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万科周刊
万科周刊是万科集团自媒体,纸刊于1992年创刊,是国内业界第一本企业内刊。企业视角,人文情怀,理性观察,万科周刊,不止是内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诸海滨科新先声  ·  【开源】北交所稀缺性公司全览-专精特新+低估 ... ·  昨天  
临淄发布  ·  集体大涨! ·  昨天  
唐史主任司马迁  ·  盘面上午还是比较健康的,具身智能调整多一些。 ... ·  2 天前  
美股投资网  ·  美股今年牛市就靠DeepSeek了,多只受益 ... ·  2 天前  
爱股君2020  ·  吴清重磅发声。。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万科周刊

吴涛:雪场里带兵的“老班长”|万科人物志

万科周刊  · 公众号  ·  · 2018-02-06 19:46

正文

万周按

松花湖度假区山地运营总监 吴涛与雪场结缘是在万科松花湖的前身——青山滑雪场。兜兜转转,他又回到了青山,找到了归属,“我喜欢每天与自然打交道,在雪山之中,我能找到自己。”


28年,深耕雪场行业,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雪具大厅租赁员,到万科松花湖度假区山地运营总监,吴涛用他的 身体力行,诠释着他对冰雪的热爱。


初见吴涛,给人一种典型的东北汉子形象。在简单的客套之后,吴涛打开了话匣,讲述了他28年的雪场生涯。


始于青山 回到青山


1989年,十八岁的吴涛走进了当时的新中国第一家滑雪场——青山滑雪场,也就是万科松花湖度假区的前身,开始了他的“冰雪事业”。

“当时做过雪具租赁员,后来干了两年的索道检修,还管理了娱雪乐园一年。”四年的时光里,吴涛接触了雪场山地所有的部门。

1994年吉林市北大壶滑雪场正式成立,由于工作表现出色,吴涛被吉林市体育局调往支援。在北大壶期间,吴涛一样从基层做起,几年后被升任场地部经理,最后凭其出色的工作能力,成为北大壶滑雪场雪场总监。在任职期间,吴涛曾参与建设第六届亚洲冬季运动会雪上比赛场地。为按要求完成赛事场地建设,吴涛与同事连续勘探两个月地形,每日穿梭在山间的林海雪原中,最终顺利规划出了标准赛道,为亚冬会的雪上赛事提供了完美的比赛场地。吴涛因此被吉林市人民政府授予个人三等功奖章。

“每一个做雪场山地的人,都应该喜欢打造比赛场地,参与到赛事中去,这是一个做山地的人的殊荣。” 吴涛曾亲手打造众多国际、国家一流赛事场地,“我最大的理想是能够参与到冬奥会中,现在正赶上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契机,如果能参与,那绝对是我最大的荣耀。”


▲亲身实践感受赛道


2014年,吴涛离开了工作二十年的北大壶滑雪场,来到他第一次接触滑雪场的缘分之地——万科松花湖度假区。吴涛见证了从青山滑雪场到万科松花湖度假区的涅槃新生,顶级的硬件、标准式服务、出色的品牌影响力,让吴涛真正找到了归属。“万科给了我好的平台,让我坚信在这里能完成我的梦想,参与到冬奥会中。”

之前丰富夯实的工作经验令吴涛很快适应了万科松花湖度假区的工作。彼时,万科松花湖度假区山地板块由中日双方共同运营,吴涛作为中方场地部经理,在与日方的交涉沟通中遇到了不小的“麻烦”。

中国与日本气候不同,万科松花湖度假区的雪况较之日本雪场仍有一定差距——日本雪场基本以天然雪为主,不需要过多的雪道平整,而中国雪场则需要事先对雪道进行平整,人工造雪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配合天然雪投入运营。日方一开始坚持按照日本雪场的方式,不做过多的雪道平整。吴涛先后多次与日方沟通,“如果不事先把雪道平整好,后期在造雪上,反而成本会极大增加,对于运营非常不利,这是中国雪场与日本雪场的区别,应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终,日方采纳了吴涛的意见,事实最终证明吴涛的判断比较明智。

双方存在分歧的还有防护问题。在日本雪场,你见不到“中国雪场式”的层层防护网,有的仅仅是一条绳。而我国法律明确规定,滑雪场必须配备防护网,同时在安全管理上牵涉一系列责任纠纷事宜。因此对于安全防护,吴涛极为看重,并且与日方进行了深入探讨,最终,日方选择尊重吴涛的意见,将防护网插上了青山之上 。

两年后,日方撤离山地运营,吴涛升任山地运营总监全面接手雪场相关事宜,负责万科松花湖度假区山地运营管理工作。无论是雪具大厅管理,还是索道运营,或是造雪、雪道规划开辟等,都属吴涛的职责范畴之内。


战洪水、候降温


在2017-2018雪季运营前期,万科松花湖度假区遭遇了一系列“不如意”,如百年一遇的洪涝、暖冬等, 让吴涛 感到惊险难忘。

2017年7月13日,万科松花湖度假区所在吉林市遭遇自1957年有水文记录以来的最强降雨,特大暴雨洪灾瞬息将万科松花湖度假区置于洪水肆虐中。暴雨之时,吴涛正在市郊与度假区其他管理层人员进行接待,在接到度假区险情电话后,吴涛等人马上驱车回到度假区进行现场指挥。然而在距度假区两公里路程时,由于水流湍急、路面积水,导致车辆中途抛锚,无法行驶。

在周围一片漆黑的情况下,吴涛与其他几名同事拉手趟水前行。“当时不敢松手,因为地势原因,水从高往低流,我们前往度假区的路线其实是逆着水流前行,一旦松手,很有可能瞬间就会失去一个人。” 在这种情况下,吴涛等人坚持向前行进了一公里,但是由于路面被洪水冲毁,实在无法继续前行,几人只能原路返回。幸运的是,附近乡村有人开车前往度假区避难接人,吴涛等人搭上便车,总算是有惊无险地抵达了度假区。

“在上山第一眼看到度假区的时候,我在心里感慨,完了,最值钱的索道设备,刚撒过草籽的山道, 我们共同努力奋斗的心血,一瞬间就被洪水破坏了。” 吴涛很难过,“当时回到度假区,第一件事就是清点人数,这是对员工人身安全的保证。随后我们前往水库,这是我们最关心的事情。雨量过大会导致水库水位上升,一旦超过水库最高水位,水库就会决堤,对周边乡村造成的后果难以预计。当时根据现场情况,我与领导通过电话,做好了水库开闸的预案,通知乡政府对附近村民进行紧急转移。一个半小时后,乡里村民全部转移完毕,我们逐步打开水闸闸口,通过小量泄洪降低水位,同时尽量减少泄洪量,尽最大程度降低村民损失。所幸的是,当时降雨量已经逐步减少, 水位基本维持在安全线以内,有惊无险地控制住了水库安全。”


▲每日例行晨会


在全体员工两个月的共同努力和集团支援下,经历救灾和重建,万科松花湖度假区迎来新生。但就在此时,困扰吴涛的另一个问题又悄悄到来。暖冬对于吴涛来讲,是个非常头疼的事,“眼看着新雪季就要来了,开板的日子越来越近,但是天气温度就是降下不来,这对于我们造雪影响非常大,是否成功提早造雪,关系着今年的运营,那一段时间特别头疼。”面对暖冬,吴涛每天仅睡三四个小时,时刻监测温度,哪怕深夜,他都与山地夜班的员工一直在造雪机旁奋战,时刻准备造雪。

风雨过后,终见彩虹。“很庆幸,天气终于冷了下来,人工造雪还算顺利,在艰难的时候我们能够顺利度过,这是我们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今年的雪季我们如期正式运营了。”


“在雪山之中我能找到自己”


当一切步入正轨之时,吴涛依然无法停下脚步:白天运营,晚上造雪轧雪,随时视察监控,进行服务及设施监管。每天三四个小时的睡眠,支撑着他风里雪里的忙碌。自从七月十三日洪灾过后至今,吴涛没有休息过一天。这不仅是出于岗位职责,更印证着吴涛对于雪场的深沉热爱。

“安全第一,安全运营”,这是吴涛每天清晨掏出对讲机对全体山地员工所说的第一句话。在访谈中,他不止一次地提到“安全”这个词。“对于我们山地来说,我把安全看成绝对的第一位。”吴涛严肃认真地强调了这句话,也在身体力行地践行安全第一的准则。万科松花湖度假区每新开放一条雪道,吴涛必亲自踩板上去“溜一圈”,确认真正无安全隐患后方才对外开放。


▲随时监测雪场动态


十一运营期间,一位年过七旬的大娘因坐立不稳, 在山脚观景的木椅上不慎跌倒。当时正值吴涛巡视现场,吴涛二话不说,亲自带大娘前往医院观察治疗,并自掏腰包垫付了医药费。每逢滑雪意外伤害发生时,吴涛必亲临现场,跟踪伤者进行治疗,这种对于安全运营的绝对要求和执着,极大地影响着山地的全体员工。

吴涛对于员工有着严格的要求,坚决执行日式服务标准。据度假区2016-2017雪季调查统计,索道部员工每日对客鞠躬达1470 次,达到了中国服务最优品质,这是吴涛对于每一位员工亲身传授服务标准的成果。在对客标准上,当时的日方都对山地员工服务大加赞赏,并表示吴涛训练出的服务已经高于日本西武王子集团原有的水准。“山地员工的素质参差不齐, 教导他们服务时,许多人是有抵触心理的,很难实行下去。但是我将标准亲自演示给他们看,并现场督导执行。员工为客人鞠躬,客人也会回礼,这是员工收获的最温暖的鼓励,没有客人们的礼貌回应,服务也很难去贯彻执行。”


▲悉心检查每一副雪具


工作之余,吴涛也常常乘坐缆车,与游客攀谈。“我喜欢游客对我们提出各种各样的意见,而不是赞扬,做的再好也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听不同人的意见可以让我们更加趋于完美。”在如此的“高标准、严要求”下,近400名山地员工被吴涛拧成了一股绳。“我没把自己当成领导,员工也都叫我涛哥,我就像一个带兵的老班长,传授给他们经验,希望他们都能成为‘多面手’,每个人都能去领导团队,这是对他们自身的磨练,对公司的岗位职能分配也有一定好处。”

“吴涛没有高学历等所谓‘成功管理者’的特征,但是他能利用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完全领导和影响着松花湖度假区近400人,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神奇的事儿。”这是吴涛同事对他的评价。

“为什么你如此热爱滑雪场的工作?”笔者问道。

吴涛笑答:“刚进入社会就做了这行,干一行就应该爱一行。而且我觉得这是一个娱人娱己的工作。让我坐办公室我坐不住,我喜欢每天与自然打交道,在雪山之中,我能找到自己,觉得很舒服。”

在海拔935米的山顶,吴涛为青山上的动物们建造了一个“爱心之家”,每日有专人投放食物,为野生小动物们送去温暖。“我们开辟雪道,尽量不破坏生态平衡,这是我们对大自然应该抱有的起码敬畏。在我们山地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谁都不会动山上的动物,爱护自然,做一个善良的人。”

“如果有一天你老了,干不动了怎么办?”笔者问。

“我这辈子是离不开雪场了,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干不动走不动了,我会去做偏顾问一类的角色,继续在雪场上奋战。” 吴涛哈哈一笑。



松花湖度假区雪季绽放

春节去滑个雪?



往期回顾:

周頔:“好项目都是磨出来的”|万科人物志

陈帅的第24次下乡|万科人物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