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新国风
正本清源,复兴儒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新国风

孔子:水的九种美质值得人学习 | 原创

腾讯新国风  · 公众号  · 儒学  · 2019-06-13 16:46

正文

文/道诚

点击关注 腾讯儒学


道家老子认为“上善若水”,列举了水的种种美德。儒家对水有什么见解呢?孔子也列举了水的九种美质,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子贡问孔子:“君子看见大水一定要观赏,是为什么?”

孔子说:“流水浩大,普遍地施与各种生物而仿佛无为,好像德;它流动起来向着低下的地方,弯弯曲曲一定遵循流动的规律,好像义;它浩浩荡荡无穷尽,好象道;如果掘开堵塞使它通行,它回声应和原来的声响,奔赴百丈深谷也不怕,好像勇;注入量器时一定很平,好像法;它注满量量器后不需要刮平,好像正;它温软地可以到达所有细微的地方,好像明察;各种东西在水里出来进去,便鲜美洁净,好象善于教化;它经历万千曲折也一定向东流去,好象志。所以君子看见大水一定要观赏它。

孔子认为大水的九种美好特质分别象征了道、德、法、正、义、勇、明察、教化、有志。

道无穷尽,德施万物,义定遵循,勇赴深谷,法注很平,正不需刮,明察细微,教化洁净,志向东流。水的这九种美好特质让人心怀畅快、心驰神往,如此所以君子看见大水一定要观赏它。

人观赏山水,既是要欣赏大山大水的美景,见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是体悟大山大水所代表的种种美好品质,并效仿学习。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

人的一生,相对于历史长河来说,实在是太短暂了。对于这稍纵即逝的一生,该如何度过呢?是能混则混得过且过,游戏人生呢?还是认真把握每一天,不虚此生呢?孔子观水也体现了儒学的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短暂的一生中,如果我们能够求道,获得一点儿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大智慧;施德,做一些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事情;行义,谦虚地遵循规律做事;赴勇,勇敢地去做认为应该做的事情;重法,言行有规范;立平,处事很平正;明察,能够清晰地洞察各种事情的前因后果;教化,能带给世界一些澄净美好的东西;有志,有此生的理想并坚持到底。

如果能做到这些,或许我们就能更有意义地度过一生,不辜负这短暂的一生。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不管是已经失去的人、已经失去的时光还是已经失去的一切,全都不能再原样重现了。但是我们也不必悲观,还是应该坦然乐观地面对。毕竟“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我们能做的,唯有真正想清楚此生该如何度过,此刻该如何度过,把握此刻,不负此生。

徐子曾问孟子:“孔子为何如此称赞水呢?”孟子说:“源头里的泉水滚滚涌出,日夜不停,注满洼坑后继续前进,最后流入大海。有本源的事物都是这样,孔子就取它这一点罢了。如果没有本源,像七八月间的雨水那样,下得很集中,大小沟渠都积满了水,但它们的干涸却只要很短的时间。

孔子曾说:“智者乐水”,并列举了水的种种美质,此章是孟子体会孔子观水所说出的道理。孟子认为研习任何学问,要是具备了“有本有源”、“不舍昼夜”、“盈科而进”等条件后,自然日益穷高极远,广博精微,具备高瞻远瞩的气象,洞察细微的能力。这就是“放乎四海”的意义。

孟子把有本有源的活水同七八月间的大雨相对比,说明了名声超过了实际才德,人格高尚的人认为这是可耻的,并借此启示徐子,不要只注重名声而不务实际,要加强实际才德的修养;名声和实际才德相符,才是光彩的。

 版权声明:本文为腾讯儒学独家原创稿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