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化拓展省委“三争”行动,立足实际,先行先试、守正创新、奋勇争先,探索形成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为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即日起我们推出“典型经验”专栏,陆续推送系列经验做法,供大家学习借鉴。今日推送——
福州市司法局:
立足本土特色 发挥行业优势
打造具有福州标识的148品牌
福州市司法局部署开展148品牌“三年行动”以来,福州市司法局党组高度重视,立足省会城市,创新实施新时代福州公共法律服务“3+3+3”工程,研究制定“强基础 促提升 抓融合 晒亮点”活动实施方案和创建项目评审办法等,积极调研指导各县(市)区立足当地独特优势,培树148品牌,取得良好成效,先后有5个品牌获评全省“典型经验做法”。
福州马尾是船政文化的发源地。福州市司法局将船政文化中的良法善治理念积极融入现代司法行政工作,总结提炼“崇德、明法、为民”工作理念,创新司法行政“三原色”工作法,推动司法行政工作整体工作提档升级。近三年,共提供法律咨询6600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4406件、推出便民利民举措18项、开展志愿服务1850余人次、辐射群众约40000人。
长期以来,劳动争议是福州法律援助机构主要受案范围类型。针对“维权旅程”漫长而选择妥协问题,福州市司法局发挥法援律师的专业、职业和实践优势,依托援助律师数据库,组成律师调解专家库,开创“法律援助+劳动仲裁”多元解纷模式,推动法律援助从“坐等上门”转变为“靠前服务”。品牌建设以来,共立案调解1270件,其中办结1185件、达成调解1018件,调解金额逾4960万元。每个案件平均15天左右调解结案,有效降低农民工等群体的维权成本。
福州市作为全省率先启动“无证明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福州市司法局聚焦政务服务数字化建设,在全省首创三大平台,畅通公证机构与政务部门的数据共享通道,提供线上线下同步受理、“24小时不打烊”的公证服务,通过数据互通融合,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截至目前,实现112.16万件公证书、办证信息共享,办证时限压缩至4个工作日、提速73.33%,“免提交”证明材料公证事项占70%,支持“全程网办”公证事项占86%,共办理远程视频公证2.83万件,服务群体遍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积极打造特色公共法律服务品牌
闽侯县素称“八闽首邑”,具有“福州大学城、东南汽车城、区位近主城”三大独特优势,各类大型工业园、科技园数量多。福州市司法局针对企业法律服务需求,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园内“一窗口”服务一站式、外联“众力量”拓展服务圈、拉升“心服务”优化供给力、下沉“法资源”服务触手及的服务模式,成功培育“法满园”品牌。截至目前,累计受理企业职工讨薪92件,受理化解各类涉企纠纷78件,为181起劳动争议当事人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等,挽回经济损失约4600万元。
↑“法满园”立足园区实际
鼓楼区是福州核心区,也是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和海丝中央法务区福州片区所在地。
福州市司法局发挥法务资源集聚优势,提档升级线上线下服务平台,实行“两库一制度”和“四单制”全流程闭环服务模式,打造“法务速递”品牌,创新“家门口”法律服务供给模式,构筑“500米公共法律服务圈”,为群众提供更加智能精准、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截至目前,“法务超市”平台回复咨询、服务2.6万余人次,平均响应回复时间缩短到4小时内,“两库一制度”服务辖区重点企业近300家。
“法务速递”做法在人民日报、新福建媒体刊登。
↑海丝中央法务区福州片区
下一步,福州市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健全完善148品牌工作常态化机制,进一步强化选树培育、推广运用,积极打造更多更亮的148品牌,为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贡献法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