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haoyang0625
公众号:产品狗郝阳(ID:pmhaoyang) Wechat:hellohy0625 [email protected] 一个正在实习的产品狗的写东西的地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四川日报  ·  升温!下周直冲19℃!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haoyang0625

通过大脑革命,适应“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时代——《思考力》书评及读书笔记

haoyang0625  · 简书  ·  · 2018-01-12 08:52

正文

本书作者上田正仁,是东京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普遍在自己寻找研究课题的时候犯了难。教授们给他们布置问题,他们都能很好解决,自己寻找问题却能力不足。上田教授认为,这就是“思考力”不足带来的后果,且在未来会造成很大影响。


通过大脑革命,适应“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时代

1、思考力≠聪明

首先明确三个定义:

  • 实现力:给定问题,规定时间内尽可能找到正确答案的能力
  • 思考力: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能力
  • 创造力:用个人独特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上学读书,大部分使用锻炼的都是实现力。 在十多年的应试教育中,我们的学习都是单向的。即老师教给我们知识,给我们提问题,我们回答问题。我们很少主动提出过问题。所以这就带来一个弊端,就是应试学习极大妨碍创造力的提升,我们的思维模式化(只会用书上的知识,只记得那些解题套路),容易先入为主,甚至认为“一个问题就只有一个标准答案”。毫无疑问,在变化多端的未来,只有实现力是很难适应下去的。

上述三种能力的关系, 实现力-->思考力-->创造力 。即思考力在实现力的基础上形成,没有思考力就没有创造力。思考力和实现力是互补的能力,两者相互作用给这个社会增添活力。要锻炼出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永不言弃的精神。

2、发现问题

发现不了问题,表征在于,没了出题人,亮眼一抹黑。作者认为,在高度发达的社会里,更需要能够主动发现问题的人。人的思路,需要从被动的应试者向主动的发问者转型。

生活中任何不经意间的思考,都有可能形成你的灵感或问题。 人的想法,来源于自己在意的事情、看起来似乎有趣的事情、不明所以的事情。

提升发现问题的能力,首先要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 明确哪里不明白,来源于三类问题:不了解事实、不知道答案、不明白自己到底哪里不明白。 对于不了解事实的,实际上网上已经有了正确答案,动手搜索一下就能解决问题。对于不知道答案的,我们需要不断思考来接近事实的本质,通过拆解问题逐个击破。重点是不明白自己到底哪里不明白的,平时不能形成思考习惯的人,就会在这个问题上出错。这时候凭直觉意识到的问题可能会成为关键线索。

作者提出了4种信息搜集的方法。搜集信息的目的不在于寻找答案,而只是想让自己知道,我要研究的这个问题,是否已经被其他人解决,自己是否还有研究的价值,仅此而已。分清事实与方法,网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客观事实才是最好的信息源。把已经消化掉的信息丢掉,当你搜集到一堆信息的时候,一个个过掉,发现自己已经掌握了解的内容,就扔在一边,专注于剩下你还不清楚的内容。在完全理解信息之前一定要全力阅读。

收集好信息之后,作者提出了一套信息分析方法。首先按照上面的方法进行搜集课题研究相关的信息,再对信息筛选。这时重复上面的步骤,制作信息图。重点是将所有信息分为两类:已经知道的、尚未理解的。在尚未理解的内容里,找到提取问题的本质。最后就是要对问题进行分类及解决。

3、解决问题、精神与思考

解决问题,需要将问题逐步拆解,按照要素进行分类,逐个击破。 在此基础上,需要有好奇心进行驱动。目标导向型就是知道最终目标,直接寻求距离目标最短的直线距离。好奇心导向则不同,会思考多种可能性,与直接目标没有太大关联。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谷歌的20%时间,他们提供给员工20%的私人创造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员工做的事情,与部门手头的工作没有太大关系。但就是这20%的时间,诞生了谷歌许多创新性的项目。作者也提倡我们要给自己留下这20%的时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