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没想过自己会被头痛缠上。2019年下半年,因为工作压力大,我时常感到紧张焦虑,夜晚常常失眠。
也是在那段时间,我每天都会头痛,后脑勺为主,时间从半小时到一下午,然后是一整个白天。
我一直以为头痛是失眠导致的,以为调整好睡眠作息就会好转
。不知不觉,就这样持续了2个月。
直到因为头痛精力不佳、思维难以集中,以至于在工作中频繁失误,我才终于意识到该去医院看看了。
2020年上半年,我挂了一家三甲医院的神经内科,医生详细询问后安排了头部CT,结果显示未见异常,我就回家了。
后面工作繁忙,我抽不出时间去医院,每次头痛全靠按摩挤压舒缓。拖了一个月,我又挂了另一家三甲医院的神经内科,这次医生安排了颅脑核磁共振,结果显示“颅内少许点状缺血灶,右侧小脑半球软化灶”,以及“副鼻窦黏膜增厚”。
医生给开了止疼药和治疗焦虑的药
。
一颗止疼药下去,头痛很快减轻了不少。然而半个月的止疼药吃完,头痛像撵不跑的癞皮狗一样,又缠了上来。于是我又找医生开了止疼药,头痛终于好转了点,甚至一度让我以为它就这样被赶走了,谁知自己还是太年轻了。
2020年下半年,因为面临换工作的问题,我的焦虑和失眠越来越严重,头痛开始复发。直到2021年换了工作单位,
头痛仍断断续续地发作,还是后脑勺为主,少数时候是头顶和前额
,有时还会伴着头晕,我一直默默忍受。
真正变得严重是在2021年年底,
即使我晚上睡眠良好,焦虑不再那么严重,头痛仍然阴魂不散
,而且自己开始出现记忆力下降的问题。这期间,我买了很多止疼药,也再次去过医院,效果都不太好。
2022年9月,我又去了三甲医院的神经内科,接诊的是一位说话很温柔的医生。在听完我漫长而又“锲而不舍”的求医历程后,
医生怀疑我的头痛可能是一种叫做“卵圆孔未闭”的心脏疾病引起的
。啊?头痛的问题竟然有可能出自心脏!
带着一丝震惊,我听从医生的安排,做了一系列检查。
心脏彩超显示房间隔缺损
,直径约3毫米;发泡实验显示阳性、右向左分流;头颈部CT显示后脑部分血管纤细。
医生解释说,
我的左心房和右心房之间有小孔
,于是右心房的部分静脉血从缺损处流入了左心房又去到了全身,避开了肺循环的过滤;至于偏头痛,可能是静脉系统中的微血栓堆积在大脑血管引起的。医生建议手术。
在这之前,我从来不知道自己心脏有问题。我竟然是一个平时蹦蹦跳跳、跑步打球没有一点异样感觉的先天性心脏病病人。
手术过程很简单,经大腿静脉介入手术,时长30分钟,全程没啥感觉。
让我难忘的反而是术后当晚。手术后,需要使用重物压着伤口至少12小时,期间不能动弹。由于固定姿势太久,我小腿肌肉过度紧绷,疼痛难捱。腿疼了两三天,直到出院的时候我还是一瘸一拐的。
介入手术报告显示手术封堵成功,术后的心脏彩超也显示无血液分流。
头痛的症状并未立即缓解,但也在差不多两个月后消失了
。
经过三年的曲折求医,辗转数家医院,堵上了“心眼儿”,我终于免去了长期的头痛烦恼。
李殿坤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心外科 主治医师
人体的心脏分为四个腔:
左右心房及左右心室
。富含二氧化碳的静脉血进入右心房后,依次进入右心室、肺动脉,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变成富含氧气的动脉血,经肺静脉进入左心房、左心室,通过主动脉将氧气输送到全身。
正常情况下,人体左心与右心系统之间没有直接通道,房间隔、室间隔分别将左右心房、左右心室隔开。但在一些情况下,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房间隔上可有“小洞”,
比较常见的情况便是房间隔缺损(ASD)或卵圆孔未闭(PFO)
,此时血液可能通过“小洞”异常流动。
如果是房间隔缺损,当房缺面积小时,儿童期至青年期多无明显症状,往往通过体检发现该病。
当缺损面积大时,患者可出现明显的活动后气促
,且儿童易患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甚至会影响发育。
对于房缺,血液异常流量多时,建议2~6岁时尽快治疗,以免影响发育;对于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成年人也应尽早手术。否则可能因病情发展,失去手术机会。
卵圆孔则是房间隔上的一个正常小孔。
胎儿时期,由于胎儿尚无自主呼吸,脐带将来自母体的、富含氧气的血液输送到胎儿右心房,通过卵圆孔直接进入左心房,再经左心室、主动脉到达胎儿全身以完成供氧。
宝宝出生后可以自主呼吸了,卵圆孔便完成了使命,在之后的1~2年逐渐闭合。
目前广泛认为,在3岁之后,卵圆孔若仍未充分融合、闭合,便是卵圆孔未闭。
卵圆孔未闭发生率高,约1/4的成年人存在此情况,但大部分无明显症状,多也不需要治疗。
房间隔缺损的某些类型与卵圆孔未闭容易混淆
,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文中发泡实验)可帮助鉴别。如果是卵圆孔未闭,检查可见心房水平斜行的右向左分流;而如果是房缺,通常是垂直于房间隔的左向右分流。
结合作者的症状表现和发泡实验结果,更像是卵圆孔未闭。
近年来,基于医疗条件的改善、患者就医意识的增强,不明原因脑卒中、偏头痛等与卵圆孔未闭和房缺的关系被发现,并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
如上所述,血液有些时候可通过房间隔上的小孔异常流动,当静脉血中的小血栓未经肺循环过滤就被送往全身,可引起体循环栓塞(反常栓塞)。
如果栓塞沉积在脑血管,便可引起脑卒中、偏头痛等。
此外,静脉血液中的血管活性物质未经肺循环灭活,直接进入脑血管,也可引起偏头痛。
对于这样的病人或具有脑卒中高危因素的病人,经专业评估后,
符合手术适应证的可采取手术治疗或预防
。手术过程一般如作者这样,采用介入手术,局麻后经股静脉穿刺,利用专业的封堵装置,对卵圆孔或中央型房间隔缺损进行封堵治疗。对于毗邻特殊结构的上腔型、下腔型等房间隔缺损,由于封堵时易损伤周围结构,所以治疗常以开放性手术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