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球资讯+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环球资讯广播《环球军事报道》。报道世界军事资讯、分析全球安全战略、追踪武器最新动态、深入解读战史战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九龙微观  ·  “我们买下阿拉斯加,咋样?” ·  3 天前  
军武次位面  ·  中国博物馆全书!一口气看遍中国8000年“顶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环球资讯+

(听故事)毛泽东与斯大林的恩恩怨怨(下)

环球资讯+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1-12 18:25

正文

线收听本节目,请点击文章底部左下角  

 ↓↓↓

 阅读原文

 

说到中苏关系,就不能不涉及两位历史人物——毛泽东和斯大林。他们都是个性十分鲜明的人,他们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他们不同的脾气秉性造成了诸多分歧,他们之间的关系,为我们勾勒出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基本脉络。这其中几多友谊,几多矛盾斗争。

那么,毛泽东为何不想直接跟斯大林谈判并签署友好条约?双方的僵持局面怎么会被英国人打破?在赫鲁晓夫的眼中,斯大林和毛泽东的关系怎样?两人在合影时,斯大林为什么一定要站得比毛泽东靠前一些?本期档案揭秘,李涵为您讲述:毛泽东与斯大林的恩恩怨怨(下)

 

 

上期节目我们说到,毛泽东第一次访苏与斯大林会谈,斯大林希望直接跟毛泽东谈一下两国友好条约的内容,而毛泽东希望由周恩来与苏方谈。为此,双方陷入僵局。

这是双方首次会谈所遇到的难题及产生的隔阂和不愉快,埋下了中苏关系的一些不和谐的种子。这期间,斯大林派了好几个人来摸毛泽东的底,还亲自打电话来询问毛泽东的一些具体想法。

毛泽东又一次表现出独特的个性。有一天他对来看他的科瓦廖夫发起了脾气,他说:“你们把我叫到这里来,什么事也不办,什么事情也不谈,难道我是来这里天天吃饭,天天来拉屎、睡觉的?”

李涵说历史

      讲历史、听故事,尽在公众微信号“李涵说历史”

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这期间发生了一件没有料到的事情。英国路透社发了一条耸人听闻的消息:毛泽东在苏联被斯大林软禁起来了,据说消息来源还很可靠。这一下子苏联方面紧张起来了。他们大概也感到10多天没有毛泽东的消息,没有办法向世界交代,就急忙派人来和中国方面商量,怎样对待这条消息。

还是中国驻苏联大使王稼祥想出了一个主意,说以毛泽东个人的名义发表一个答记者问,这样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最终,斯大林同意周恩来赴苏联。于是,周恩来率领一个很庞大的代表团赶到了莫斯科。中苏双方的会谈又正式开始了。对外公布的情况自然是外交辞令,说这次会谈是在诚挚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双方利益一致云云。但据我们日后得到的材料看,这次会谈既有很大的成果,也暴露出一些明显的分歧。当时参加这次会谈的一些人,事后作了如下的记述:

毛泽东首先发言,阐述了在新情况下中苏两国的合作关系应以条约形式固定下来的意见。他认为,条约的内容是密切两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的合作,以共同制止日本帝国主义再起及日本或与日本勾结的其他国家的重新侵略。

斯大林同意这一意见,并谈了签订条约问题,即同盟条约问题、中长路问题、旅大问题、贸易及贸易协定问题、借款问题、民航合作问题等。毛泽东提议中长路、旅顺及大连问题写在同一个协定中。斯大林说:“中苏条约应该是一个新的条约。雅尔塔协定可以不管它。旅顺口问题的解决办法,一个是限期归还,在对日和约缔结后撤兵;一个是现在撤兵,但过去的条约形式暂不变更。”毛泽东同意前一个办法。

谈到大连问题时,斯大林说:“可由中国自己处理。”关于中长路,因为中方原无变更中苏共同经营之意,所以只提出缩短年限;改变资本比例由现在的中苏各占一半,改为51(中方)∶49(苏方);由中国任局长等3项意见。苏联方面同意缩短年限,但不同意改变资本比例,仍主张资本各半(5050),并提出双方人员改为按期轮换制,轮流担任正副局长。

关于贸易问题,毛泽东说,我们准备的出入口货单并不十分准确,因此和贸易有关的问题只能作出大概的规定。

 


 

在双方会谈中,曾一度出现不愉快的气氛。斯大林提出不允许第三国居民进入和在中国的东北、新疆地区居留的问题,由于这个问题提得突然,又干涉了中国内政,谈话有些冷场。周恩来随即反问道:“东北住有很多朝鲜民族的居民,他们算不算第三国的公民?更不用说外来的蒙古人了。”斯大林对这一反问措手不及,一时哑口无言,后来说明他的本意是禁止美、日、英等帝国主义国家进入东北活动。

关于聘请苏联专家的问题,苏方提出了一些苛刻的条件。这些条件既不符合中苏友好的原则,又带有明显的不平等性质。这些条件对苏联专家待遇要求过高(后来连专家自己也承认这一点),还规定苏联专家在中国犯了错误时,中方不能处理,而应交苏方审理和处理。斯大林这样做,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讨好本国人,使国内的人们看到他是在为本国人民的利益着想,为苏联人民办了一件有利可图的好事。

大国沙文主义不仅表现于此,还表现在327日中苏两国签订的《关于在新疆创办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协定》、《关于在新疆创办中苏有色及稀有金属股份公司协定》和两国互设领事馆的问题上,可以说苏方承袭了沙皇政府的老政策。所以在斯大林去世后,1954年赫鲁晓夫第一次访华时,主动提出取消所有4个中苏合股的公司。

当时谈判的情况大致如此,在中国方面的努力下,双方在求同存异的前提下,会谈达到了一致,取得了应有的成果。

 


 

在毛泽东和斯大林的交往中,有一些矛盾是正常的事情,对这些矛盾,我们没有必要掩饰。对于他们性格上的一些特点,我们更不必求全责备。而在赫鲁晓夫的眼里,这些东西则完全是另一回事了。下面,我们通过赫鲁晓夫的角度,来观察一下斯大林和毛泽东的关系。

赫鲁晓夫曾说:斯大林对毛泽东始终是很不满的。他给毛泽东加了一个头衔,根据纯共产主义的观点恰如其分地形容了他。斯大林常称毛泽东是“麦淇淋式的共产主义者”。麦淇淋是英语人造黄油的音译。人造黄油是黄油的代用品,不是真正的黄油。说白了,斯大林用人造黄油指代毛泽东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赫鲁晓夫还说: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毛泽东和斯大林的关系就在贸易、工业合作和意识形态等领域变得紧张起来了。斯大林曾同中国签订了一个在新疆联合开矿的协定。好多世纪以来,法国人、英国人和美国人都剥削过中国,现在苏联也步其后尘了。斯大林的这个做法是不好的,但也不是没有先例:他在波兰、德国、保加利亚、捷克和罗马尼亚就建立过类似的“联合”公司。后来,中方把这些公司全都取消了。

赫鲁晓夫还讲到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天,斯大林把他和贝利亚等人召集起来,问谁知道中国在什么地方有金矿和钻石矿。在场的人谁也不知道,大家对中国没那么了解,都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后来他们常常拿这件事悄悄地开玩笑,贝利亚说:“你们知道谁知道吗?科兹洛夫斯基!因为他经常唱这首歌‘你无法数清这些宝石……’”这是歌剧《珍珠渔人》中的一段唱词。贝利亚喜欢煽动斯大林,说中国的宝藏多得很,只是毛泽东瞒着我们不讲,他说如果我们给他一笔贷款,他就得给我们一些东西作为偿还。

 


 

又有一天,赫鲁晓夫等人在斯大林的房间里围坐着,就解决苏联橡胶工业上的需要,研究如何才能不向资本家购买生胶的问题。赫鲁晓夫建议向毛泽东提出要求,让苏联在中国建立一个橡胶园,交换办法是由苏联向中国提供贷款和技术援助。苏联人把这个想法打电报告诉了毛泽东,中方回电说,如果苏联肯给中国贷款,中国就让苏联在海南岛建立一个橡胶园。苏联草拟了一个协议,但后来发现,中方给苏联在海南岛的地方很小,不可能建立起一个像样的橡胶园,这件事就算告吹了。

后来,斯大林又突然喜欢起菠萝罐头来了。他立刻指示马林科夫这位始终跟在身边的秘书说:“给中国发个电报,说我希望他们拿出一块地方来让我们建立一个菠萝罐头厂。”

赫鲁晓夫在一旁斗胆地对斯大林说:“斯大林同志,中共刚在中国取得政权,那里已经有好多外国工厂了。如果现在苏联,一个社会主义伙伴国家,也要到中国去建立自己的工厂,那肯定会伤害毛泽东的。”

斯大林很不高兴地瞪了赫鲁晓夫一眼,赫鲁晓夫就不再作声了。电报照样拍了出去。一两天后,斯大林收到中国的回电。毛泽东说:“我们接受你们的提议。假如你们对菠萝罐头有兴趣,可以给我们一笔贷款,由我们自己来建一个罐头厂。我们用这个厂生产的罐头来偿还你们的贷款。”赫鲁晓夫默不作声,斯大林则在那里咒骂和发火。恰如赫鲁晓夫所预料的那样,斯大林伤害了毛泽东。

据赫鲁晓夫自己说:“我在担任领导期间从未签发过这类电报给毛泽东,从未向对方提出过剥削中国的建议。后来,竟有人恶意造谣说,我要对苏中争吵负责!使我特别感到惊异、恼怒和痛苦的是,尤金也在散布这类无稽之谈,他说是我把毛泽东刺激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好吧,假如尤金在这里当面对我讲这番话的话,我一定会拿出文件来向他证明,第一个使我们跟毛泽东发生冲突的人实际上就是他自己!开始争吵的时候,他就是我们的驻华大使。假如尤金强使我参与这场不愉快的相互指责,我可以完全有根据地指出,尤金在哪个国家当大使,我们就肯定会跟哪个国家闹翻。尤金在南斯拉夫当大使,我们跟铁托翻了脸;把尤金派到中国,我们又同毛泽东翻了脸。这并不是巧合。

对于赫鲁晓夫的这些说法,可信度有多高值得推敲。不过可以从侧面证明,斯大林和毛泽东之间确实有很多矛盾和分歧。

 


 

尽管人们可以对当时的中苏关系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毛泽东的第一次访苏还是比较成功的。这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许多年后的今天,我们都应该这样作出评价。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毛泽东、斯大林等人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要签约了。仪式在斯大林办公室一旁的一间会议室举行。中方参加的签字仪式的有:毛泽东、周恩来、李富春、陈伯达、王稼祥、赛福鼎等;苏联方面有斯大林、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马林科夫、米高扬、赫鲁晓夫、贝利亚、卡冈诺维奇、布尔加宁、葛罗米可、罗申等。

代表双方签字的是周恩来和维辛斯基。这也是毛泽东的一个“胜利”,要是依了斯大林,一定要他和毛泽东签字的,但毛泽东坚持要周恩来和维辛斯基签。在这个仪式上,毛泽东和斯大林是站在后头的,斯大林没有毛泽东的个子高,为了在照片上不显得比毛泽东矮,他在照相时总要往前移一下,这样出现在照片上的他就和毛泽东一样高了。对于这一点,毛泽东是看得比较清楚的。但他也不会计较这种事情的。

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签字仪式结束了。紧接下来就是斯大林为庆贺条约的正式签订而举行的宴会。斯大林举起酒杯和毛泽东互致祝贺。大家热烈鼓掌,为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的关系掀开新的一页而欢欣鼓舞。席间,毛泽东对斯大林说:“来而不往非礼也,再过几个小时,我们就举行一个答谢宴会,希望你能够出席我们的宴会。”

苏联当时有个规矩,就是斯大林不能出席在克里姆林宫以外的宴会,这也是出于对他的安全考虑的。斯大林看着盛情的毛泽东,说:“我历来不出席在克里姆林宫以外的宴会。这次,我们的政治局研究了你们的邀请,决定破例接受。也就是允许我出席你们的宴会。”毛泽东当然很高兴,他说:“如果你的身体不支,你可以随时退席。”斯大林说:“怎么会,既然去了,就要坚持到底。”

 


 

当晚9时,中国党和政府的答谢宴会以中国驻苏联大使王稼祥的名义在克里姆林宫附近的米特勒保尔大旅社举行。毛泽东、周恩来、李富春等站在大门口迎接客人。这也是空前的。

斯大林是个很守时间的人,9时刚过,他的车子就出现在旅社的门口。他的后面是苏联共产党政治局的全体成员。那时斯大林的行动十分秘密的,除了几个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以外,别人都不知道斯大林要来这里,所以他的出现,使这里的气氛顿时热烈起来。毛泽东和斯大林并肩进入了宴会厅。掌声和欢呼声连成一片。这又是一个历史性的场面。

中国方面由周恩来致祝酒词,他不要稿子,讲得洋洋洒洒,颇具魅力。他说:“我们两国所签署的条约和协定,将使中国和苏联的关系更加紧密,将使新中国人民不会感到孤立,将有利于中国的生产建设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我们将永远记住苏联“老大哥”的无私援助,我们将永远向“老大哥”学习。”周恩来的祝酒词,一次次被热烈的掌声所打断。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斯大林的讲话。他已经不过多地在这种场合讲话了,所以一旦开口,人们就很注意。他说话的声音并不高,也不慷慨激昂,但还是引人注目。他说:“今天这个场面热烈非凡,洋溢着友谊和团结精神,预示着欣欣向荣的未来。中苏友好兄弟情谊要保持下去,周恩来说过了,也代表我的意思。”

在这样的场合,他还是不忘那些反对他的人。他说,本来社会主义大家庭也应该像周恩来讲的那样,更团结更完美些,但遗憾的是南斯拉夫的大使没有出席。因为没有邀请他们,这个责任在他们身上,因为他们自己脱离了这个大家庭,要走自己独特的道路。可这条路是行不通的。南斯拉夫人民迟早要醒悟过来,回到大家庭里来的,他们是有这种力量和信心的,我们可以耐心地等待他们清醒过来,我们应该更加团结一致,迎接新的更大的胜利。

正因为斯大林的讲话与众不同,所以在他讲话时,场上的气氛是很安静的。毛泽东很注意宴会的气氛,他不失时机地举起酒杯,祝斯大林健康长寿。斯大林也举起酒杯,祝毛泽东、周恩来身体健康,祝中苏两党两国友好关系万古长青。

这个宴会一直持续到午夜。

 《钓鱼台往事追踪报告》作者: 董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