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丁香医生
每天看专业医生写的健康科普,还能随时免费查疾病、查药品、查医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医生  ·  经常放屁,说明肠胃有问题? ·  2 天前  
丁香医生  ·  月经不规律,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  3 天前  
丁香医生  ·  做饭的一个细节,可以让你少吃很多盐 ·  3 天前  
丁香医生  ·  牙膏到底应不应该沾水啊?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丁香医生

爸妈,希望你们不再默默忍受小病小痛

丁香医生  · 公众号  · 养生  · 2016-10-02 21:00

正文



前两天看到有人问了个问题:中国「底层社会」的生活是怎样的?


竟然有近 2 万人关注了这个问题,答案一一看下来,那些草根阶层的生活现状,很是触目惊心。在四五线城市工地上住简陋工棚的工人;每天穿梭在小区楼道里靠捡垃圾为生的人;拿着低保在农村「等死」的空巢老人……


「有些人光活着就已经竭尽全力了。」


而其中有一个值得深思的答案,是说有一种底层,叫做「永远处于信息流下游」的底层


你我的父母,就在信息流的下游

有的人在上游生产信息;有的人第一时间看到信息;有的人分析信息,有的人传递信息;而有的人,只能在过了很久之后,才能看到那些被人转手过无数次的,早已扭曲的信息——他们就在信息流的下游。


而事实上,当我们抱怨父母每天都转着各类养生谣言的同时,我们可能没意识到,父母们就处在信息流的下游,甚至底层


处在上游的你,可能不觉得。当你第一时间看到谣言的传播,也第一时间看到辟谣信息的时候。你不曾留意到前一个信息,才在整个信息洪流里,慢慢地传递到父母的圈子里。


于是看上去,「那一代」的圈子和「这一代」的圈子,成了割裂的两个世界。


我曾经也以为这是不同的两个圈子,直到有一天,我父亲发微信问我:「又双叒叕,那后面两个字怎么念?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


我才发现,父母和我们其实还是在同一个圈子内,只不过他们的圈子收到的信息,比我们慢很多




不是不懂分辨,而是来不及学会

难道就没有父母处在信息流的上游吗?有,但真的很少。


全中国有 14 亿人口,今年微信的用户量是 7.6 亿,去年才破的 6 亿。也就是说,有一亿多人,他们接触微信的时间才刚刚一年。


大多数人的父母,就在这一亿多之列。


微信,很可能就是他们第一次接触的社交平台。


而他们刚刚学会用微信,就遇到了这两年微信圈信息爆炸式增长的时代,每天醒来都有无数信息冲击到手机上,根本来不及去细细分辨好坏。


正如你当年刚毕业到新公司的时候,一切都新鲜,对一切都很信赖。


所以这些开始迈入老年的父母,无法分辨「喝凉白开 = 自杀」是不是谣言,也不知道所谓「宿便」是一个伪科学概念,他们只是对于衰老,对于身体各项机能的下降,感到恐慌


除了转发他们认为「正确」的养生信息,他们又能做什么呢?


而你我,又能做点什么呢?


大多数父母,愿意看看方便易得的「养生经」,却小心翼翼地「怕麻烦子女」,有小病小痛都自己忍了


我有一位朋友的父亲就是如此,前年那位朋友在广州待产,母亲赶过来帮忙,留下父亲一个人在老家。也就是那一段时间,她父亲跟母亲通电话时,时常提到说肚子痛。母亲不以为意,认为是食物的原因,后来父亲也不再抱怨,肚子一痛就吃止痛药。


直到这位朋友生完孩子后,母亲抽空回了老家,带她父亲去医院检查,才发现已经是肠癌晚期


这件事让我朋友后悔至今。


有时候和一些医疗行业的朋友们聊起来,都会觉得,中国没有家庭医生制度,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如果这位朋友家里有一位家庭医生,那么她父亲至少可以在肚子痛的早期,就去找医生咨询,不至于拖到癌症晚期。


然而国情如此,医疗资源匮乏且分配不均,也是无可奈何。




把父母带到信息流上层,也许不难

在北上广的你,如果曾有过一次陪父母在老家看病的经历,你就会深深体会到,医疗这项资源,在各线城市之间有着多么大的差距


于是,我们想做「来问医生」这个产品,也是抱有一种也许很理想化的希望,我们希望在互联网已经逐渐打破购物、出行这些壁垒的同时,也能打破医疗信息不平等的壁垒。


我们希望父母辈不再处于信息流的最底层,对于他们关心的健康问题,不只是被动接受别人加工扭曲过的信息。


我们希望,不管你的父母在几线城市,只要他们会用微信,一旦身体不适,就可以找到大城市的医生,获得第一手的靠谱信息。


我们希望,父母不要再把小病小痛,都默默忍着。


因为我们认为,找好医生不应该是一件很难的事。




帮父母关注来问医生


让大城市的好医生走进父母的手机


让父母不用再默默忍受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来问医生


愿天下所有父母都能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