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熊之火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熊熊点兵
(ID:XXdianmbing
)
我国有2000万名烈士,他们本来都有名有姓,但我们现在能知道姓名的却只有196万名,也就是说有90%的烈士其实是“无名烈士”。
我们知道他们牺牲了,但却未必知道他们叫什么,甚至于他们的遗骸都不一定在祖国的大地上。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现在有统计的烈士便有197653人,其中不少人便长眠在异域战场的黄土之下。
近年来,我国从韩国先后迎回了七批志愿军烈士遗骸,
而每一具烈士遗骸的背后,其实都是一场场血战,一场场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的血战。
而正是这样的一场场血战和无数先烈们的牺牲,才打出了新中国的精气神,一扫鸦片战争百年来中国人的屈辱与无奈。
直到今天,我们
依然享受着这场战争的胜利所带来的红利,而这份红是先辈们鲜血浸染的红。
有些朋友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在韩国?这就要谈一谈整个战争中战线的推移了。
志愿军参战的时候,美韩军队已经快推进到鸭绿江了,其中韩军第2师团第7联队甚至已经抵达了鸭绿江边,并且朝着江对岸开枪。
在当时的美军与韩军看来,战争即将就结束了。
志愿军原计划在朝鲜北部组织防御作战,但在敌我交错的背景下,原来的方案已经无法实施了。于是彭总随机应变,快刀斩乱麻,实施了第一次战役。除在东线阻击美韩军外,主要的战斗在西线展开。战役结果是歼灭了美韩军队各一部,并将战线推进到了清川江,初步站稳了脚跟。
其中云山一战,志愿军重创美军骑兵第1师第8团;而那支敢冲着鸭绿江开枪开炮的韩军第7联队也大部被歼。
美韩军队初败后并没有认清形势,并在随后的圣诞节攻势中遭遇了更大的失败。美军陆战1师、第2步兵师、韩军第7师团、第8师团、土耳其旅均遭重创并失去战斗力。其余美韩军队也遭到一定程度的打击,战线全面南移。
美韩军队当时本计划在平壤一线组织防御,但因为重装备和辎重损失极大,士气很低落。故而在平壤线组织防御的计划无法实施,全面溃退到了三八线附近区域。混乱中,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也遭遇车祸死亡。
这便是志愿军的第二次战役,这次战役的胜利其实已经奠定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局。
这两次战役中,志愿军的战斗伤亡约4万余人,此外还有数万人的非战斗减员,这其中主要是东线9兵团的冻伤减员。
由于在这两次战役中志愿军控制了战场,因此我军可以从容收敛烈士遗体并安葬。
1950年12月31日,志愿军发起第三次战役,战线推移到了三八线以南。在第三次战役中,志愿军伤亡5800余人,是运动战期间损失最小的一次战役。
但尽管伤亡较小,牺牲的志愿军也在千人以上,这次战役中牺牲的烈士大都被安葬在了开城烈士陵园,也有少部分由于战斗形势原因就地安葬。
第三次战役结束后不久,美韩军队即实施了反攻。而志愿军当时新的一番作战部队还未入朝,而第9兵团因冻伤减员严重,无法参战。
所以战线上只有已经连续战斗了三个月的第13兵团及人民军一部。
按常理来说,经历过数次大战后的志愿军本该进入到休整期,补充兵员及武器弹药,恢复战士们的体力,但客观条件并不允许如此。
而且当时志愿军的后勤线从鸭绿江延伸到了三七线,在美国空军的狂轰滥炸下,前线志愿军的粮弹补给很难输送到位。所以当时,志愿军所面临的形势是极度危险的。
由于兵力、火力上的劣势,志愿军在第四次战役中只能采用西顶东放的战术,以38军、50军在西线死死顶住美军,而待东边的韩军突出后再集中4个军对其实施围歼,打开战役的突破口。
38军、50军在西线的阻击战是非常残酷的,这一线的敌人是以美军为主,其火力是极强的。
志愿军114师一处5000平米的阵地上,1小时内
即落
弹15000发;38军112师335团一部防守的580高地,仅400平米,4天内即落弹20000发,另外还有数十枚凝固汽油弹。
志愿军是人,不是金刚不坏之身,要抗击如此火力强度的攻势,所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几乎所有阵地的失守都发生在坚守的部队全部牺牲之后。
在整个汉江阻击战中,38军牺牲了3359人,还有8279人负伤,加上前三次战役的伤亡,38军的战斗兵员可以说已经损失大半了。
而50军在汉江阻击战中也同样顽强,有7个整连、31个整排、138个整班的部队全部牺牲。
在极其残酷的阻击战中,战线是逐步后移的,很多烈士的遗体只能就地安葬。甚至说与阵地共存亡的那些分队,我们连烈士的遗体都未能带回来。
西线部队的坚守和牺牲,为友军等来了战机,在随后的横城大战中,志愿军歼敌1万多人。在极度艰难的情况下,依然打出了一记漂亮的反击战,大大出乎了美韩军队的意料。
横城之战后便是著名的砥平里之战,此次战斗志愿军失利后,开始北撤。各部队交替掩护,逐次后退,以掩护新一番作战部队到位。
志愿军第3兵团、第19兵团入朝后,汇合已休整完毕的第9兵团及13兵团中的第39军、40军,于1951年4月下旬发起了第五次战役。
第五次战役的第一阶段及第二阶段作战是进攻作战,志愿军掌握了战场,因此烈士的遗体可以收敛安葬,但未必能带回三八线北。而在随后的撤退阶段则非常艰难,在美国联军的空地一体化追击中,志愿军部队的损失很大。很多战士们牺牲后,遗体便留在了当地。
在第五次战役后的夏秋季防御战中,也有很多志愿军烈士的遗体没能带回来。
夏秋季防御战后,志愿军逐步完善了以坑道为核心的防御体系,此后的阵地攻防作战中,志愿军渐渐占据了上风,因此烈士遗体大多都能由我方收敛安葬,但也有少部分烈士遗体在敌方控制区。
所以说在激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很多烈士的遗体是留在了三八线以南的,这些烈士的遗骸中只有一小部分在战争结束后,回到了祖国。
每一位烈士遗骸的背后,都是一场惨烈的战斗,惨烈而伟大的战斗。
我们知道,国内有个别人是哈美、哈韩族。谈起抗美援朝战争时,这些人是很不屑的,要说抹黑志愿军,他们比外国人还卖力。
这么多年来,他们在网络上散布了很多别有用心的谣言,曾经一度蛊惑了不少人。
这些人总喜欢干一件什么事情呢?就是拿起放大镜来找志愿军的败仗。
的确,诸如砥平里之战、第五次战役中180师遭重创之战,白马山之战确实是失败了。因此,这些人就翻来覆去地谈。可是除了这几次战役战斗之外,大家还能听到他们找出别的战例吗?
可以说很少了,原因无他,因为志愿军根本就没有那么多败仗可供这些人去发现。即便他们带着放大镜去找,也就如此了。
当这些人谈到上述战例时,他们有着一种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洋洋自得。好像这些战士们的牺牲对他们来说是一件乐事,志愿军的牺牲越大,他们就越高兴,动辄便是某某战役志愿军损失多少多少。当然了,他们引用的数字往往要夸大很多倍。
而反过来说,当谈到美军、韩军遭到重创的战例后,他们却如丧考妣,难受得不得了。要么就是死不承认,要么就是装死去了。
所以,笔者更愿意称这些人为败类,无德、无理、无言、无行、无良的败类。
为什么说如此呢?因为他们今日在这里安安静静打键盘的美好环境,恰恰是当年为了新中国而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们的牺牲与不屈所换来的。
和平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事物,它的到来不是没代价的,是建立在无数人牺牲与奋斗的基础之上的。
如今的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冲突我们都看在眼中,生活在乌克兰、叙利亚、利比亚、也门这些国家,能得到幸福吗?
而以往被公知们吹来吹去的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当一场新冠病毒席卷而来,它们能提供如中国一样的安全长城吗?
做人要讲良心,摸摸自己的良心,看看自己的国家,再看看别的国家,我们难道不应该庆幸在这个时代生在了中国吗?
这不是喊口号,而是真真切切的存在,因为这个国家是伟大的,在危难时刻总有一群群人迎难而上,他们可能会牺牲,但他们还是去了,为的是什么?为的显然不是他们的牺牲却成为了多年后喷子们随手打出来的那
一行
行没良心的话来,而是为了更多人能够不牺牲、能够好好活。
有些人自己过得不怎么样,就去怨天尤地,恨天恨地恨国家恨父母,可为什么不问问自己有没有去努力、有没有去争那一口气呢?要我说,做人要是这些人这个底线的话,也难怪他们过得不怎么样了。
所以,笔者对于那些恨国党言论向来是坚决回击的。这不仅仅是立场上的斗争,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人都会这样做。
这些人可能会这么说,你们就这么见不得失败吗?
的确,第五次战役后期的撤退组织得不好、砥平里和白马山也没能打下来,但是笔者认为即便是这些败仗志愿军也虽败犹荣。
想一想当时的仗是怎么打的,第五次战役时已经是晚春入夏时节了,白天的时间越来越长,而黑夜却越来越短。
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呢?因为志愿军在白天的大规模行军和进攻是很难组织的,甚至夜晚也不安全,因为我们没有制空权。
很多人说,不是有米格走廊吗?请注意,米格走廊是逐步形成的,该走廊自始至终没有延伸到前线交战区,而只是保护我方后勤基地与部分后勤线之用的。
也就是说在前线的志愿军,只能以高炮来反击美国联军的战机。时至今日,在野战条件下组织防空都是极其困难的,想想70年前的志愿军该有多难?
白天是美国联军的,我军甚至在战线后100公里的行军都会受到美军战机的压制;而我方没有空军可以威胁到美韩联军的后勤输送。只要是在我大口径火炮射程之外,除非遭到我军穿插部队的袭击,那么美韩军队基本就是安全的。
这意味着什么已经不用多说了,没有制空权的几十万大军要在狭小的作战地带一方面躲避防空,另一方面还要发动攻击,这个组织难度该有多大?
就以第五次战役的撤退来说,之所以损失很大的原因不少人都总结了。但要我说,其中最根本的一条是:志愿军与美国联军的技术装备实力相差实在太大了。
在这种敌我十分悬殊的情况下,志愿军打赢了很多仗,这实际上给人一种错觉,志愿军本来就应该能打赢的,只要是打得不好,那就是自己的问题太大了。
但是请注意,按照基本的实力对比来说,志愿军从纸面数据上是根本打不赢的。
我们就以空中优势来说,且不说这个优势互换了,就是双方在这方面打个平手,即便是在第五次战役,美韩军队还有余力能追击吗?
这还仅仅是空优,以地面炮兵来说,整个第五次战役我机动炮兵部队就打出了7865发炮弹,这连美军的一次团级进攻的火力强度都比不上。
有的志愿军老战士是这么回忆的:国内战争时炮弹都是一排排打过来的,这就已经算是火力强了。而朝鲜战场上,美国人的炮弹是铺天盖地而来的,打都打不完。
但是即便在这种情况下,第五次战役中美军就占了很大便宜吗?
按照自情自报原则,美军在第五次战役中伤亡了1万多人,韩军损失了3万多人,其他联军也损失了几千人。而中朝联军在战役中损失85000人,其中志愿军伤亡75000人。
也就是说即便在第五次战役中,美韩联军的损失都是极大的。所以为什么此战结束后,要谈判了呢?即便在美韩军队优势那么大的情况下还打成了这个样子,那么想要彻底消灭志愿军,那就是在做梦。
很多人以为志愿军在第五次战役后期是溃败,言必称180师如何如何。
什么叫溃败?以淞沪会战后期的情况来说,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损失了10余万大军,让日军轻易跨过两道国防线,直抵南京城下这叫溃败。
而第五次战役后期,美军掌握绝对制空权,陆军是机械化行军,有着全面的火力优势。我们抛开美军和志愿军的属性不谈,仅仅是公正地看当时双方的态势,以美国联军的那种优势,就只能抓住志愿军几十个师中的一个?
而且即便是180师,这个在志愿军中战斗力末流的师,要不是该部的一系列失误,美军恐怕连这个师也未能抓住。甚至说即使180师受创严重,仍然有不少部队突围而出。
如果条件互换,志愿军在先前的第二次战役中有美军这样的空中优势、机械化行军能力,美军能跑出几支部队来?
为什么美军抓不住志愿军的主力呢?
这既是志愿军多年战争所造就的能力,同时也是无数战士的拼死一战换来的。
志愿军大部分部队的前身在抗战时期甚至红军时期就有了,以第五次战役时的27军来说,胶东八路出身。尽管该军在第五次战役中全军断粮,被美军隔断,但依然成功突围,这是我们所说的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