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是麦收时节
德州农村开始忙碌起来
麦田、阳光、汗水
交织出一幅感人的画面
暖风拂过金黄的麦田
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麦香
嗯,这是丰收的味道
6月9日,陵城区郑家寨,大片麦田已经成熟,老刘驾驶着联合收割机在麦地里驰骋,收割着别人的希望,也在播种自己的希望。为了抢收,老刘一夜没睡,和另外一名司机开着联合收割机熬夜加班加点抢收麦子。
“现在,麦收时间也就三五天,整个村子的麦子就收干净了。”老刘说,他村子里有三台联合收割机,随着收割机越来越多,生意也不好做了。以前,他的一台收割机能收割约1000亩小麦,现在,最多能收割300亩。今年生意不好做,收完村里的麦子,他不打算再出去收麦子了。
麦子地里,联合收割机驾驶室的温度高达40摄氏度。即便风扇不停地转,驾驶员脸上的汗仍旧不停往下掉。司机一待就是一天,为了保持体力,他们不停地喝水。“一天能喝半桶矿泉水。”老刘说,启动收割机以后,要不停地转动方向盘调整方向,从早忙到晚,忙得顾不上吃饭,多喝水能舒服一些。
老刘忙了一整夜,已经筋疲力尽,他回到家没有休息,直接来到车库修另外一辆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在车库里停一年,忙过这三五天,又停一年。”老刘说着,拿着工具钻进了车底,开始修车。别的驾驶员倒班吃完饭,又回到麦地里收麦子,老刘修完了联合收割机才去吃饭。“下了收割机,躺地上就能睡着了,累上这几天,能多挣钱就行。”老刘说。
此时,陵城区丰润家庭农场,风吹麦浪,“麦客们”抢收麦子。机器驶过的地方会扬起很大的灰尘,收获麦子的同时,秸秆被切碎直接抛撒还田。联合收割机的对面,是飞驰而过的高铁。
陵城区丰润家庭农场经理王文昌介绍说,二十年前,农村几乎没有自动收割机,更没有现在的联合收割机,人们都用镰刀割麦子。与二十年前相比,先进的机械设备为这一代人带来了全新的麦收记忆,无垠的麦田顷刻间变成了金灿灿的麦粒。
王文昌说,推动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培养更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家庭农场的发展方向。比丰收更让人高兴的是,我市农村农业发生了许多变化,新变化孕育新机会,不仅是麦客,农村还需要更多的人才。
麦田中的变化反映出时代的变迁
如今农业机械化取代了人工
但德州农村人的记忆依然存留
你还记得吗?
5分钱一根的冰棍
罐头瓶里清凉的井水
还有放在手里搓搓吹吹就能吃
刚刚烤过的麦粒……
■记者:胡兵|
编辑:高畅
■推广合作:186-5346-6967
您点一个ZAN,小编的工资就涨一毛~
求赞求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