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视点、中国新闻网、新华社、河马电影、蝉创意。
尊重历史,
方能前行……
今天是“8·15”
1945年的这一天,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在这样的日子里,
有一个群体不该被忘记,
她们曾经遭遇的不堪,
人们永远无法感同身受。
她们是
“慰安妇”
。
如果不是一部电影,
大概人们早已遗忘了她们。
昨天是世界“慰安妇”纪念日。
由80后导演郭柯执导的国内首部获得公映许可证的“慰安妇”题材纪录片《二十二》正式在全国公映。
以往,你去电影院看电影,如果标配是爆米花和饮料,为的是消遣娱乐的话,这次去看《二十二》时,可能还需要备点纸巾。因为它或许会让你情不自禁地流泪,甚至心情沉重。
导演郭柯和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老人韦绍兰在一起
《二十二》讲述的是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老人们的故事。郭柯带领摄制组历时4年,横跨国内5个省份29个地区拍摄而成。
他放弃商业片,选择这部没有多大经济价值的纪录片。
他说自己无意于通过镜头渲染悲情,也绝非消费幸存者感情,而是尊重历史和现实。
他想告诉大家,曾发生在我们同胞身上的一段苦难故事。我们应一代一代牢记它……
今年7月,纪录片《二十二》曾在国内部分城市点映过。总计有32099名热心民众众筹观看了这部影片。先来看看他们的影评:
2012年,导演郭柯在偶然中得知了“慰安妇”幸存者韦绍兰老人的故事,感动下将她的故事拍成了纪录短片《三十二》。取名《三十二》,是因为当时中国大陆还有32名幸存的“慰安妇”。
还记得在1944年的10月,日军包围了桂林。
据韦绍兰所说,鬼子举起刺刀就把她的背带给割断了。
除了她以外,一同的还有几十个妇人。
具体多少,她没敢数。
然后,就像大家想象的那样。
日军对女子们实施了暴行。
并且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她们几乎每一天都要如此度过。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韦绍兰逃脱了。
可回到家里以后,面对她的却并不是温馨——
丈夫说,你到外面去学坏,我以为你不会回来了。
再加上街坊邻居的异样眼光。
韦绍兰说,她也曾想过要结束生命。
然而在还没了结自己生命的时候,另一个生命却悄然来临。
出于母亲的本性,韦绍兰留下了这个孩子。
不过因为知道真相的人太多。
所以她儿子自小就被歧视和欺辱。
后来长大了,也没有姑娘愿意嫁给他。
就这样,他只能孤苦伶仃的和母亲相依为命。
就像他说的那样,
(“日本人
”
这个称呼)背了一辈子,也毁了一辈子。
虽说历史的痕迹越来越淡。
但真实存在过的东西,值得我们每一个驻足停留。
到了2014年,幸存“慰安妇”却只剩下22位。短短一年多时间里的“消逝”让人感慨,郭柯团队决定将中国大陆所有剩余“慰安妇”幸存者完整记录下来。他们走了5个省,29个地区,说是“与时间赛跑”一点也不夸张。
纪录片公映。导演郭柯说:
片中二十二位老人,如今只剩九位。每当一位老人离世,他会在片尾处给老人的名字加个框。可最近这些日子,老人走得太快,他甚至都来不及加框。
提起这些,导演郭柯说,他很心痛。他在做一件与时间赛跑的事。
▼
▼
▼
▼
2017年8月12日晚,海南“慰安妇”受害者、赴日状告日本政府原告之一的黄有良老人在家中含恨去世,终年90岁。
今年6月,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工作人员曾前往海南陵水探望黄有良老人
如今,中国大陆登记在册的“慰安妇”幸存者仅剩14位。
还没去影院看过这部纪录片,先来围观它的预告片
:
回忆拍摄历程,郭柯说,2012年,他在偶然间了解到“慰安妇”幸存者韦绍兰老人的故事。他被韦绍兰传奇般的人生和她顽强的精神所感动,于是将她的故事拍成了纪录短片《三十二》,片名源于当时中国内地还有32位“慰安妇”幸存者。
2013年底,《三十二》陆续在国内外电影节中展映,获得不少好评。
“日头出来点点红……只愁命短不愁穷……”韦绍兰老人唱的《九重山》,打动了许多人
1980年出生的导演郭柯,因此片获得很多鼓励。他认为自己的任务远远没有完成。从2014年起,他又走访国内“慰安妇”幸存老人,却发现,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曾经幸存的32位老人,只剩下了二十多位。
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老人
郭柯紧接着拍摄了纪录片《二十二》。过程中,他发现老人们根本不愿意提及当年。郭柯选择了尊重被拍摄者:“只能运用自己的专业,去做到老人们不说,但又要让观众看明白。”
郭柯和他的摄制组部分成员
完成纪录片《二十二》,郭柯特别感谢演员张歆艺。与郭柯只是在剧组有过合作、并无深交的张歆艺资助郭柯100万元,对他说:“快去拍吧,不然老人就不在了。”随后两个多月的时间,郭柯走了5省份、29个地区,完成了22位“慰安妇”老人的拍摄。
8月9日,演员张歆艺和导演郭柯在北京举行的《二十二》首映仪式现场
2015年10月,《二十二》拿到公映许可证,这是国内首部获得公映许可的“慰安妇”题材纪录片。在审查过程中,全片只剪掉了一个镜头。
去年4月,郭柯将纪录片《三十二》的原版拷贝及海报捐赠给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他表示:“这里是《三十二》的最好归宿,希望将来全世界更多关注历史,关注‘慰安妇’题材的朋友能看到纪录片,看到这些老人当时的心境和生活。”
捐赠现场
去年的昨天,世界第四个“慰安妇”纪念日,郭柯又将纪录片《二十二》的原版拷贝捐赠给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
郭柯说,拍“慰安妇”幸存老人,对他本身影响很大。最近几年,跟这些老人接触,他发现她们身上有很强的生命力。“她们非常纯粹,她们所发挥的价值,能让我们联想到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这给我灵魂洗礼,让我受益终身。”
郭柯
郭柯说,如果影院能给1%的排片,让想看的人都能看到,他就心满意足了。“我不准备从中挣一分钱。除了成本,如果还有一些盈余的话,我想把它们花在这些老人们身上。”
《二十二》公映了。郭柯说,这里不应该画句号,而是省略号。
“感到欣慰的是,我们赶在这些老人离世前,拍成了这部纪录片。前几年,老人们还能动能讲,现在再去,一些老人活动能力明显已经下降了很多。”郭柯表示,今后他会在每年春节前去看望老人们。“她们就像老熟人一样,我会每年抽空去看看,跟她们坐着聊聊天。”
郭柯看望“慰安妇”幸存老人任兰娥时拍的照片
让我们穿越时空,
看到历史的沧桑。
这些活着的历史证人,
用朴素的语言和她们朴素的生活
诉说着
受尽屈辱后如何坚强地活下来。
来源:中国新闻网
8月15日,是日本战败72周年纪念日。
8月13日,日本影响力最大之一的媒体——NHK播出了揭露二战日军731部队的节目——《731部队的真相》,发掘了日本731部队超过20个小时的认罪录音,完整还原了这支部队所犯下的滔天罪行。
节目中称,在二战时期,731部队在中国秘密开发细菌武器并用于实战。战后,因为这支部队将证据彻底消灭,并且原部队成员守口如瓶,事情的真相只有知情者明白。
↓↓《731部队的真相》视频
(建议 WiFi环境下观看)
纪录片素材很多来自苏联对日本关东军战犯的庭审录音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期节目的核心素材是日本NHK电视台派记者在俄罗斯进行调查时,直接找到了1949年12月25至30日间,在前苏联的远东城市哈巴罗夫斯克(又称伯力城),日本关东军731部队接受审判的材料和录音。
也就是说,节目对于731部队的揭露,恰恰是来自于当年731部队的恶魔们自己的供述。
这份录音,记录了731部队的核心成员开发细菌武器的真实情况。录音中详细记载了他们在当时的中国,将反对日本的中国人和前苏联人以“死刑犯”的名义,作为细菌武器的“实验材料”处理的真相。
翻译:日本关东军军医部长承认进行人体实验的录音
翻译:731部队队员承认将糜烂性毒气用于人体实验
↓↓原731部队少年队员接受采访称,731部队可以说是集中了日本各界的权威。
不少日本网友在看到NHK播出这期节目后,感到十分震惊,更支持NHK电视台这种勇于自揭日本战争罪行的做法。
日本参议院议员小池晃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很震撼很沉重的节目,没有被追究战争责任的日本医学界,有必要阐明全部事实。
早稻田大学教授森冈正博评价称,NHK制作的731部队专题节目,能够发掘并播出审判时日语的原声记录,很棒,值得观看。
有日本网民表示,现在正处于日本的盂兰盆节,许多娱乐节目都在做虚构的灵异话题,而我们应该直视历史上真实存在于人间的“鬼”以及他们犯下的罪行。
尘埃中回望,战争受害者心中的伤疤与痛楚仍未远去。如今,有人在不断为罪恶洗底,试图将真相涂抹掩盖,也有人在努力让世人铭记正义,为了悲剧不再重演。
资料图:韩国民众高举慰安妇照片,在日本使馆前集会抗议。
在日本战败纪念日的前一天,“慰安妇”受害幸存者黄有良的葬礼,在其家乡海南省举行。随着老人的含恨离世,海南曾经赴日参与诉讼日本政府的8位老人,全部都未能等到日本政府向她们道歉的那一天。
这样的伤疤,在日本战败72年后的今天,触目鲜活,令人唏嘘。
不仅在中国,还有韩国、朝鲜、东南亚、荷兰等地的日军慰安妇受害者,在日本政府急于篡改淡化过往的同时,发出寻求正义的呼声。他们凭着坚定而顽强的信念,不断向外界揭开屈辱疼痛的伤疤,守护历史的真相。
2012年,当时在世的韩国慰安妇受害者金学淳(音) 在解决慰安妇问题的亚洲连带会议中首次作证言,揭露其受害情况,为表对她的纪念,韩国挺身队问题对策协议会将每年8月14日定为世界“慰安妇”纪念日,试图让世人更多了解到这个群体曾遭受的一切。
韩国、美国、德国……近年来,一座座“慰安妇”少女像先后在多国土地上矗立,她们身旁的碑文上铭刻着:“被日军当成性奴的数十万女性与少女的苦难证人”。
2017年世界“慰安妇”纪念日,多国展开活动,公开相关史料,反击日本在“慰安妇”问题上的狡辩。在韩国首尔,工作人员在公交车上安装了“慰安妇”少女像。设计者称,希望以这样的方式提醒民众:勿忘历史。
日本长崎和平纪念公园内放飞和平鸽。
13日夜间,日本影响力最大的媒体——NHK电视台,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历史的态度。他们播出了一档揭露二战日军731部队罪行的专题节目,引起不小关注。
过去数年间,这家具有半官方性质、且由安倍的亲信籾井胜人掌舵操纵的日本电视台,还一直阻挠揭露日本二战历史的专题片的制作与播放。
如今的NHK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与其最高决策机构——经营委员会会长的更替不无关系。
2016年12月,委员会9名委员以7人赞同2人反对的结果,决定邀请三菱商事副社长上田良一取代籾井胜人,出任NHK经营委员会的委员长,成为这家日本最大规模的电视台的“总裁”。
上田良一胜出的关键因素,就在于符合委员会制定的“保持政治中立”这一必备条件。也正是他对于NHK一大批富有正义感的记者编辑们的支持,使得此类专题片相继播出。
舆论指出,NHK能如此公开还原日军的侵略历史,揭露日军的往日暴行,相比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
日本民众打出标语并高呼反对安倍
与之相比,两年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二战70周年纪念谈话中,仅间接提及日本为二战“反省”、“道歉”,且宣称战后出生的日本人不必肩负“谢罪的宿命”,含糊其辞的表态遭到多方质疑。
尽管日本天皇曾多次就战争道歉,老兵忏悔,民众反思,反对修宪之声不绝于耳,但一座座矗立的慰安妇像,并未能挡住在位者向守护日本战后秩序的基石——和平宪法“动刀”的企图。
酒店放有美化侵略历史、否认南京大屠杀、歪曲历史的书籍;学生甚至幼童被教授唱军歌、“拼刺刀”,高呼口号;象征军国主义的“旭日旗”悄然在赛场上现身……现实一次次敲响警钟——日本危险的右翼势力,阴魂未散,仍蠢蠢欲动试图抹杀历史真相。
每年8月15日,位于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的靖国神社都引人侧目,因为这里供奉着大批在日本侵华战争及太平洋战争中阵亡的日军官兵,还有多名二战甲级战犯。
多年来,赴该地参拜,已成为部分日本政客拉拢选民、展示右翼思想的“个人秀”。此举不仅破坏了日本与二战受害国的关系,也饱受批评。
安倍曾于2013年参拜靖国神社。但刚刚因丑闻而被迫改组内阁,他正迎来其谋求长期执政路上的新拐点,可能延续“曲线参拜”的方式,在今年供奉祭品。
但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深知,“招魂”和“弄鬼”,无法改变历史事实。72年后的今天,纵斗转星移,铁证仍如山。
来源:中国新闻网微博
- END -
【合规申明】来自英国的承诺:INFINOX英诺严谨塑规范,合规促发展!
【价值百万的好消息】两大升级:英诺客户100万英镑超额保险重磅来袭!
从优秀迈向卓越:英诺管理者梯队化培训圆满收官!
欢迎添加小诺个人微信号
进入英诺超值VIP服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