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德外5号
CTR媒体融合研究院官方账号。作为中国第一家专注于媒体融合的研究院,集结国内外一线专家学者,媒体、互联网操盘手,为传统媒体探求破冰之路,解决之道;为互联网企业找寻与媒体基因的融合之法,跨界之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利维坦  ·  动物知道自己会死吗? ·  4 天前  
界面新闻  ·  “失意”名导,在短视频平台“重启人生” ·  4 天前  
王路在隐身  ·  大模型搭讪与看相的测评和感想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德外5号

《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关正文: 如何颠覆传统综艺功能 助力文化节目向传播深度迈进? |德外荐读

德外5号  · 公众号  ·  · 2017-10-11 20:00

正文


来源:论媒社(ID:lunmeishe)

作者:冯楷


关正文说:“对中华文化的二次创作不能是做生意,不能总是废旧立新,什么时髦干什么,不时髦了就不做。事实证明了:一个真正有益于社会、拥有观众的节目,同样也会是拥有市场的节目。”


今年夏季档,荧屏有一档文化综艺,叫《汉字风云会》。在文化节目市场存量空间扩容缓慢的当下,这档专注“常用汉字”大众化普及的节目,以几近“寓乐于教”的形式,颠覆传统综艺的功能,淡化娱乐,重视教育,在传统大屏端打造了一个免费知识载体,并巧妙植入社交网络元素,让学生爱学,年轻人爱看,铸就了全民盛夏的新一轮“文化互动”。实力文化创始人、董事长关正文正是这部综艺的幕后大功臣。兴许你不熟悉他的名字,但你一定知道他的作品。《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


关正文说:“中华文化是基因工程,对基因工程的态度不能是做生意,不能总是废旧立新,什么时髦干什么,不时髦了就不做。一个真正有益于社会、拥有观众的节目,同样也会是拥有市场的节目。


 

1


专注汉字教学 

明晰传播对象

文化节目也可颠覆为“实用课堂”


 

 

《汉字风云会》把汉字拼写作为节目的主线,把全民对于汉字的文化共识作为节目的内核。在文字之都河南安阳进行拍摄录制、选取汉语言领域专家进行深度解读,节目的一切核心要素都围绕着汉字维度展开。

 

对于拼写比赛,由来已久。20世纪初,美国教育者发现Spelling bee(拼写大赛)具有极强的教学辅助作用,即在校园里大力推广。把这种模式搬到中国的电视荧屏,嫁接中国的文化底蕴,正是关正文的初衷。在这种理念的驱使下,他设计出了2013年的“文化节目爆款”——《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档节目也成为了国内文化节目的发端之作,《汉字风云会》与其说是对它的延续,不如说是对本土汉字文化如何在视听节目中更好呈现的深入挖掘。

 

《汉字风云会》在每期70分钟的时间里选用50个词汇,由在场的五年级小学生按地域分组作答。是“陈词滥调”还是“陈词烂调”、是“形迹可疑”还是“行迹可疑”、是“贸然行事”还是“冒然行事”、是“不肖子孙”还是“不孝子孙”……这种电视端打造出的“实打实系统性教学模式”,不挑生僻字疑难词,直击汉字书写的易混盲点和知识软肋,把汉字的实用性放在第一位,把与素质教育的关联放在平台创作实践中。

 


变身节目为课堂,抓住暑期档收视群体的诉求,传递“干货文化知识”,刻板枯燥的教学课堂转换成了这样一种“大众传播”语态下的创新知识体系,怎能不精准吸引学生群体的目光呢?事实也是如此,刚过去的这个暑假,不少线下的学生家长、教师把《汉字风云会》作为暑期学习的“刚需”课程,甚至有很多老师在尝试拿节目当课件,足见其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总导演关正文介绍说:“这件事很有意思,因为它是我们事先没有想到的。孩子特别爱学习,整个暑假,节目成了孩子们的刚需,很多小朋友特别爱看,很多老师说节目在尝试解决课堂字词教学上有了突破,这是一个意外的惊喜。这种反馈让我们有了更明晰的传播对象感,我们会沿‘刚需’的路子更自觉地走下去,去带动更多孩子热爱汉字,热爱书写。”

 

2


扩大年龄层 

调动求知欲

文化节目要借力社交网络

形成长尾效应


 

 

文化属于全民。孩子乐在其中,但这种参与狂欢绝不应只属于学生群体。节目组提出了“比不过熊孩子,重新上小学”的概念。欲放大受众层面,调动他们的求知欲,让更多年龄层的观众参与进来。

 

社交化是新IP快速衍生价值的重要推动力。《汉字风云会》制作了大量“考你个字”的短视频让年轻人互相发互相虐,把常用易错的字词经过有意的混淆诱导交给用户判断,每条均有极高的阅读和转发量。关正文认为,这件事让我们意识到想让成年人学习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你必须让他们觉得好玩,他们才肯学习。

 

借力“小型化”新媒体产品和“游戏化”的制作特质,实现汉字文化节目品牌的传播。无论是大屏观众,还是小屏用户,都可以在观看或体验后,产生对于汉字的热情,重拾对传统文化的关注。而对于《汉字风云会》来说,这也间接产生了可观的长尾效应。



关正文认为无论是电视端,还是互联网端,都要提升娱乐品质、对娱乐赋予更深的意义。让人笑过之后有营养吸收,就会比没营养更具竞争力,老吃垃圾食品对谁都不好。


3


不迎合热潮 

找寻新方向

关导团队立志

树文化节目

深度迈进新典范


 


电综创作环境年年在变。对于2017年,政策红利加力和审美需求转变,造就了文化类节目的井喷。但爆发式的数量增长、批量化的创作模式,定会大幅度挤压该类型节目的市场存量空间。要扩容,更要创新。要新思路,更要做颠覆。关正文说:“将综艺的娱乐属性变为课堂属性,节目甚至不是寓教于乐的综艺,而是寓乐于教。”不一味迎合文化节目市场的商业性考量,让文化节目放下身段,成为更多人的狂欢,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在文化节目教育化的探索中,关正文导演要步步迈进,创作时代精品。

 

“很多人担心这类节目在市场环境下能不能长久地活下去,我们特别感谢咪咕文化的支持,感谢所有关心支持节目的广告主,我们也给他们带来了超值的回报。事实证明,一个真正有益于社会的节目,一个真正拥有观众的节目,同样也会是拥有市场的节目。关正文说。

 

传统综艺模式框架需要改变才能谋得生存,节目定位内涵要不断适应审美增速的时代才能获得新生。在电综岌岌可危的阶段,生态多元和竞争充分是最有利于节目品类丰富和品质提升的,文化节目也是如此。如今,文化节目已经慢慢过渡到2.0时代,更加注重情感共鸣、贴合时代脉搏、补充文化养料。关导团队的创作理念是,把节目向深度传播迈进,眼睛仅盯观众,仅盯小切口,竞争对标是一线综艺,从不拿同类文化类节目当对标。


 

在关正文看来,文化是一个非常广阔的空间,即使是传统文化,现在的节目大多也只触及了皮毛,单从汉字文化来讲也是一样。汉字、汉语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是中国文化的根,更是真正的基因,对基因工程的态度不能总是废旧立新,什么时髦干什么,不时髦了就不做。

 

另外,关正文还向笔者表露出要做付费教育节目的意愿。未来的市场,优质内容竞争会更加激烈,文化节目创作步入付费变现的领域,将促使创作者精准对接市场对于文化知识的需求,勇出精品。“观众在这方面的需求增长是显著的,空间非常大,这也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关正文表示。

中国第一家

专注媒体融合的研究院

传递信念信心

剖析实践实验

探求对策方法


合作:请联系微信后台

投稿:[email protected]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点下方【写留言】表达您的观点和态度

欢迎将此文章转发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