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洞见
在转型时代的中国,洞察,见解。新鲜独到,犀利理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洞见  ·  回家过年,我发现了3个残酷真相 ·  3 天前  
深夜书屋  ·  不愧是刘震云扛鼎之作,一句顶一万句! ·  3 天前  
深夜书屋  ·  时代终于追上了刘晓庆,她的自传太燃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洞见

未来几年,一定要学会避债

洞见  · 公众号  · 美文  · 2024-12-09 20:20

正文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MK
来源:每晚一卷书(ID: JYXZ89896)

真正的财富,其实是你没有花掉的收入。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安东尼朗读音频

最近听说了一个词,叫“负产阶级”。

说的就是那些资不抵债,需要不停赚钱才能还清银行月供的人。

这些负产阶级的人,宛如戴了镣铐,沦为了金钱的奴隶,始终不得自由。

张朝阳就曾建议年轻人:“大环境遇冷时,管好自己的现金流,千万不要负债。”

现如今各行各业都不景气,裁员降薪已成常态。

如果继续大手大脚,超前消费,指不定哪一天你就会陷入崩溃。

未来几年,一定有避险的意识。

捂好自己的钱包,避开以下几种债务,我们才能平稳穿过时代的风浪。

01

享乐债

美国有一档纪录片叫做《无节制消费的元凶》,其中就揭露了现代人过度消费的状况:

有人月薪三千,却坚持要买近万的手机;

有人节衣缩食,也要分期购入一个名牌包;

有人明明手头钱不够,目光却盯向了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

很多人坚持哪怕超额支出,也不愿意在物质上“亏待”自己。

结果往往是,生活质量不升反降,人也陷入了贫困无法翻身。

萨迪曾说过:“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在这个压力山大的时代,我们总能看到让你为快乐买单的口号。

但“及时享乐”这碗毒鸡汤背后,藏着你想象不到的高价。

有位网友曾晒出了自己一年的部分支出:


乍一看,这样的消费水平并不算奢侈。

一杯奶茶、一件衣服算不了什么,但积少成多,足以让你一年的努力全部白费。

稍微铺张一点儿,甚至会背上债务。

《尚书》有云:“三年丰,三年歉。”

人的境况就像自然界的收成一样,时好时坏。

有一份稳定收入时,你可以任性挥霍,寅吃卯粮。

但如果没有了存款,就没有了抵御风险的武器,随便一场意外、一桩变故,都能轻易地击垮你。

从今天起,一定要有所节制。

管住自己的钱包,少剁手,多存钱。

能在家里吃,就别下馆子;能用平价装,就别买名牌。

对自己的消费进行全面降级,把省下来的钱牢牢攥在手里。

不管未来如何变化,你都始终有底气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02

鸡娃债

前阵子,微博上有一条热搜,叫做“花93万鸡娃,最后孩子去开滴滴”。

一网友的外甥,大学毕业三年多了,考研几次没考上,考公也没什么下文,就一直在家里闲着。

后来在老父亲的逼迫下,男孩才出去跑滴滴。

某天夫妻俩一起算了笔账,才发现孩子从小到大光了补课费就花了93万……


父母劳心费力,砸钱给孩子读书,本是想让他混出个名堂。

但孩子如今甚至难以自立,实在是令人唏嘘。

这些年里,鸡娃失败的案例屡见不鲜。

后浪研究所,曾记录过一对母子的真实故事。

母亲唐婉一直遗憾自己没念过大学,生了孩子后,便一门心思扑在儿子赫赫的教育上。

从幼儿园起,她就砸钱让孩子上了各种兴趣班。

绘画、街舞、武术、电子琴……什么都尝试,就为了找出一项特长。

赫赫上了中学后,她又辞掉了一份高薪工作,在学校附近租了房,专门监督孩子学习。

在唐婉看来,自己可谓是用心良苦。

但赫赫却觉得活得非常累,他变得叛逆、不服管教、厌恶学习。

最终,他只上了一个二本大学,毕业后为了逃脱母亲的管控,特地跑到了外地工作。

唐婉一直想不明白,自己投入了这么多金钱和心血,换来的为什么是一个负债累累的家庭,和一个叛逆的孩子。

有一句话说得好:“教育就是拿钱打水漂,听见响是幸运,听不见才是常态。”

把自己的人生押注在孩子身上,注定是一场败局。

普通人养孩子,一定要量力而行。

既要考虑家庭的财力,避免债台高筑;也要认清孩子的能力,切勿揠苗助长。

教育的红利已经过去了,家长们的观念也该更新了。

一个人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靠的不是分数。

而是他是否热爱生活,是否自立自强,在面对困难时,是否相信自己有解决一切难题的能力。

所以,别再举债鸡娃了。

养出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比什么都重要。


03

创业债

有人曾问雷军,创业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雷军只回答了两个字——运气。

所谓运气,往大了讲就是风口,就是时代的周期规律。

在许多行业衰微的背景下,普通人创业,其实更像是一场九死一生的豪赌。

《真实故事计划》里,讲过这样一个案例:

2000年初,魏鹏大学毕业后入职了一家家居公司,乘着时代的东风,他在10年内就做到了总经理。

那时候他34岁,开着宝马,拿着80万的年薪,可谓风光无限。

但魏鹏却不满于此,为了赚到更多的钱,他辞职创业,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新公司。

前两年,公司确实营收不错。

然而从第三年开始,房地产日渐衰落,连带着家具行业也开始走下坡路。

店里一直赔钱,很快就倒闭了。

魏鹏这才意识到,自己引以为傲的经验和能力,在时代的风浪面前,简直不堪一击。

为了补上其中的亏空,他又开始重新找工作。

应聘管理层,别人嫌他年纪大;

想做咖啡师、服务员,也屡屡遭拒。

最终魏鹏只能在一家花店打零工,一个小时只能赚12块。

真是一朝落魄,才懂什么叫焦头烂额。

没有收入的日子,房贷车贷、教育支出、日常生活开支都成了问题。

以前他动不动就花大几千办一桌商务宴请,如今喝一杯咖啡都舍不得。

现实中,很多人像魏鹏一样,给人打工时间久了,就萌生出自己单干的想法。

以为搏一搏,单车就能变摩托。

殊不知,成功的机会实在渺茫。

在你看不见的地方,还有无数人被拍死在了沙滩上。

到了我们这个年纪,一切还是要以稳妥为上。

没想清楚前,千万别辞职创业。

干好本职工作,认真对待手里的每一个任务,等到经济回暖,你就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