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红古发布
区情简介、红古动态、企业风采、招商引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发布  ·  2025年“乐·上海”服务消费券来啦! ·  昨天  
上海发布  ·  【最新】市政府近日发布一组人事任免信息 ·  3 天前  
乐游上海  ·  免费大展!网红博物馆又上新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红古发布

新媒体聚焦|文明兰州:文明新风暖人心 移风易俗谱新篇——兰州市红古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综述

红古发布  · 公众号  ·  · 2025-01-17 15:17

正文


“以前村里红白事大办酒席,铺张浪费,攀比成风,如今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大大减轻了我们的负担。”谈及村里这几年的变化,红古区湟兴村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

这是兰州市红古区深化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一个缩影。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近年来,红古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指示精神,以“十破十立·移风易俗”十大行动为抓手,全面整治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以“小阵地”搭好“大舞台”“小活动”推动“大实践”,通过一项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务实举措,引导群众破旧习、树新风,让农村盛开更多精神文明之花,提振乡村振兴“精气神”。

搭建婚恋交友平台

倡树文明婚俗新风尚

“集体婚礼不仅仅是一场仪式,更是一种责任与担当,今后我会和爱人风雨同舟、并肩前行,共同书写精彩人生,同时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和社会服务中,用实际行动践行青春誓言,传递正能量,做文明新风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共同为构建文明、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红古区与青海省民和县携手举办的“缘聚川海·携手一生”中式集体婚礼现场,新人刘盼说道。

近年来,红古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青海省民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两地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了密切交流合作,在深入贯彻移风易俗工作中相互学习借鉴好经验、好做法,同时,认真贯彻实施《兰州市“十破十立·移风易俗”推进十大行动建设文明乡风实施方案》和《海东市移风易俗促进条例》,大力推进婚俗改革、积极倡导并树立婚嫁新风尚。红古区与青海省民和县携手,利用七夕等节会搭建平台,组织开展青年人才交友联谊、集体颁证、集体婚礼等活动,变“大操大办”为“温馨小办”,为新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爱情观,让婚姻回归幸福本质。

2024年以来,红古区持续推进特色颁证仪式、婚姻家庭辅导及婚姻调解工作常态化,全区共提供结婚登记颁证服务742人次、开展家庭指导服务200余场次,在全社会营造了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新风尚。

聚焦“一老一小”服务

擦亮基层善治幸福底色

“我和朋友不是第一次来啦,这里很干净卫生,每天菜品都不一样,吃多少拿多少,自由搭配不浪费,有时候送孩子上学来不及时就直接过来,在外面吃饭最担心的就是食材是否新鲜和厨房环境卫生,这里明厨亮灶一眼就能看到卫生状况,我们很放心。给你们点赞!”在海石湾镇火车站社区幸福兰州长者食堂就餐的两位阿姨举着大拇指说道。

红古区坚持按照政府主导、企业承接、社会参与、居民受益、覆盖城乡的思路,“分步建设、梯次推进、逐步覆盖”的建设步骤,建立基本助餐、特色助餐、公益助餐三种助餐模式,多元化推进养老用餐服务体系建设,让“一老一小”在融入基层治理中获得“幸福感”。

红古区坚持统筹利用现有资源,优化功能布局,依托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精心打造以“助老、助幼、助残、助军”为宗旨的“幸福兰州长者食堂”老年助餐服务示范点,为辖区老人、小孩、残疾人及广大群众提供方便、健康、经济实惠的餐饮服务。

同时,红古区加大投入农村互助幸福院提升改造,加快推进农村长者食堂建设,为农村地区老年人提供助餐、休息、文化娱乐等各类养老服务,切实解决留守、空巢、残疾老年人、经济困难老年人吃饭难、精神孤寂等问题。截至目前,全区共建成并投入使用助餐点8家,米家台、新庄和下海石村互助幸福院也均已建设完成,于近期内投入使用,为辖区内农村老人提供“养老服务+老年助餐”,进一步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

提升乡村自治水平

绘就乡风文明新画卷

红古区积极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五治”乡村治理体系。完善全区34个村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修订自治章程及村规民约,健全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充分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让村民在乡村事务中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通过“一约四会”“红黑榜”等方式规范村民的行为,有效发挥德治的引领作用。

同时,组织开展以“推动殡葬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为主题的移风易俗专题宣传月集中宣传活动,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移风易俗、减轻群众负担为宗旨,聚焦厚葬薄养、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

“我们要弘扬孝道,厚养薄葬,老人在世时多尽孝道多陪伴,去世后从俭治丧,文明祭祀。”正在领取宣传手袋的华龙街道居民王国芳说。移风易俗专题宣传月期间,共发放移风易俗宣传手提袋800余个,殡葬移风易俗宣传彩页6000余张,惠及群众12000余人。

此外,红古区大力推行“清茶烩菜办丧事”的治丧模式,摒弃吹吹打打、占道治丧等陋习,自觉传承孝老敬老、厚养薄葬好风尚;提倡满月、升学、入伍、乔迁等喜事一律不办,不让人情变“负担”,不拿“浪费”撑面子,坚决抵制相互攀比的不良习气。2024年以来,共引导群众累计简办红白事242件、取消集会190场,更是带动了全社会1120余场订婚宴、团拜团聚等集体聚餐活动主动取消,用心绘就“贺喜奔丧有分寸,礼尚往来有尺度,人情世故讲法纪”的乡风文明和美画卷。

打造志愿服务品牌

凝聚向上向善力量

红古区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作用,积极组织志愿服务队伍进村入户,采取“五问五办”的工作举措,将“文明牌”打成“民心牌”,立足“促进发展、民生保障、民族团结、和谐稳定、应急管理”新时代文明实践“五部”特色,用活“政策法规宣讲、社情民意调查、矛盾纠纷调解、为民办事代理、促进发展服务、基层党建指导、绿色低碳倡导”新时代文明实践“七员”品牌效应,以基层组织“连心”、服务队伍“连心”、服务项目“连心”、供需对接“连心”为主线打造“连心志愿服务集市”,大力开展“为爱减负”文明实践行动、“孝善文化”创评培树行动、“靓丽乡村”家园美化行动、“五治融合”网格化治理行动、“清朗空间”网络文明行动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