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刘翔电子研究
国信电子行业分析师:刘翔、蓝逸翔、马红丽、唐泓翼,关注中国电子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角色的渐进式升级,致力于为A股二级市场机构投资者提供专业的电子板块股票投资咨询,为中国电子产业与资本共荣尽一己绵薄之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内蒙古生态环境  ·  砥砺深耕 ... ·  昨天  
内蒙古生态环境  ·  砥砺深耕 ... ·  昨天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  指南 | ... ·  昨天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  指南 | ... ·  昨天  
文明内蒙古  ·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发生3.1级地震 ·  2 天前  
草原云 北方新报  ·  内蒙古满洲里市发生地震 ·  2 天前  
太格有物  ·  品牌故事|茶酔:推广清醒好奇文化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刘翔电子研究

胜宏科技深度报告:智能制造先锋&绿色生产标杆,两年内再造三个胜宏

刘翔电子研究  · 公众号  ·  · 2018-03-08 21:53

正文

报告摘要

业绩增速最高、产能扩张最快的陆资PCB企业: 公司是高端显卡板全球龙头,HDI等占比不断提高。产品主要针对高端显卡、网通、工控、服务器、汽车等下游市场,该等领域行业增速稳健,未来几年均有各自的增长催化因素驱动,如5G之于网通设备等。在同时满足2016年营收超10亿元,净利润超2亿元的陆资PCB公司中,胜宏2014-2017年的营收复合增速排名第二(CAGR=32%),净利润复合增速排名第一(CAGR=40%)。公司2018-2020年产能复合增速40%-50%,在陆资PCB中也是最快的。


行业增速换挡,国产替代持续进行: PCB、集成电路、面板为电子信息产业三大元件,全球PCB市场空间700亿美金。富士康2017年共采购约1184亿元PCB产品,在原材料中占比最大(40%),金额大于零组件905亿元(31%),IC 547亿元(19%)。全球PCB行业增长动能切换,充分受益于5G、汽车电动化等终端再创新带来的ASP提升,进入全新加速期。陆资PCB企业公司占全球份额约20%,未来有望复制显示面板等行业发展路径实现国产替代。格局上,全球TOP25厂商市场份额从2015年的37%,提升到了2016年的45%,集中度不断提升。


智能制造升级,打造零排放PCB标杆企业: 胜宏是PCB智能制造的先行者,人均产值、订单交期等指标业内领先,毛利率不断提高;公司贯彻零排放的科学生产模式,以此降低经营风险。


投资建议: 预计18-20年净利润分别为4.54/6.58/10.72亿,EPS 1.06/1.54/2.51元(不考虑送股摊薄),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6.4/18.2/11.2X,给与2018年30X估值,目标价31.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扩产进度不及预期、汇兑损失风险

核心假设和观点

市场认为: PCB行业市场空间小、增速慢

事实上: PCB和集成电路、面板并称为 电子信息产业三大元件 ,各自对应电子信息产业 三块最大的市场空间 ,其中集成电路市场规模约为3400亿美金,显示面板约为1200亿美金,PCB约为700亿美金。富士康2017年共采购约1184亿元PCB产品,占所有原材料的40%,金额大于零组件905亿元(31%),IC 547亿元(19%)。


市场认为: PCB行业壁垒低、客户分散、格局差

事实上: PCB作为连接和承载电子元器件的必备元件,其物理形态和结构虽可能改变,但是作为连接和承载的逻辑和属性不会改变,而且PCB属于高度定制化产品,不像无差异化产品那么容易出现产能过剩。全球PCB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也在不断提升, 排名前25的厂商市场份额从2015年的37%,提升到了2016年的45% ,原因主要是:上游原材料落后、过剩产能逐年出清对下游厂商起到了择优供给的筛选效应;环保压力逐年提升,无卤板等细分品类渗透率不断提高,非智能化、低排放厂商难以生存。目前PCB下游终端集中度也在不断提升,只有产能充足、产品和服务优质的龙头PCB供应商才能进入供应链。


市场认为: 胜宏科技在PCB板块中并不突出

我们认为: 公司以PCB青年军的资质短短几年跻身陆资一流行列,体现了其管理层明确的战略规划、发展意愿和成长潜力。2014-2017年 公司 营收复合增速同行业第二,净利润复合增速同行业第一,是产能扩张最快的PCB公司 ,产品定位科学合理,智能制造升级坚决有效,推行零排放政策,目前又恰逢陆资PCB发展的大时代,胜宏有望实现2022年收入突破100亿元的目标。

目录

一、  业绩增速最高,产能扩张最快的陆资PCB企业

(一) 公司成长史

(二) 股权结构及股东背景

(三) 业绩增速同行业领先,产品和客户结构持续优化

(四) 产能增速最快的陆资PCB企业


二、PCB行业老树新花,进入全新加速期

(一) 电子类三大行业之一,动能切换加速增长

(二) 汽车行业变革对PCB行业的反作用:量价齐升

(三) 物联网设备百花齐放,催生PCB新需求

(四) 电子货币矿机用PCB市场值得关注


三、国产替代,陆资PCB开启黄金十年

(一) 外资PCB排名靠前,市场集中度逐步提升

(二) 陆资厂的迅速崛起


四、智能制造升级,打造零排放PCB标杆企业

(一) 智能制造升级助力盈利能力增强

(二) 追求零排放,降低经营风险

(三) 客户优质且覆盖面广、供应链管理经验丰富


五、盈利预测及估值

(一) 盈利预测

(二) 估值及投资建议


六、风险提示

一、业绩增速最高,产能扩张最快的陆资PCB企业

胜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6年7月落户惠阳区淡水镇新桥村行诚科技园,在职员工约4000人,2015年6月11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拥有一流的PCB生产设备及专业团队,专业从事高密度印制线路板(双面板和多层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定位中高端市场,广泛应用于LED显示器、SERVER(服务器)、通讯、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电脑周边等领域。公司在2016年NTI全球PCB制造企业排行榜中位于第54位,大陆内资企业第13位;公司还是中国印制电路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行业标准的制定单位之一。


(一) 公司成长史


2003年胜华电子在惠州成立,目前胜华电子为公司子公司,月产能可达10万平方米。


2012年胜宏科技(惠州)有限公司9位股东作为发起人,签订《发起人协议》,同意整体变更设立股份公司。

2015年6月,登陆深交所募资约5.7亿元。


2017年5月,增发募资约10.8亿元。


(二) 股权结构及股东背景


根据2017年年报,公司控股股东深圳胜华持股比例为23.7%,第二大股东香港胜宏持股比例为19.1%。公司实际控制人陈涛先生担任董事长、总经理,胜宏科技创立以来,陈涛先生带领各位高管及员工同心同德、风雨同舟,将胜宏打造成了陆资PCB中的翘楚。公司目标是2022年实现年收入突破100亿,进入全球PCB前10强。

(三)业绩增速同行业领先,产品和客户结构持续优化


胜宏科技业绩增长迅猛,营业收入从2014年的10.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24.4亿元,CAGR=32%;归母净利润从2014年的1.03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2.82亿元,CAGR=40%。 在同时满足2016年营收超10亿元,净利润超2亿元的陆资PCB公司中,胜宏的营收复合增速排名第二,净利润复合增速排名第一。


其中2017年汇兑损失约3000万元,2016年汇兑收益约4000万元,如果消除2017年汇兑损益影响,则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速为51%,未来公司会考虑采用美元采购、远期理财等手段对冲汇率风险。

胜宏科技业绩的快速增长主要是出于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因为下游需求的景气上行,产品销售有保障,公司的业绩增速也要显著快于中国大陆地区PCB行业的整体增速(在10%-15%之间);其次,公司通过IPO和增发募集资金进行稳定有序的产能扩张和生产线智能化建设,另外随着规模效应的体现生产效率也不断提高,这些努力最终体现在业绩上。


公司主要产品为双面板、多层板(含 HDI),包括电池板、PTFE高频板、显卡板、金手指板刚挠结合板、新能源汽车埋铜板、医疗线路板等,这些产品主要针对中高端市场,附加值高盈利能力强。

在制程能力上,2017年公司产品的最高层数为48层,2018年可达到52层,板厚从2017年的0.4毫米-5.2毫米扩张到2018年的0.25毫米-6毫米;钻孔直径方面,2017年公司最小盲孔、埋孔、通孔直径分别为0.1毫米、0.2毫米、0.2毫米,2018年将进一步升级为0.075毫米、0.15毫米、0.15毫米;最小线宽线距为0.05毫米。

客户方面,公司在网通领域的客户主要为富士康、纬创(wistron)、华为等;主板与服务器领域客户主要为戴尔、惠普等;汽车领域客户为德赛西威、比亚迪、沃特玛、科列等。胜宏在LED 显示器、医疗器械等高端 PCB 应用领域也已具备批量生产能力。

2016年公司产品各应用领域占比来看,计算机和周边占25%,网通占15%,工控、服务器、安防和医疗占20%、汽车设备占15%、消费电子占15%、电源占10%。其中,公司在VGA PCB 领域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约40%),2017年收入增长80%,约6亿元;此外公司是国内少数几家能够制作混合材料 LED显示器用线路板的企业之一。


客户结构方面,2017年第一大客户收入约1.8亿元,占比7.3%;第二大客户收入约1.2亿元,占比4.8%;第三大客户收入约1.1亿元,占比4.4%;第四大客户收入约8300万元,占比3.4%;第五大客户收入约7800万元,占比3.2%。2017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合计占总收入比例约为23.1%,集中度不高,不存在对单一客户过度依赖问题。

进一步分析产品结构及收入来源,公司多层板收入占比从2015年的69%提升到2017年的76%,多层板售价高毛利率高,说明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地区来看,公司中国大陆业务收入从2015年的41%提升到2017年的50%,国外收入越小业绩受汇兑损益影响就越小。

产品结构的优化也可以从各层数产品的占比看出,公司生产的10层以上PCB产品从2015年的5%提高到2017年Q1的15%,而底层数的PCB板占比有所下降,这是公司主动加大研发创新力度优化产品结构的成果,也是下游客户终端产品创新对PCB板材提出更高要求的结果,说明胜宏紧跟下游,具备和终端龙头公司一起引领行业创新、共同进退的能力。

公司主攻高端产品客户,主要为8层及以上的多层板产品,如高端显卡、HDI、服务器、工控、汽车电子等高附价值产品,这部分客户产品的订单量是推动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最近三年国内主要客户新增华硕、技嘉、利亚德、沃特玛等,国内销售收入占比逐步提高;国外主要产品新增毛利率较高的电脑服务器及周边产品(相比内销同类产品高出约10%毛利率)。


各产品毛利率方面(其他业务毛利率约99%不予列出),公司综合毛利率处于上行通道。双层板2015年产能有所扩张,未来双层板的产量及产能将保持稳定增长,毛利率水平也较为稳定;多层板毛利率从2014年的22.6%提升到2016年的28.0%,2017年公司针对多层板的高端新产能投放较大导致上半年开工率不足影响了毛利率,随着未来产能利用率提高、高端产品占比进一步提升、自动化程度提升,多层板毛利率将回到2016年的水平,并有进一步提高空间。

(四)产能增速最快的陆资PCB企业


厂房一期产值15亿元, 2015年6月首发募投智能车间产值10亿元已于2016年3月达产。2017年6月增发募投厂房二期,预计2018年完成建设,达产后产值50亿元。土地储备400亩,工厂用地还有50%扩大空间,2022年目标产值100亿,进入全球前五。


横向比较国内相同水平PCB厂商, 胜宏的产能扩张速度绝无仅有。 如崇达技术技改项目与2017年12月份募资完成,依顿电子新建车用板项目预计2018年6月达产;深南电路新增产能较小, 2019年才能达产,而胜宏科技产能扩张坚决有序,2018、2019年产能扩张弹性高达50%-60%。

二、PCB行业老树新花,进入全新加速期

(一)电子类三大行业之一,动能切换加速增长


PCB和集成电路、面板并称为 电子信息产业三大元件 ,各自对应电子信息产业 三块最大的市场空间 ,其中集成电路市场规模约为3400亿美金,显示面板约为1200亿美金,PCB约为700亿美金。PCB作为连接和承载电子元器件的必备元件,其物理形态和结构虽可能改变,但是作为连接和承载的逻辑和属性不会改变,而且PCB属于高度定制化产品,不像无差异化产品那么容易出现产能过剩。


Prismark预计2020年全球PCB行业总产值约为712.63亿美元,2017年至2020年年复合增长率5%。结合Prismar以及CPCA的统计预测,中国大陆地区PCB产值2017-2020年复合增速下限约10%。


从近几年的增长速度来看,从2015年开始全球PCB行业增速换挡,进入了一个动能切换的全新成长期。 2015年以前受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销量承压影响PCB行业增速放缓,自2015年开始,受到智能终端下游创新力度加强、汽车智能化电动化速度加快、第五代通信技术革新、高性能计算普及、工控&医疗电子化程度提高等因素驱动,全球PCB行业增速开始企稳回升,进入新的中高速增长通道。

全球PCB行业进入动能切换的新时代还有一大佐证: 富士康2017年共采购约1184亿元PCB产品,占所有原材料的40%,金额大于零组件905亿元(31%),IC 547亿元(19%)。目前PCB下游终端集中度不断提升,只有产能充足、产品和服务优质的龙头PCB供应商才能进入供应链。


PCB下游分布广泛,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各自占约30%占比最高,消费电子占比约15%,IC载板占比约13%,汽车电子和工控设备各自占约6%,航空航天以及军事占比约3%。未来PCB在各个细分行业中的销售会继续呈多元化发展。

PCB销售是电子工业景气度的风向标,其下游覆盖面广、需求分散,不会受单一终端的销量萎靡而衰落,几乎各细分领域每一次革新对其都是利好。


目前来看,汽车电子、通信、服务器、数字虚拟货币等是核心增长点。其中,根据胜宏科技的布局,其未来增长空间较大的下游为汽车、矿机和VR设备(VGA板)。目前公司为沃特玛提供新能源汽车电池模组用PCB,以此切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为比特大陆提供显卡板(用于挖矿计算),受制产能供货份额只占其10%不到,未来VR/AR设备对显卡板需求也将开始放量。


(二)汽车行业变革对PCB行业的反作用:量价齐升


在所有精彩纷呈的下游领域中,汽车用PCB需求是增速最快的,主要来自两个维度的驱动力,第一是传统汽车销量平稳增长、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第二是汽车智能化、电动化、联网化三大变革驱动整车电子成本的上升,进而提高了PCB的单车价值。


从量上来看, 2011年至2016年期间,全球汽车销量分别为7988万辆、8424万辆、8731万辆、8978万辆、9078万辆及949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6%、5.45%、3.65%、2.82%、1.12%及4.63%,增速回稳。尤其是中国及亚洲其他新兴国家增速最快,为上游车用PCB厂商的配套供货提供了绝佳的环境。

除了传统汽车, 2017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再次刷新了纪录 ,据ev-sales数据,2017年累计销量突破122万台,同比增长58%。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2017年中国新能源乘用销量超过了57.8万,占比高达46.70%;美国排在了第二位,销售了近20万新能源汽车。


单车价值 上来看,以往汽车电子系统占整车成本不超过10%,目前新车电子系统占整车成本平均已经 超过40% ,越高阶的车款比例越高,汽车PCB板多应用于汽车控制系统、感应器、多媒体、ABS、电子控制单元等多方面。据统计,豪华型汽车PCB用量为2-3平方米/辆,中端车型PCB用量为0.5-0.7平方米/辆,经济型车PCB用量为0.3-0.4平方米/辆。


电动化 方面,新能源汽车的新增PCB用量来自VCU、MCU、电池主控板、电池单体集合(CSC)等项目,其中VCU的PCB用量约为0.03平方米/辆,MCU的PCB用量约为0.15平方米/辆,电池主控板的PCB用量约为0.24平方米/辆,电池单体集合的PCB用量约为5.44平方米/辆。


随着 汽车智能化联网 化发展,摄像头、面板、声学等模组将大量应用至汽车中,催生对FPC的新需求,我们预期单车FPC需求量约为100片,市场空间是智能手机用FPC的7-10倍。


未来豪华型传统车、纯电动车的比例会不断提高,高端PCB板在其中的渗透率也会相应提高,根据我们的产业调研,汽车PCB板均价约800元/每平米,新能源车电池主控板价格则高达5000元/平米。

市场空间估计来看,假设2020年 全球传统汽车 产量10500万辆,PCB均价800元/平米,我们产业调研获悉2016年经济型车占比2%,中端型占比28%,豪华型占比70%,假设2020年豪华型占比提高至5%,中端型占比30%,经济型占比65%,则2020年全球传统车用PCB市场空间为约63亿美元。


新能源汽车方面 ,假设2020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500万辆,则2020年全球新能源车用PCB市场空间为约42亿美元。与传统汽车相加总计约 105亿美元的市场空间 。胜宏增发项目为新能源汽车及物联网用高端PCB产品扩产项目,随着该项目建成投产,公司在车用PCB市场的营收将显著增长。


(三)物联网设备百花齐放,催生PCB新需求


物联网(IOT)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预计到2020年将有340亿台设备接入互联网,而在2015年只有100亿台设备接入互联网,其中物联网设备将占到240亿台,剩下的100亿台设备为传统的计算机设备(比如智能手机、平板、智能手表等)。未来5年里,近6万亿美元资金将被投入到物联网解决方案开发上。


IDC预测2017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到322万个,2019年翻倍增长达到731万个,可穿戴设备出货量的快速增长将进一步提升PCB市场需求。

以VR设备为例, 该设备采用的PCB包括硬板和软板,其中硬板部分需要用到胜宏科技专长生产的显卡板。根据产业调研,VR设备可拆解成如图所示的层次结构,其中PCB单价约为3000元/平方米。

根据IDC数据,2017年全球VR设备出货量大概990万台,到2021年有望达到4010万台;AR设备2018年出货量约100万台,到2021年有望达到1900万台。

(四)电子货币矿机用PCB市场值得关注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货币价格的大幅波动激发了市场对挖矿机的关注,来自中国的全球矿机霸主比特大陆在2017年的芯片销售额高达143亿元人民,成为仅次于华为海思的国内第二大Fabless之后,业界对矿机及其芯片对半导体产业链影响的讨论达到了顶峰。 由于目前该行业尚有较大不确定性,我们把矿机对PCB的需求分为悲观、中性、乐观三个层级进行测算。

我们以比特大陆的蚂蚁矿机S9为算例,该矿机规格参数如图所示。S9内部分为三块算力板和一块控制板,根据我们产业调研结果,该PCB均价约为3000元/平方米。

我们根据全网算力和每台矿机算力来估算矿机数量,根据历史全网算力增速估计未来全网算力。其中对于算力增速的估计分为乐观、中性、悲观三种情况。


据此推算,2019年,矿机用PCB市场规模乐观情况8.55亿美金、中性情况5.30亿美金、悲观情况2.67亿美金。


2020年,矿机用PCB市场规模乐观情况60.07亿美金、中性情况23.07亿美金、悲观情况5.87亿美金。

胜宏科技目前给比特大陆矿机供应的PCB量不多,占比不足5%, 由于该行业尚有较大不确定性,是否会对胜宏科技的业绩有长期助益还有待跟踪,我们认为公司可能会根据客户的经营情况来恰当的分配产能,为矿机供货也充分体现出公司是一家紧跟下游,站在陆资PCB技术至高点的企业。

三、国产替代,陆资PCB开启黄金十年

(一)外资PCB排名靠前,市场集中度逐步提升


NTI百强排行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体PCB实力和各个PCB公司实力的榜单,其特点如下:

1.营收过一亿美元即可入围榜单。第50-100名是陆资厂集中区。

2.进入前50名的门槛是营收过3亿美元(20亿人民币)。

3.进入前25名的门槛是营收过7亿美元(50亿人民币)。

4.进入前5名的门槛是营收过100亿人民币。

5.前5企业市占率在2%-5%之间,整体CR10=30%。

目前全球PCB产业整体呈现西弱东强的格局。从历史来看,全球PCB产业经历了三次转移,第一次是上世纪末从欧美转移至日韩,第二次是本世纪10年代从日韩转移至台湾,第三次是现在正在进行的向中国大陆的转移。转移的动因不曾改变,和其他发生产业地区性迁移的行业一样,都是资本与技术向低成本、高效率、高需求区域的流动。

地区来看,全球PCB行业的地域性特点十分鲜明。


欧:经济景气度低,PCB产业衰退严重,小部分来中国建厂。


美:从1998年百强榜中占有20%,到2016年时仅占3.54%。通过收购兼并留下几家大厂,如TTM。


日:从1998年百强榜中占有43%,到2016年占16.81%。PCB产业随其消费类电子工业衰落而衰退。但仍占有技术至高点,因其上下游配套体系完善。


韩:三星、LG哺育下本土个别企业排名靠前,实力发展较为平稳。


台:目前产值占全球比例最大,受益于岛内电子代工产业发展。


大陆:下游市场更大、成本更低、资本更雄厚、土地等政策更优越的中国大陆。

全球PCB行业的市场 集中度也在不断提升 ,排名前25的厂商市场份额从2015年的37%,提升到了2016年的45%,原因主要是:上游原材料落后、过剩产能逐年出清对下游厂商起到了择优供给的筛选效应;环保压力逐年提升,无卤板等细分品类渗透率不断提高,非智能化、低排放厂商难以生存;下游终端集中度提高, 像富士康这样的巨型客户,每年的PCB采购金额1200亿元,他们只信任产能充足、产品和服务经得起考验的龙头PCB供应商。


(二)陆资厂的迅速崛起


根据2016年NTI发布的全球百强,中国企业上榜企业数量为45家(比上年度增长11家),数量占39.8%。中国上榜企业2016年营收增长13.5%,全球百强企业平均衰退2.1%,除中国企业外,其他地区PCB企业平均衰退5.2%。


从成长空间来看,陆资PCB最好的排名还在20-30名,成长潜力巨大。我们认为PCB进口替代路径将复制触摸屏、摄像头模组、电池模组、声学器件等电子元器件板块曾经走过的路径迅速崛起。

与陆资PCB公司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台传统PCB豪强纷纷陷入成长的泥淖,显出巅峰已过的状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