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蝉主怀孕了……
蝉主的耳朵怀孕了……央视让我怀孕了……
手段高明的央视推出的“音乐”节目
《经典咏流传》
,
用音乐包装经典诗词的模式让千千万万的观众耳朵怀孕了。
由歌手担任传唱人,诗词配以音乐进行演唱,古词新唱的目的是让经典变流行。
央视确实做到了,注入新鲜活力的诗词,一下子点燃了观众热情,李白听了都能活过来……
口碑炸裂!开播次日就拿下豆瓣9.4的高分。
由调皮的小撒担任主持人,在台上随意发挥他段子体质。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的诗词歌赋,这是一座宝藏,不能断流。
经典永流传,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
古人和诗以歌,造就了一首又一首传唱至今的经典
今天,当我们再一次翻开那些古老的诗集
我们仍然能感受到先祖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的感悟
在央视高逼格的制作下,看
《经典咏流传》
尤其会显得自己特没文化,但更多是
为古诗词、为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感到自豪!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
作为诗词文化音乐节目,
《经典咏流传》
用诗词与流行的结合,让古典文化插上翅膀。
《三字经》的
“人之初,性本善”
是你我的童年回忆,王力宏用
个性化的谱曲和编曲
将那份童真融入了歌曲中。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变成为饶舌版的《三字经》,曲风欢快,带来最新潮的少儿启蒙。
如今已成两位孩子父亲的王力宏 ,在录制《三字经》时,女儿就呆在录音室安静地听他唱歌,没想到他唱完女儿也听会了,
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
文以咏志,歌以载道
传唱人有当红的青春人气偶像,也有演艺圈资深前辈。有明星,也有素人。
我们熟知的罗家英与汪明荃这对七旬夫妇用粤语演唱
秦观《鹊桥仙》,唱出爱情的豁然与信任。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他两口子的爱情故事着实令人感动,
罗家英二十年间曾
策划了19次求婚告白,后来两人先后又身患癌症。
爱情是对我来说晚一点没关系
只要有一个好的结尾
21年爱情的长跑,两人的
共同坚守
,对于他们来说
相濡以沫便是最好的幸福。
如今这对模范夫妇已经成为这首经典的真实写照。
汪老师和罗老师
他们很像
诗里边所写的内容一样
无论我们经历过什么风雨
但我们相伴的心是永远在一起的
我觉得这是比什么都要更重要的
这些传唱人用流行传唱经典,为观众解读经典背后的文化内涵,带出他们对生活的感悟。
其中《梁山伯与祝英台》那段最震撼到蝉主。
世界名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对外的一张名片,节目组邀请
《梁祝》首位钢琴伴奏谱缩写者与首演者巫漪丽老师演奏经典。
88岁
走路颤颤巍巍的巫老师,
当双手触碰到琴键的刹那,立马就跟换了个人似的,她灵活敲击出美妙的音符,奏出
爱情经典诗篇。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千百年来最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而
巫老师
59年来一直在琴键上倾诉着中国最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可以说是一生都与钢琴为伴。
能一生坚守经典,全因
她常鞭策自己:
中国的钢琴作品一定要演奏好
如果不演奏好,那就只能永远停留在纸上
古诗新唱,让经典变流行
当传唱人的音乐故事与《经典咏流传》相遇,那些经典诗词不再是留存在文本里的词曲。
清代诗人袁枚《苔》,是一首淳朴的歌却一夜爆红。
乡村教师梁俊在贵州乌蒙山区支教了两年多,期间教学生一百多首诗。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贵州大山的孩子们大多数是
留守儿童,经济贫穷精神上也极度自卑。
他要用这首诗勉励这群山区孩子们:
无论生在何处,将去往何地,永远不要看低自己。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个山中默默无闻的歌者,用自己的
创作故事
打动了全中国!
为什么想带他们唱这首诗歌
就是因为我也是一样的,从山里出来的
也不是最帅的一个,也不是成绩最好的那一个
就像潮湿的角落那些苔,人们看不见
但是它们如果被显微镜放大出来
它们真的像一朵一朵的花,很美
这正是用诗词教育和
传承
的意义。
文学诗词不是死记硬背,是对古人寄托在字里行间情感
的感受。
所以理解是个重要的前提。
这正是鉴赏团存在的意义—— 解读经典背后的文化内涵。
文化类节目的老面孔康震老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就担任分析诗词文化底蕴的角色。
谭维维对《墨梅》大气磅礴的演绎,音乐之路与王冕所画的墨梅异曲同工,
康震老师展开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