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保水处理
提供环保水处理知识,共同学习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幻世界SFW  ·  悼念向际纯:中国科幻绘画的开拓者 ·  2 天前  
科幻世界SFW  ·  新刊速递 |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环保水处理

污水生化B/C比千万别搞错了!

环保水处理  · 公众号  ·  · 2024-05-07 11:30

正文


环保水处理


用B/C比判定废水可生化性
这6种情况影响误判?


废水的可生化性也称废水的生物可降解性, 表示废水中有机污染物被生物降解的难易程度。

因此,确定废水的可生化性, 对于处理方法的选择、确定生化处理工段进水量、以及有机负荷等重要工艺参数十分重要


常用来评价可生化性的方法主要有: 微生物呼吸曲线法、三磷酸腺苷(ATP)指标法、CO2 生成量法、BOD5/COD Cr比值法等。

其中,B/C法是目前应用最多、最简单的方法,一般认为B/C比越大,废水可生化性评度越高。 但在实际应用中,采用B/C法判断废水可生化性只能作为一个初步判断,且容易造成误判,存在一定的缺陷。


导致B/C比出现偏差的6种情况!

虽然在一般情况下,B/C比可以起到一定的 监测指控作用 ,不必过分强求其精确性。但如果数据偏差严重,就很可能会导致以此为支撑的整个废水处理方案的失败。

因此,提前了解B/C比出现偏差的情况,及时预警,能在一定程度上修正其对废水可生化性评价结果的判断。

01

水样稀释

会导致抑制微生物的物质浓度降低


由于废水中常包含某些对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的物质,因此在测定BOD5时,如果该废水的 COD 浓度较高,一般需将水样进行稀释处理。

但稀释操作会掩盖废水中物质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导致测定的BOD5值比实际废水的BOD5值高,进而引起B/C偏大。

值得一提的是,对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且易导致B/C法可生化性出现误判的物质通常有两类:

有机物,其自身为 COD 主要贡献者,低浓度下 B/C 较高,可生化性较好,但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即对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

无机物,其自身对 BOD5、CODCr基本没贡献,常见为盐类物质。


02

引入水样中

进行接种的微生物未经驯化


尽管在《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HJ505-2009)中有规定:「当废水中存在难以被一般生活污水中的微生物以正常的速度降解的有机物或含有剧毒物质时,应将驯化后的微生物引入水样中进行接种」。
但在实际水样检测时,往往很难做到采用“驯化后”的微生物接种,所测BOD5值一般会偏小,从而导致B/C较小


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实际工程中,菌种经较长时间驯化后,对废水的降解效果并不差。

03

部分有机污染物

难以在好氧条件下降解


由于测定BOD5是在充氧情况下进行的,而 某些有机污染物在有氧条件下却难以降解,因此测定的B/C较小。
在实际工程中,生化法是可扩大到厌氧范围,且该类废水在厌氧条件下降解效果尚可,并经厌氧处理后,其B/C还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因而考虑采用 生化法(“厌氧+好氧”工艺) 进行处理仍是可行的。

04

降解时

自身pH发生变化,抑制降解反应


测定BOD5时,若原水pH值不在6-8范围内时,操作人员常会 盐酸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将其pH调整至6-8 ,而某些有机物会伴随着微生物降解 使废水pH值发生较大变化 最终达到抑制微生物反应进行的程度。

05

忽略了废水自身温度的影响


众所周知,非自采送检样时,数据分析往往容易忽视的“温度”这个指标。而温度对于生化处理来讲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对处理的效果影响较大。

一般认为生化适宜温度:
厌氧常温10~30℃、中温35~38℃、高温50~55℃;
好氧常温15~30℃、中温30~40℃、高温50~60℃。

在测定BOD5时, 温度为恒温20℃,处于微生物降解高效区内,测得B/C会偏大 (假设实际水温过高或过低)。

06

反应受溶氧瓶物理形态所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