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尴尬的地方在于类型片不明确,它有一个道具科幻的背景,本质上是一个犯罪题材的悬疑惊悚片。
编剧一上来就构建了一套自己的游戏规则,设计了一套世界观,人的记忆可以删除,也可以只删掉记忆的细节和感受。记忆可以重新载入,载入的过程需要三天时间,记忆会一点点的载入。
也就是说,你删除记忆并不等于完成删除,你恢复记忆也不等于一下子就恢复。
那么问题来了,段奕宏饰演的警察童年时杀了人,他被童年阴影折磨,想删掉这段记忆重新开始生活。他为什么不完全删除杀入的记忆?他在片中还知道自己删除了记忆,还会去“记忆大师”中心把自己芯片里的记忆重新加载回来,检查是不是自己的记忆?
你说,你想删掉杀人的童年阴影,你还不完全删掉,莫非只删掉杀人当时的感受和细节,还要留下杀过人的记忆?段奕宏和黄渤一起删除的记忆,他若删了,为什么还会知道黄渤载入的错误记忆就是他的?
那你删了和基本上没删一样,那还删它干嘛,还要这样的故事设定做什么?
如果换我写这个剧本,我会解决这个逻辑不严密的地方,让段奕宏删掉记忆,彻底忘了自己杀过人的事情。
▲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剧照
在中国拍犯罪题材的电影,只要一想到现实生活,想到本土化,那故事就没法演了,特别是当下或者未来。苏有朋导演的《嫌疑人X的献身》就是个例子,他想着本土化,却不考虑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天眼,大街上每个红路灯路口,每条街的商店门口几乎都几个摄像头,怎么还不拍到你?
女导演劳瑞·安德森在《狗心》里思考这个问题,她说911之后,美国的公共场所到处都是摄像头,这些天眼平时看似没什么用,但当案件发生之后,就可以调出来回放,可以重演事件的全过程,这就是生活的意义。
▲电影《狗心》CC封面
差不多就是这样,出入“记忆大师”这样的场所,一路上很容易被天眼拍到。
退一步讲,咱们不自找麻烦,就算按照现在的设定,也可以是段奕宏完全删除了和杀人有关的所有记忆,他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或者因为记忆大师公司的其他原因,将两个记忆芯片弄错,让黄渤载入了别人的记忆,也不知道是谁的,反正段奕宏一开始不知道是他的。他也不用去把自己的记忆加载回来,这不是没事找事吗?找对方的弱点?都高智商犯罪了,为什么不直接干掉对方?他只需要确认自己删掉记忆,知道自己就是黄渤寻找的那个真凶。
在黄渤一点点恢复他人记忆的期间,段奕宏的角色像正义警察一样,帮助黄渤破案,寻找杀人的线索。他在寻找当年谋杀案的线索时,不经意间发现黄渤记忆中的某些场景跟自己的某些儿时记忆相似,最后发现黄渤记忆中的老宅其实是自己儿时的家,他才慢慢的一点点证明了自己就是凶手。
在知道自己是凶手之后,段奕宏的角色就开始不露声色的暗中搞破坏,算计黄渤,把徐静蕾和杨子珊的角色牵扯进来,破坏黄渤的婚姻,诬陷杨子珊,让黄渤认定杨子珊就是真凶,然后故意杀死杨子珊这个替罪羊,以免她有机会暴露自己的身份。
第二幕结束的时候,徐静蕾对黄渤彻底死心,两人离婚感情破裂,被误认为是真凶的杨子珊已经死亡,线索全断。黄渤的杀人记忆再不重新删掉,他将错失重删的机会。
最后再让黄渤在最后一刻发现段奕宏的阴谋,拿到段奕宏才是真凶的把柄,两个人殊死一战,黄渤最后赢得徐静蕾的心。
首先,不管你是什么样的电影,你必须类型明确,你必须有人物,有情感力度。《记忆大师》现在一会儿科幻,一会儿高智商犯罪,一会儿家庭暴力,一会儿八点档婆媳剧,显然没有一个明确的剧作类型定位。
再者就是,编剧先设定了段奕宏是真凶,最后第三幕的反转在他的老宅,记忆中的杀人地点花房,他把反转的线索留在了电影一开始,类型片的编剧都这么写,编剧甚至不知道如今这是个bug。
你是个警察,你要杀人栽赃,你把嫌疑人都叫到了自己家,去自己家杀人不等于彻底暴露吗?警察一查那个地址,就知道那是段奕宏的老家,就知道黄渤记忆里说的杀人案发生在段奕宏家里。
导演说,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影片最后的反转会去那个老宅。我知道,类型片的编剧按照套路走,都这套路。
影片《记忆大师》现在已经是两个小时了,大多数时间都用在了各种绕线索上,黄渤一点点载入记忆,编剧可以在任何时候让他想起任何线索,还设计了两次哈没什么意义的越狱戏,导演还故意在选角上选了两位长相差不多的女演员演两位死者,还在故意用烟雾弹来误导说杨子珊就是真凶。
有点阅片量的观众都知道,犯罪悬疑片里,你越说谁是凶手,谁越不是。
这个过程中,大反派始终是缺失的,一切要靠观众脑补,靠看完片之后观众全程脑补的解释,好在还算可以自圆其说。
还是要肯定陈正道导演的野心和完成度,从类型片的角度,剧本的写作技巧上都对,只是不能算最好的写作方案,最后电影存在一些问题,属于野心很大的类型,不过这片子是值得一看的。
导演说这片子应该二刷三刷,观感会不一样,会看到很多精心打磨的细节,你愿意重刷吗?
作者| 亵渎电影;公号 | 看电影看到死
首发 | 亵渎叔推荐;编辑 | 悉达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