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伯钧是谁?
他第一次亮相,是在“得到”的001号知识发布会上。罗振宇宣布,“得到”平台上的第一门艺术大课,历经一年辗转,终于找到了最合适的讲者。
他就是严伯钧。
罗振宇话音落下后,严伯钧上台。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眼前竟然是个不到30岁的年轻人。
罗振宇说,《西方艺术课》的主讲人太难找了。
“我找了一年,原以为会找到一个比我年纪大很多的,白发苍苍的老头;没想到,最后竟然找到了一个比我年纪轻不少的小孩。”
就这样,严伯钧成了第一个30岁不到,就在得到APP上开课的老师。
这个纪录保持至今。
罗振宇没有看走眼,
《西方艺术课》
上线至今,已经是一门名副其实的爆款课。它卖出了将近6万份。
严伯钧因此被《新周刊》评选为
“2018年十大网红网络导师”之一,与高晓松、马东、薛兆丰、吴晓波等业内名宿并列。
如此挑剔的罗振宇,为什么对严伯钧青眼有加?这源于严伯钧极强的口才,他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是极少数受美国学生欢迎的非英语母语助教。
打开西方艺术课的发刊词里,赫然写着的推荐人,竟然是郎朗。
郎朗说——
我这个朋友严伯钧有个特长,就是把看似庞大、复杂、艰深的知识体系,总结成非常有趣的小故事、知识点,让人听起来津津有味。
然而,靠讲艺术课“出道”的严伯钧却说:
艺术只是我的个人爱好。
他真正的本业是物理学,科普才是老本行。
事实上,严伯钧从小到大都是理科学霸。
中学时,他参加物理奥林匹克竞赛,拿了全国一等奖,并获得了清华大学基科班的保送资格。
但握着保送资格的他,最终选择拿了全额奖学金去香港科技大学读书,原因竟是——
香港离我老家深圳近啊!
这大概就是学霸才有的任性。
在香港科技大学,他获得了数学和物理学双料本硕学位。随后,严伯钧赴美留学,在著名的常春藤盟校布朗大学攻读物理学,他的老师中,还有两位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奖者。
这样一个人,可谓是真正的“
硬核科学工作者
”。
艺术也是学霸任性的表现之一。小时候,艺术是他课余的休闲,别人学累了打游戏,他学累了就拉小提琴。一天不拉两个小时,就全身不舒服。
别人都是爸妈逼着要练琴,严伯钧爸妈则是求着他少练琴——怕耽误学习。
艺术脑+理科脑,加上无与伦比的口才,使严伯钧注定成为这个时代最年轻的网红讲师之一:
因为,他能够用艺术般美妙的语言,去普知最硬核的科学知识。
最开始,严伯钧把科普当作业余生活的一种调剂,
只是零碎地讲些片段,在网上发布。
结果,爆了!
他在很短的时间里,积累起了200万科普粉,在各种社交网络平台上,他的科普视频播放超过6亿次。
他的粉丝们说,也许只有严伯钧,才用最简单最优美的语言,把最硬核的知识讲明白,而且层层递进,让听的人充满爽感。
比如,说到黑洞,他的解释是
“黑洞就是一个引力大到光都无法从上面逃脱的天体”
,这种连小学生都能“秒懂”的讲述,一下子把黑洞这个高深的概念阐述明白了。
再比如,《复联4》热映的时候,严伯钧拍了一条短视频,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科普了多重宇宙和“莫比乌斯环”理论。
最后,他断言:
由于《复联4》里时空穿越任务的一个小瑕疵,平行宇宙里的洛基应该会成为BOSS级别的人物。
因此严伯钧建议,
“漫威应该再给洛基再拍一部电影”。
(话音未落,漫威就宣布要为洛基拍一部电视剧。可以说是神预言了)。
深者不觉其浅,浅者不觉其深。严伯钧认为,这就是硬核科普的本质。他说——
优秀的科普,不应该回避任何艰深核心的科学概念,而且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最硬的科学讲清楚,让听的人“秒懂”。
这大概也是科普的终极意义。
严伯钧一直在想,如何把自己的科普体系化、产品化。比起之前在“得到”开艺术大课,做一档科普节目,对他而言是需要更慎重的思考的。
毕竟,对常人来说,科学往往比艺术距离更远、更高深,这就意味着他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去准备。
现在,时机到了。
经过精心打磨,严伯钧的全网首档科普节目《硬派科普秀》在喜马拉雅APP上线了!
这档科普节目以脱口秀的形式推出,这也是
“严氏科普”
最适合的形式。在用户的封箱测试中,大家都表示
“太过瘾了”
。
有人说:这档节目包含了最火的热点资讯,从手机芯片、5G到《
三体
》中的宇宙理论,娓娓道来,即使小白也能“秒懂”,每天一集,再也不担心自己被新时代抛下了。
还有人说,听这档节目,简直像是听推理小说,一环扣一环,高潮迭起,听完感觉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都提升了很多。
还有人说,最喜欢节目里的互动时刻。因为是日更,严伯钧会随时更新,根据热点调整内容,及时回复听众的疑问。
……
(上下滑动可查看节目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