?



人的生活环境不一样了。


以前小时候经常被教育「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


现在孩子的生活是这样的:他在家里没有兄弟姐妹,直接跟大人对话,“为什么你可以说话,而我却不可以说话?”



我曾经目睹一个名牌大学的实习生怼老总的全过程。


这个实习生在开会的时候负责做记录,会上老总发完言,实习生说:“我也要讲。”

老总说:“怎么轮到你讲?”

他说:“我为什么不可以讲?我也了解啊!”

于是这个老总就看不懂了。


老师也一样,你要看懂他们对话语权要求很高。如果你不让他有话语的可能性,他就到网上去说,就比如转发这篇文章并艾特那个老师。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03


对个性化生活要求: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现在的孩子还有一个他们引以为傲的特征,「个性化」要求非常高。


以前的学生“是大海里的一滴水,是沙漠里的一粒沙”。现在的孩子是“我来过了,雁过留声,你们怎么可以不知道我来过?”


我有个小表弟,说他就是非要留长头发,穿HIPHOP的垮垮的大T恤,到校门口就把校服脱掉了。结果教导主任跟他说,不剪头发就不要来。他说:“就不剪,我还要扎脏辫儿!”


班主任给家长打电话,他爸爸回答:“您知道吗?这孩子的HIPHOP知识,我连做他的小学生都不配。如果您能把一节班会课给他,让他展现一下做好的PPT,您会觉得很惊讶,他需要证明自己。”


这个是现在孩子的又一个特征所在。



04


做老师的,没点套路怎么行?


我们高中当年隔壁文科班的地理水平简直不能恭维。


选了文科的老同学说他们高二时候一个老伯接手过来,原以为他会像我们记忆里的每个“姜大班主任”这样——


他总是默默的在小本子里记着同学的名字,你以为他在画圈圈诅咒你?


但真实内容是这样的,


“XXX中国地理很棒,XXX世界地理很棒,

XXX季风很棒...”


他总能发现地理水平比较高的学生,加以培养,加以公开称赞,熟练掌握每个人的技能水平。


之前不知道干嘛用。直到后来上课过程中,讲解题目的时候,老伯一定会加一句,如果这一题不明白的话,大家可以去找XXX..........妈蛋,心机伯。


高考前的每一次模拟考,其他老师都会每天忙的不可开交,老伯则天天准时下班回家吃饭。而且,大家的成绩还在稳步提升。


心机伯,我们好崇拜你!(据说,有个同学在当CEO,用了老伯的这一套,大有四两拨千斤之效。)



反过来看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者,

有些还是秉承老一套。

经常可以看到有的中学生被老师教育的时候,

老师在训他,他就这样子 ——



叶芝说,教育的本质并非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这个时代总提到平等。然而平等不单单限于男女之间、人种之间,还存在于长幼之间。


正是这些不平等造就了各种尖锐的教育问题。在先前说的这部电影里也可以看到几种当下聚焦的几大热点:“控制型教养方式”,“监狱式应试教育”,“冷暴力式校园霸凌”以及孩子不堪重负沉迷虚拟世界和追星等现象……不是一个人的痛,这是中国教育的痛。


导演彭发作为香港惊悚悬疑片的“鬼才”,他参与制作的电影有《无间道》《风云雄霸天下》等。而在这部青春片中,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校园中的冷漠与温情不少片子都选择避开九月好莱坞类型片的时间段,但这部电影就有这样一份勇气,正如同它批判中国高考制度下教育的现状(这种题材之所以很少有人触及,是因为过审……,你懂的)。



央视电影频道《国片大首映》中继《战狼II》之后的推荐国片


自古以来,老师就被人们奉为知识的传播者,学生的榜样者。但随着时代的变化,新课改理论的深入,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让学生终身难忘的老师里,确有部分老师成为了学生心中永远的痛,但也有不少好老师扑去心灵的尘土去守望教育,构筑教育的理想。


中国传统文化总喜欢辈,譬如“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这种倚老卖老的名言警句比比皆是。可在我看来,年龄已经愈发成为一种单纯的数字,能力才是这个时代难能可贵的资源。


最后,在9.10这个属于老师的节日里,为了掩盖自己还没有退却的幼稚以及彰显自己现在的成熟,还是要对当年给予学生宽容、关爱和尊重的好老师们道个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