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转自公众号丹妈读童书
(ID:jingdiantuhuashu)
今天的文章看标题,都应该知道是起安全事故。
这个2岁小孩在游乐场玩‘小火车’被卡身亡的新闻,实在是心疼又扼腕。
事发视频,我现在都不敢看第二遍:
不方便看视频的,我简单介绍下事发经过:一位阿姨带着孩子在商场游乐园的“小火车”上玩耍,转了几圈小朋友示意要下来。
1分15秒,小孩跑向另一游乐设备,阿姨站在原处转过身相望;
1分32秒,
小孩回到之前玩的“小火车”并开始往上爬,而此时阿姨背对孩子;
1分38秒,小孩爬上了“火车轨道”,而“小火车”也正好驶过来,
瞬间小孩被卡在车轮与轨道之间;
直到2分01秒,小孩被卡半分钟后背着身的阿姨才转过身来,
但因为视线盲区阿姨没有发现被卡的孩子,而是朝游乐场外走去。
听商场的保安说,那位阿姨一直找孩子找了很久,还以为孩子走失了,直到半小时之后才被告知噩耗,孩子不治身亡。
作为一个旁观者,在看视频的时候整颗心都揪成了一团,因为那个孩子,和我孩子一般大小。而那样的‘小火车’,他也玩过很多次,
我从来没有想过,就是那样人畜无害的小玩乐设施,竟成为别人家孩子的丧生之地。
出事的游乐场已暂停营业,据说家属与游乐园以及商场已经就赔偿达成一致。但多少赔偿、几多追责,都无法挽回一条鲜活蹦跳的生命就此消逝的事实!
游乐园变失乐园,谁之过?
自从成为了妈妈,对于有关孩子的惨剧都异常敏感。
从年仅4个月的男婴不慎从
3楼高度的自动扶梯
上坠落,送医后抢救无效死亡。
大悦城父亲
双手抱两娃
导致儿女坠楼身亡。
到5岁女童
玩攀登游戏
坠落摔至重伤。
到妈妈
生气撇下孩子
在路中结果孩子被车辆碾压受伤。
到最近的2岁女童
坐电梯
至18楼后坠亡。
再到前几天一位妈妈站在
桥上单手抱孩子
拍洪水,导致孩子掉下去……太难以理解了!
再到今天看到这个1岁孩子被‘小火车’卡死。
孩子安全引发的悲剧新闻,密度之大,敲击着每一位为人父母的心。每每发生此类事件,都必有对涉事各方的讨伐和追责。
2岁的莉莉坐电梯至18楼不慎坠亡,事后追责,物业理所应该赔偿。
妈妈生气在马路中间撇下孩子,导致孩子被碾压受伤,事后调查,司机也无话可说必须负责。
我们谴责物业,追责司机的同时,唯独忘记了问责作为孩子的第一监管人——父母!
如果2岁的莉莉有家长贴身看护,如果被‘小火车’卡住的孩子一直在家长视线之中,如果……但是,生命没有如果!
失职的家长比失控的火车还让人扼腕。
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明确规定,
12岁以下的孩子绝对不能一人在家,否则监护人即是违法,
对于因为家长失职而产生的孩子安全问题,家长都要被追责的。
但是在中国,对于这种因监护人疏忽大意而导致的意外事件,极少有追究家长刑事责任或是撤销监护资格的。因为在国内,未成年的孩子不被当成是社会的独立分子,而更多是每个家庭的私有品。
孩子出事了,父母及家庭已经极为悲痛和悔过,追责就过了!
所以,我们能看到的这些意外,绝不是第一次出现,甚至,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如果每位父母都能真正将儿童安全问题重视并落实到行动中来,世上会少多少这般令人痛心疾首的悲剧?
父母安全意识的匮乏,和不以为意的侥幸心理,给了所有意外有可趁之机!
记得去年春节,一个妈妈群里有人在说孩子刚学会走路,不慎碰倒开水暖瓶,结果被严重烫伤,令我惊讶的是,随即好几位妈妈都跳出来说,她们也曾有过这样的疏忽。
这让我倒吸一口凉气,真的只要稍稍不注意,家里的很多物件都可以成为伤害孩子的刽子手。
父母的安全意识是对孩子最基本的爱!
虽然在过去,我自己是挺马大哈的存在。
但有了孩子后,我对安全问题异常敏感。
他刚开始学走路时,因为疏忽,导致他额头撞了几个包。心痛之后,全家马上开了个安全紧急会。
然后,家里边边角角都装了防撞条,抽屉都安装了防夹手装置,药品一类都用袋子扎好放置高处,所有飘窗位置都装了防护栏,所有类似于开水瓶、药品、刀具利器一定不能放在孩子可以够到的地方、没有利用的排插口一定要封起来……
还有,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都要保证孩子一直处于大人的视线范围,关于这点,我觉得是对3岁以下孩子最基本的也最重要的保护。
很多悲剧的发生,往往都是在孩子逃出大人视线范围的几秒钟之内。
父母的侥幸心理才是孩子最大的不幸!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安全都有‘这种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在我身上’的侥幸心理,包括我自己,有时候也是这样想的。
但渐渐发现那些骇人听闻的新闻,不只是发生在网上,在身边在周围都会有,甚至于很多时候自己和意外擦身而过时,都会惊魂未定地抱着孩子感慨“要不是……差点就……”
任何的小概率发生,对于当事人而言都是百分之百的灾难!
再多赔偿和追责,都换不回我们手心里的这个宝。
仅仅家长自己有安全意识也还是不够的,
我们还要在日常生活中一遍两遍三遍无数遍的告诉孩子,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
例如我家孩子很喜欢去洗手间,但是洗手间水多地面滑,脸盆水桶里面还经常会有水,所有我每次都慎重告诉他:“这个地方只有爸妈抱着你才能进来,自己不可以进来。”
我觉得孩子是听得懂的,现在他想上厕所,都会用小手点点厕所,示意我们抱他进去,他潜意识里知道那个地方‘自己不可以进去。
除此之外,要保持对危险的警惕心!
我每次去一些闹市区域,都会看看一些小型游乐设施,充气蹦床、充气城堡、水上步行球、绳索攀岩等。
很多家长可能不知道,充气蹦床若使用不当或者起跳太高会造成孩子手脚的骨折,充气城堡因大风而被掀翻,导致孩子摔地身亡的也有,而对于放在深水区的水上步行球,一旦球体泄气危险系数也是极高的。
当然,我并不是说为了安全,就要保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态,而是我们要有作为父母的风险意识,对危险系数有一定的判断和权衡。
如果孩子很想玩,我们也一定要保证他时刻处于风险可控的状态。
每次看到层出不穷的,因为家长疏忽大意而导致悲剧发生的事件,痛心疾首地同时也会质疑,孩子的监护责任在我国就算难以被立法明文规定,
但对父母开展孩子安全相关问题的宣传教育,是不是也可以被有关部门更为重视起来?
失修的护栏、停不下来的‘小火车’、别人家5岁的熊孩子、以及大意的司机……生活中不可控的因素实在是多如牛毛。
我们没有办法指望整个世界围绕我们的孩子实现‘现世安稳’,但我们能做孩子不可摧的保护神,只要这道保护屏障坚不可摧,意外便无缝可钻!
最后,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平安长大。
本文作者丹妈,她是一名儿童教育心理咨询师,同时也是一名拥有10年工作经历的资深童书编辑。如果你在育儿路上有烦恼,不知道给孩子读什么书,欢迎关注她的个人原创公众号是“丹妈读童书”(ID:jingdiantuhuashu),都可以得到满意的答复。
家长没有安全警惕性
才是孩子最大的不安全!
转发到朋友圈,让妈妈们都重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