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OfferCome猎头
专注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猎头资讯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OfferCome猎头

17年互联网社招薪酬报告:高位横盘何时上攻 | OfferCome

OfferCome猎头  · 公众号  ·  · 2017-06-20 22:36

正文

交下今年的作业:

往年薪酬报告,请见公众号下方的“行业薪酬”;

去年为什么不写,今年为什么写,请见预告:17年社招薪酬报告:3年35W已老梗,高位横盘有多高 | OfferCome


太长不看版:

行业薪酬情况:

3年40W,7年80W(15~17横盘两年缓慢上升),大部分公司“已经/未来得”开的比这个高才能跟BAT抢人成功。

我们的“敌人”在哪(谁在跟我们抢人):

BAT抢人最凶,京东滴滴小米美团头条链家等也很凶。

我们的“朋友”在哪(优质人才在哪):

全行业一共大概3W值得关注,但都不太好挖。

红旗还能飘多久(大伙高薪日子还能过多久):

两年内,这个薪酬缓慢上升状态还会持续。

如滴滴小米美团头条链家等近期上市,薪酬横盘的局面将得到缓解,会迎来一次新爆发。

苦逼招聘怎么办?

你猜



引子:本文讨论的范畴

只讨论主流互联网公司的主流从业者

讨论的公司:

以上市公司和主流创业公司为主,他们的利润占全行业70%以上,校招量占全行业90%以上,我们认为,这些是主流公司。

讨论人群:

能力跟BAT里前70%的员工差不多,他们为公司创造了全行业70%的利润,在各公司都是核心,我们认为这是互联网的主流从业者。

只讨论研发和产品的薪酬

产品起薪是研发的7、8折,3、5年后基本就追上来持平了;

测试运维运营在产品研发的薪酬上打7折;

HR的薪酬……打骨折。

求别再抬举我们OfferCome

求今年换个黑法,别再说我们哄抬薪酬了,这几年薪酬难道是我们历年的薪酬报告抬起来的?我们只是讲点真话+建议。

我要写篇文章就能改变行业薪酬,国家早把我请走了当国宝了,还跑来写这个~


一、行业整体薪酬情况

薪酬的参考对标

对标公司的选择

讨论行业薪酬,要先找对标公司,它须满足几个条件:招聘量大(对于市场价格影响大),招聘要求稳定(无太多水的offer),薪资体系稳定(薪酬波动小)。

不选甲和乙的原因

甲:

这两年甲为留人,薪水给得太狠,尤其针对一二档绩效的童鞋给的各种激励包,有时候滴滴头条挖起来都吃力。这种情况不好做样本统计。

乙:

级别/薪资体系有点复杂,级别太细,奖金有点多,普通团队都有5~7个月,小部分游戏团队动辄几十、上百月的奖金,不太好做参考。

选择丙的原因

级别很干净简单,招聘量也大,某司6\7的要求和薪酬在市场基本是透明的,正好适合做参考。


工作年限与薪酬

工作3年左右:40~50W or更高

3年跳槽过去一般能到6(3年能力只能到5的,某司要的概率很低),年薪约40W(按16个月计算,今年整体绩效高,大部分团队实际拿的更多)。能力强的或不错的算法等,50W-或者更高点也可以谈谈

内部员工加薪可能会慢一点,但绩效好的童鞋,第二年就有股票奖励了,收入远超同龄外面跳进来的。

工作6、7年or更短的:70~90W

基本到7了(工作7年但能力只能到6的,某司要的概率很低),现金一般50W左右,3、40W的股票,约70~90W的总包(去年这个总包还在70W左右,架不住股价快翻倍了)。

能力强的或者不错的算法等,4、5年就可以到这个数字了。


PS:扯个股价的闲篇:

AT家的员工股票都翻倍了,因此不管是挖他们的人,还是跟他们PK offer,都有点累心。

业内最牛的“HR”是B家的财务团队,成功地稳住了股价,留住了员工。

百万年薪

大部分从业者在7的水平,就差不多停住了。一年多前我们粗略写过篇文章,《如何从6、70W跨过百万年薪那个坎》,等有空了,我再重新写一篇文章,详细介绍下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跨过百万年薪的槛。


其他公司的价格

招同样的人,其他公司薪酬要比BAT高。

站在PK角度

BAT是市场最大的需求方,招人门槛不算太高。如果你更低,那候选人为什么不去BAT?

站在挖人角度

BAT是市场最重要的供给方,每年大概流出来几千产品研发(比大部分公司全司人数还多),你要是给的比人家现在还低,人家为什么要来你这?为什么不去其他家?


二、我们的“敌人”在哪?

为什么这几年薪酬越来越高了?不是寒冬吗?

我们先看下所谓的寒冬里,谁是我们的敌人(谁在跟我们抢人)?

注:下文披露的数据大多源于各司官方口径,如不做特殊说明,一般是指产品研发运营团队。

BAT

A家

15年年初到16年年初,产品研发运营团队从13000-增加到19000-。17年年初数据未知,2W+是必须的吧?

光15年,就从市场卷走了6000人(这里不少是收购得到的,也包含了校招)。

T家

T家没公布过产品研发团队的规模,全公司从15年初的28000增加到17年年初的39000。

腾讯的业务比较轻,所以净增的这11000人里面,产品研发肯定超过一半了,推测应该有个5、6000人了?

B家

这两年总量基本维持不变,在AI、无人车等热门领域屯了不少人。


京东等准一线

京东

从15年初的5000多人扩到17年初的近万人,两年从市场拿走了5000人。

携程系

从15年初的12000变成了17年年初的15000,这包含了被收购的Qunar等团队。回头我们可以单独解释下, Qunar被收购后,为什么去哪儿13级及以上很难挖?这过程中,CC/庄辰超童鞋是如何创造几千个千万富翁的?


二线上市公司

汽车之家

从15年年初的约500人变成了17年年初的1400。

58

从15年年初的1400变成了17年年初的3400(含被收购的赶集等)

其余的

剩下的诸如微博等,团队扩张都比较稳健。

也有部分公司处于流出状态,集中在视频、端游等公司。我们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量不算太大,因为大部分公司产品+研发总数也就上千。


滴滴小米美团头条链家

这几家创业公司,招聘量都不小,招的人质量都不错,Offer给的都不错,上市概率都很大,且市值已经超过了大部分上市公司。

下面提及的量,都不含运营人员。

滴滴

目前约3、4000人的产品研发团队,滴滴一共成立才4年多,大部分人是这两年挖来的,而且大部分人质量都不错,按照BAT前50%的标准挖的。


美团:


美团点评合并后,目前约8000人的产品技术团队(怕不怕,我产品线很广~)。16年美团从市场招走了1500多人。

小米

目前约5、6000的产品研发,16年从市场挖走了1000多人

头条

目前约2、3000的产品研发团队,与同岁的滴滴一样,头条的人大多也是在最近两年挖来的,而且质量也都很不错。

链家网

链家网今年预计扩到1000人的产品研发团队,这批人基本都是15年以来才招进来的。

分析

过去的两年:

光滴滴和头条就起码招走了3000人。他们有两个特点:1、要求高;2、薪资高。因此可把其他公司的HR累惨了,跟这两家PK offer 太累了。

其他公司,也把大家累惨了,例如美团,招聘量太大,给的offer也的确不错,而且抢的人也都是不错的人。

17~18年呢?

美团17年的招聘量会远超16年,合并后,布局速度很快,而且招聘的门槛也越来越高。

小米会在(已在)AI领域做巨大投入准备血战,而且据说有准备近期在美国***,DST的老板最近来小米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事。

链家网在拼命屯人开新战线,争取在房产寒冬干趴对手,然后这几年在国内上市。

至于滴滴的国际化、无人车,头条的AI、国际化、互娱等,那就更不用说了~


其他创业公司

创业企业总体情况

都说创业公司遭遇寒冬,这两年的确有点冷,多冷?影响招人吗?看具体数据。

据IT桔子的统计,15年融资事件7422起,16年4772起,下降了25%。但融资金额从15年的5850亿人民币变成了6018亿人民币,上涨了3%。每天16起融资。

每个赛道都有几十家公司融到钱,靠谱的公司一定会融到钱,挖的起人。

这两年的小寒冬,让那些不靠谱的公司受到了影响,但是不影响中高端招聘,因为他们本来就招不到好人。

只是让那些混日子的人吃不上肉了,影响了中低端的招聘。

算法热

IT桔子17年5月份统计,目前中国人工智能企业 467 家,共发生 636 起投资事件,投资总额 574 亿人民币。

每家公司招10个算法, 就得招4670个算法,我算了下,把BAT挖光了可能也没这么多算法工程师。。。


三、我们的朋友在哪?

好了小康,别说这么多了,我懂了,不就对手多嘛,我不怕。小康你说吧,人才都在哪?

那我们首先要理清,谁是我们的朋友?他有多少余粮?

谁是我们的朋友?

以BAT为标杆,我们认为BAT里能力前70%的研发产品是我们的朋友,都是值得关注的。

那其他公司呢?前90%还是30%是值得关注的?

我们认为除了滴滴头条快手猿题库等个别公司,平均水平高于BAT外,其他公司跟BAT前70%员工换算关系如下(前百分之多少等于BAT前70%):


注:

有些童鞋让我贴下具体各家的比例,我不傻,还得在这行吃饭呢。

有些童鞋说这数据离谱,对着中概股清单看下,有些公司产品研发的简历,可能你都不会怎么看。

对着独角兽清单看,有多少公司技术跟BAT差不多的?非AI方向创业公司,技术人员搭配要能做到一个BAT的主流开发+两个普通开发,老板睡觉都能笑醒了。

朋友家概览

我们之前写过一篇文章《中国互联网到底有多少产品研发值得挖》,里面写的可能有4、5W值得关注,那是客套话,今天我们详细算下。

请看下面的清单,这是中国部分主流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研发团队规模,很多公司只有上千人的产品研发(含运维、测试等各个模块,百度等部分公司含运营):

注:

①、腾讯的产品研发运营团队规模是推测的。

②、有些公司,如网易等没有披露研发团队规模,不过考虑到全公司算上做新农业的才1W5,产品研发等估计也就几千人。

朋友家有多少余粮

BAT

约6W的产品研发运营,70%的话,约4W+人是优质储备。

BAT外的上市公司

(包括没列在上表的)按照我们内部的系数,我们算了下,约1W人是不错的人。

滴滴小米美团头条链家

大概有2W5的产品研发运营,不错的人估计有2W-。(话说,这几家如果上市,可能的市值加起来,的确比BAT之外的上市互联网公司要高。)


剩下的创业公司里面不错的,我们认为有1W吧,合计8W。


总数

8W人,刨去运营、测试、运维、专题设计等你们不着急的岗位(一半就没了),刨去刚毕业的,抛去岁数太大的,刨去业务不行的,还剩多少?

有3W的产品研发我们可以去关注。


分析

每天有多少人跳槽?

3W人,3年一跳槽,每年1W人,250个工作日,每天40人跳槽,分散在多个开发语言、产品方向上,分散在北上广杭等各地,好……多啊……


是你想要的人吗?

理论上3年一跳,但是你想要的人,未必3年一跳。

AT两家产品研发的年离职率都是个位数,而且,今年手里的股票都比去年价值翻倍了,更难挖了(话说我要在杭州广州当个P7、3.1/2,我跳哪?图啥)。

某司,去年华为等天天给他们打电话,今年薪酬调整完后,打再多也不好挖了吧?

微博股价比去年翻了3、4倍,怎么挖中高层?以前一个120W年薪的,60+60,现在变成了60+60*3or4,怎么挖?


最终,你一天能收到一份不错的简历,已经挺好的了。



四、红旗还能飘多久?

大家招了这么多人,为什么?

红旗为何这么高?

重复建设

中国互联网是一个三体的世界,变数太多,因此三家基本在所有战线都有布局/重复建设(如果只有两家,很容易形成寡头垄断,划定势力范围)。

搜索、O2O、视频、阅读、音乐、游戏、应用商店、浏览器、地图甚至连卖电影票我们都要每家做一套。

每条产品线都有成百上千人的重复投入,用户需要那么多浏览器、搜索吗?

不需要又怎样?哥有钱,你有的,我也要有,先招一批人干再说。

新赛道

这几年每年都有新热点,从10年起,移动互联网、电商、团购、手游,创造一批小巨头,然后是P2P、智能硬件、O2O、教育、医疗、二手车、直播、AI等。

每条新赛道,先投几十家几百家天使轮A轮,PK完后,再大手笔投几亿的DEF轮。

最囧的是,跟上面一样,每个大赛道后面,BAT大概率各选一家投进去。

每条赛道背后,就是一堆被挖走的人。

红旗还能飘多久?

等大家利润率都大幅下滑,等没有新赛道的时候喽~

啥时候?

我不知道啊,我要知道这个,我就改行做巴菲特了。

我只能说,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看:

上市公司

2年内,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营收、利润增长都会很好,假定一家公司营收和利润都增长了3、40%。

这意味着:他们股价可能涨个3、40%;他们可以在团队规模不变的情况下,把员工薪酬提高个3、40%,或者薪酬不变再招3、40%的人,而不影响人力成本占比。

创业公司

如果蚂蚁滴滴小米美团头条链家上市了,市值翻倍或者翻几倍,那横盘两年的薪酬僵局,将会得到打破。到时候,普通人的瓶颈将不是80W,而是100W起了。

北京杭州房价涨涨涨……

红旗为啥这么红?

传统行业

翻开世界五百强的财报:

IBM、宝洁、丰田等的收入&利润都是下降的;

我国四大行,中行1.96%的增长,其他银行营收都在下降。

三星,多牛,0.5%的年增长;

耐克,非常棒了,一年6%的增长;

互联网行业

我们对巨头FB、阿里的期望都是5、60%,对二线陌陌都是期望3、500%的增长。

要是哪家上市公司营收增长是20%,大家就开始说,这公司不太行了。

哪家创业公司要不能保持1、200%增长几年,基本就被淘汰了。


你要是一级市场的VC,你投互联网还是投快消、传统IT、传统汽车?

你要是二级市场基金经理,你买银行股还是买互联网?

讲真,乐X,要是不造车,少烧点钱买版权,稳健点,估计今年可以再造一个神话。


对比传统行业,互联网,增长太快、赚钱太容易。短期内,除非全球有经济危机,否则我们还是安心数钱吧。


五、苦逼招聘怎么办?

未来的新增供给

行业内挖掘潜力

行业内互挖,对于全行业而言,是没有新增的。

A从B挖,B从C挖,C从A挖,所有人薪酬都涨一圈,但是没有新增供给。

IT通信业输入作用在变慢

这么多年了,IT通信业一直在持续给互联网输入人才,但每年输送的好苗子,也是有限的。毕竟只有web开发等少部分职业适合跳来互联网。

而且他们的薪酬调整也还是蛮快的。别的不说,华为去年校招和社招反挖互联网的薪酬就蛮让人吃惊的。

校招

校招实际是这个行业新增供给的最主要来源。关于校招的分析,可以见我们之前写的文章《17届互联网校招薪酬报告:白菜价22W,青菜价30W,神价150W | OfferCome

未来的需求

大体的分析,上面都分析了,总体不会大爆发,也不会差。

另外,我们还是祈祷需求旺盛吧,否则要我们招聘HR干嘛。

快速见效的方法

两手一摊,招聘没啥快捷通道,公司发展好的前提下,说服业务部门多用心跟候选人沟通,薪酬多给钱,我们招聘努力多推人。

光靠HR肯定是不行的,招聘的KPI应该抗在CEO、事业部GM、部门D头上,HR要是能自己解决掉招聘问题,那VC投HR就行了。

另外,老板和业务别抱怨HR不给力了,把HR薪酬提到跟产品研发一样,不,跟运营一样,看能不能招到好HR,够不够给力~



好了,今年的作业交了,虽然本不想写的,毕竟写完又是一堆争议。


想跳槽的童鞋,欢迎把简历发给[email protected],微信二维码见下方,加我烦请注明人名职业公司,例如“张海java公司名”。

想加入OfferCome的童鞋,欢迎点击微信公众号最下方的“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