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毒舌电影
坚持原创,只说真话——信毒Sir,有好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  今日影像放映丨因为时至今日,它仍是法国人的挚爱 ·  6 天前  
北京大学科幻协会SFAPU  ·  周常放映 | 怪诞小镇 (S1E13-E20)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毒舌电影

十五年快过去了,能超越它的贺岁片还没出现

毒舌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16-12-30 23:12

正文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还有一天,2016年就要结束了。




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好吧小时候写作文的句子忘不了),贺岁片厮杀的1月也即将到来了。


今年贺岁片好几部卖相平平。不过Sir还在期待《健忘村》,而表妹目前看了一圈说不错的,只有《情圣》,等元旦给你们扒。


今天,Sir想聊下心中的华语贺岁喜剧NO.1,15年来,就属它忘不了——


《大腕》




许多网友和Sir的看法一样一样的。


@麦乐脚 冯氏贺岁经典

@行走的笔尖 几乎是冯小刚最好的电影

@冷百科孙小社 平生最喜欢的喜剧之一,喜欢到我看了数十遍



从来没有一部贺岁片像它这样,用夸张变形的方式,精确呈现出当时剧变的中国社会。


与《钢的琴》不同,《大腕》关注的,并非是落后于时代脚步的边缘人,而是奋力直追的那一大批人。


改革开放,市场冲击,葛优扮演的摄影师尤优和王千源扮演的工人一样,都下了岗。


王千源退居到废旧的工厂中,为女儿打造出一架纯钢的琴。



《钢的琴》


葛优则和英达一起,投身于经济大潮,将国际大导演泰勒的葬礼排练,变成了一出广告大片。




葬礼上的每一分钟都挤满广告,连尸体都没放过。


身上是比西装广告费贵一翻的运动装。




脚上是两只完全不同的鞋子,一只脚皮鞋,一只脚运动鞋,手腕上套手表,脖子上缠项链。


就连死人已经闭上的眼睛,都得睁开,给隐形眼镜挪位置……



葛优对此的说辞,喜感中还带着隐喻:


这没什么不道德的。




如果说葛优代表的,是新时代明晃晃的消费主义,那英达就代表了另外一条暗线,中国特色的办事规则。


想方设法把演出公司的关系户拉到葬礼现场演出。




影视公司老板的情人需要曝光成名,他就给安排了躺在泰勒身边的戏份。




可以,这很潜规则。


《大腕》是中国进入21世纪、加入WTO以来,好莱坞资金进入中国电影市场的第一部作品,也是冯小刚当时获得投资最多的一部影片,在2001年,成本达到330万美金。


讽刺消费主义、中国现实,还顺便揶揄了美国好莱坞的电影工业体制,冯小刚对这样的《大腕》寄予众望,他曾雄心勃勃地表示:


“只要没有盗版的影响,《大腕》在票房上一定会超过前三部贺岁片《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而且还会在海外获得成功,收回成本。”


结果?


电影上映之后,烂番茄新鲜度只有20%




什么概念?


就连今年被《时代》评为超级大烂片的《自杀小队》,烂番茄新鲜度都有26%




《大腕》海外恶评如潮,海外票房也几乎为零,这扑街,扑得很结实。




但在中国内地,它票房快炸了。


电影上映十天,仅仅在北京一个地区就突破1000万票房,刷新了冯小刚本人的票房纪录,同时将《珍珠港》远远甩在身后。


由于电影太过火爆,影院都开始陆续增加拷贝、延长放映档期。


国外烂番茄的影评人说:西方观众完全不知道好笑的点在哪里




讲真,不怪他们,这里的黑色幽默,很中国特色


不像美国人那么务实,我们务虚。


和关之琳饰演的ABC见面商谈葬礼事宜,英达觉得这是个国际场合,必须要正式。



西装革履,还取了个英文名。



握手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拍照。




会谈场面更是讲究。



两个人都会说中文,英达还坚持带翻译。



Sir当年看到中间这个痰盂的时候,差点笑岔气。


这些,老外哪里懂……不笑不是中国人。


《大腕》不仅以戏谑解构了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庄严,也以前所未有的前瞻性,预言了中国的未来——


也就是我们的现在。


当初的疯人说疯语,全都成了真。


首当其冲是房价


影片中李成儒扮演的精神病房地产商人,称他开发的高档公寓起价4000美金(以当时汇率算是3万多人民币)




周围的邻居不是开宝马就是开奔驰,你要是开一日本车呀,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你说,这样的公寓一平米你得卖多少钱? 

我觉得,怎么着也得2000美金吧? 

2000美金?那是成本!4000美金起。你别嫌贵,还不打折。


Sir真不嫌贵……上个月,北京房屋均价都到了41000人民币


张涵予扮演的另外一位精神病人说:办网站就得砸钱


想靠电子商务赚钱,全都是傻蛋。网站就得拿钱砸,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先高薪聘几个骂人的枪手,再找几个文化名人当靶子,谁火就灭谁。

网站靠什么呀?靠的就是点击率,这点击率上去了,下家儿跟着就来了。

你砸进去多少钱,加一零,直接就卖给下家了。

我还告诉你,有人谈收购,立马儿就套现,给股票你都免谈。

你要是感兴趣,你投个8百万到1千万,多了不敢说,我保你一年,挣一个亿。


电影上映5年后,几乎所有大型网站集体融资上市。


就连剧中的台词“他们搜狐,我们搜狗,各搜各的”,3年后都被搜狐CEO张朝阳变为现实——2004年,搜狐正式推出搜索网站搜狗。


而电影中看似荒诞的广告植入,在今天更是成了常态。


《变形金刚4》里充斥着各种广告。




就连冯小刚自己的电影《唐山大地震》中也好几次植入明晃晃的酒广告。




给跪。




当然Sir真心想跪的,是那些个演员。


现在随便看一个,真的是大腕儿。


葛优葛大爷自不必多提。


用冯小刚的话来讲:葛优可以一本正经地演一个不着调的人,说不着四六的话,但他的态度,是诚恳的。


还有傅彪


傅彪那段哭戏,现在都被称为华语电影最经典的哭戏。


| 长度:02分58秒 |


收了人家钙片广告费之后,在二胡凄凉的演奏下,傅彪开始放空酝酿,拒绝了助手递过来的水,点上烟。



几秒钟之后,说来就来,眼眶开始泛红。



泪珠子往下滚。



一边哭一边把钙片放到遗体旁边,哭完之后,一抹脸,回归正常。



(好想让现在的面瘫们把这段视频看50遍。)


彪哥当时只演了一天半而已。


这一分钟让他在哭戏中封了神,而另外一分半钟,成就了另一位演员,李成儒



1分24秒,一页纸一个镜头,一镜到底。


| 长度:02分22秒 |


换了别人还真演不了。


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李成儒提到,自己受过10年的台词训练,16岁开始去练板书,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到故宫城墙根那儿一站,一练就是两小时。


一口气这么多台词,他接得住。


在当演员之前,他就是个生意人,《大腕》中那样的商人疯子,李成儒见得比谁都多。


我当时周围有太多搞房地产的,不下十几个,也有不少搞砸的,甚至有在海南跳楼死了的,太多了。


冯小刚只和他说了三个字“精神病”,李成儒马上就明白该怎么演。


那些生意人平时想的是房地产,哪怕精神病了,他讲起房地产仍然比那些不懂房地产的人要讲得好。


看的过程里你会不断慨叹,这演技逼人的阵容,这创造力爆棚的段子,太难集合。


傅彪在演完电影三年之后,罹患肝癌去世,冯小刚为他主持葬礼。




编剧之一的畅销作家石康,后来写出了《奋斗》。


饰演外国导演泰勒的名演员唐纳德,2003年又凭借HBO剧集《战争之路》荣获金球奖最佳男配角及艾美奖最佳男演员奖。




在我们还没有“网络段子”概念的时候,《大腕》留下了众多生命力经久不息的段子。


有句话,Sir印象最深刻——什么叫成功人士?



在电影中,李成儒说:


成功人士就是买什么东西,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



不得不承认,拿这句话戳土豪和富N代,一戳一个准。


可这真是冯小刚、李成儒对真正成功人士的看法么?


Sir相信不是。


冯小刚拍这条短片,应该更贴近他的真实想法——


| 长度:02分13秒 |



金立M2017上市发布会上,冯小刚聊到了“成功与家庭”


一个人表现得特别开朗,往往都是家庭安好、没有矛盾的。凡是凝着眉头,有一点紧张不放松的人,一打听,都是家里或多或少出了点事。


徐帆,就是让他在片场开朗的原因。


在外拍电影,哪怕下雪,妻子徐帆都会到片场探班。




嘘寒问暖,还带来暖心便当。



越亲密越快乐,越有爱越快乐,越关心越快乐。


回归家庭、回归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就像金立手机一直倡导的那样——


“科技 悦生活”。


内置安全加密芯片,要保护隐私,保护消费安全。


7000毫安时大电池,续航能力超强。5.7英寸2K曲面屏,清晰无比。



对于成功人士的标准,冯小刚现在有了肯定的回答:


成功的标准,是家庭幸福。



成功的标配,是金立M2017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汉尼拔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