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走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听到了这首熟悉的旋律,熟悉的歌,突然心生感慨。“十年”,我已经硕士毕业十年,已经在兴业银行工作了十年,更重要的是,十年时间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在兴业银行绿色金融工作了十年。
十年之前
,中国将节能减排指标纳入“十一五”发展规划,国家的节能减排事业刚开始起步,那时候节能减排、能效项目、可持续金融都还是新鲜词语。
十年之后
,我们有了新的《环境保护法》、“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绿色发展”,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一道,成为指导我国“十三五”时期发展甚至是更为长远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再次增加了环境质量的考核指标。
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成为国家战略,全民共识。
十年之前
,我们还看不到我国金融行业的监管部门对绿色金融、绿色信贷等要求的文件,节能减排、清洁能源与新能源、环保等行业还不是资金配置的重点。
十年之后
,我们有了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有了中国银监会发布的绿色信贷统计制度、商业银行绿色信贷自评价办法,有了人民银行发布的绿色金融债相关事宜的公告,有了发改委发布的绿色债券发行指引,有了上交所、深交所发布的开展绿色公司债券试点的通知。绿色产业,成立各路资金争抢的对象、配置的重点。
十年之前
,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合作,国内推出第一款绿色金融产品——能效融资产品。采用“损失分担”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兴业银行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随后,随着与国际合作伙伴的深入合作,兴业银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承诺采纳赤道原则,成为中国首家 “赤道银行”,开启了兴业绿色金融发展之路。
十年之后
,原来的一个小小的创新产品,带来了兴业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为近7000家客户累计提供了绿色融资超过1万亿,融资余额超过4700亿元,业务覆盖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三大领域,涵盖提高能效、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碳减排、污水处理和水域治理、二氧化硫减排、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等众多项目类型。绿色金融成为兴业银行差异化竞争的特色业务、兴业银行的靓丽名片。
十年之前
,我们只是一个小小的能效小组。来自总行不同处室、来自分行,意气风发的我们做国内首个能效融资产品的推广工作。还记得当时起步之初的艰难,不断地片区培训,不断地拜访客户,不断的争取创新产品的行内支持。面对新生事物很大的推广阻力,得有“愈挫愈勇”的热情;面对要营销的客户,我们得有把红酒当饮料喝的无知者无畏的豪情,才能换来“推杯换盏”的感情;面对初期居高不下的项目否决率,我们得测算项目现金流、偿债负债率,积极推广更加看重项目现金流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审批理念。那时候我们小众、孤独。
十年之后
,我们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组织架构和专业体系。我们有了国内首家绿色金融专业运营机构,35家一级分行有了环境金融业务中心,从10年前一个小小的能效小组,成长到现在全行近200人的绿色金融专业团队。绿色金融业务成为了兴业银行集团的7大核心业务之一,我们有了专项的信贷资源、资金资源、财务资源、人力资源,我们有了包括绿色融资、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基金、绿色投资、绿色消费等在内的综合化、集团化丰富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全心全力推动兴业银行从“绿色银行”到“绿色金融集团”跨越。
十年
,我们没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悲壮,有的是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精耕自作,终于收获“点绿成金”果实的喜悦。十年后,我们回顾以往点点滴滴,心中牢记“植绿十年兴业路,不忘初心再前行”。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