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关哥说险
关哥,出身保险公司,成长于外资银行,现混迹香港金融圈。 智商略高情商堪忧,理性思考绝不偏激。 保险很有趣的,好处多,坑也多。 我就说说,你就听听,错不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舰大官人  ·  -20250207065657 ·  17 小时前  
舰大官人  ·  -20250207071749 ·  17 小时前  
香港365天  ·  全港学科排名第一!这所港校太牛了! ·  昨天  
香港365天  ·  全港学科排名第一!这所港校太牛了! ·  昨天  
审计芸  ·  春节福利!2025年度公众号订阅限时优惠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关哥说险

医保卡借给别人用过,会影响投保和理赔吗?

关哥说险  · 公众号  ·  · 2018-11-14 21:25

正文

这个是后台常见的问题。特别头疼,大家都想跟我要特别确定的答案,但是这种事情不到具体出现的时候根本不能预估。


所以我这段时间一直在收集资料,找了很多家公司的实际处理结果,总结了几条,范围有限,但是可以参考。



1、 医保卡是医疗保险 个人帐户专用卡 ,它以个人身份证为识别码,储存记载着个人身份证号码、姓名、性别以及帐户金的拨付、消费情况等详细资料信息 。(from百度百科)


所以,按照规定,医保卡的就医买药记录,都是记在个人名下的。


用你的医保卡买的药,默认是治疗你自己的病。

用你的医保卡在医院挂号,默认是你自己去看病。

用你的医保卡住院,默认是你自己住院。


也就是说,医保卡外借,留下的所有记录都默认是持卡人的。


你还敢往外借么?


2、据说有小部分省市医保卡可以给全家人用,但也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各地规定不同,有社保类问题,大家可以拨打1233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热线咨询。(也欢迎各地的同学留言说一下本地的规定)




要不要告知



如果你外借过医保卡,相关记录默认属于你,那么当你想买保险的时候,就要带着这些「医疗记录」投保,很可能就是一个「非标准体」。


那怎么办呢?我明明身体健康,这也太冤了吧!我能不能不告知啊?反正我确实没得过这些病。


关哥的建议是,要告知


你告知了,能不能承保,由保险公司来判断,这是 事前处理 。最好的结果是成功承保,最坏的结果是被拒保。


如果你不告知,承保了,那未来如果要理赔,保险公司一旦因为医保卡记录而拒赔,你就会非常被动。 这叫事后处理 。最好的结果是费尽周折理赔了,最坏的结果是既得不到理赔,又因为未如实告知合同取消遭受损失。


别以为保险公司查不到相关记录。医保卡记录、体检记录、医院记录是最容易查到的。就看想不想查而已。


告知了是核保问题,不告知是诚信问题。后者严重多了。



告知后能投保成功么



Q:我只是在药店替家人买过一些感冒发烧的普通药物。

A:如果只是医保卡买药,而且涉及的疾病在健康告知范围以外,例如普通的感冒发烧,跌打损伤。 基本没有影响,也毋须告知。


Q:我也只是在药店替别人买药,但是是一些相对严重些的疾病,比如胆囊炎、胃溃疡、甲状腺癌。

A:要告知, 同时要提供自己买药期间的体检报告,以及家人的医院诊断报告 ,来证明当时自己没得相关疾病,是家人用药。承保几率相对较大。


Q:我给家人在药店买过高血压、高血糖、糖尿病等慢性病。

A:要告知,也需要提供本人和家人的医疗记录。 但承保几率比较小 。因为慢性病涉及到的理赔风险比较大,而且遗传几率也比较大。


Q:我爸拿我的医保卡去看过门诊,还住过院。

A:必须告知。门诊记录要比药店买药记录严重得多。同样也要看具体是什么疾病,提供全面的体检资料。


Tips:


  1. 核保成功最重要的原则是:要让保险公司有充分的资料相信,当时的医保卡记录,是别人的,而不是你的。


  2. 在提供资料时,最好提供全面体检报告,甚至是几年的体检报告。资料越全面,诚意越明显,通过的机会越大。


  3. 只在药店买药,没有门诊医院记录,投保成功几率相对大。毕竟买药不记名并且比较常见。


  4. 但如果有门诊,甚至住院记录,那么对保险公司来说,核保会麻烦很多,有的保险公司会直接拒绝核保。


  5. 也要看具体要看是什么疾病,慢性病通过率比较低。

各家保险公司态度有什么区别


首先说一个概念:每次核保,对保险公司来说其实都是有成本的。


而医保卡外借的核保,比正常的如实告知,难度更大。因为不仅仅要审核被保险人的健康状况,还连带着要看外借人的医疗记录。


同时,医保卡外借还涉及到诚信问题,这一点带来的风险,保险公司更加看重。


所以目前,对于医保卡外借各家把控都比较严格。


线下保险公司,只要不是太小的,基本都是接受医保卡外借核保的。


线上的区别大一些。我说几家,其他的公司大家可以咨询客服。


目前支持医保卡外借核保的有:


  • 百年人寿(康惠保、定惠保、康惠保旗舰版等,无门诊通过率比较高)

  • 弘康人寿(哆啦A保、康健一生A、大白定期寿等,高血压类通过率比较低)

  • 信美相互(三叶草等)(涉及血压 血糖方面药品外借这家不建议)


目前不支持医保卡外借核保的:


  • 复星联合(达尔文、康乐一生C等)

  • 瑞泰(瑞盈、瑞和等)


不支持的意思就是,如果有医保卡外借,公司没空去判断你的资料真实度,直接把医保卡记录视为你的资料,再正常核保。


线上产品便宜,成本都是靠节省其他开支省出来的,所以大家也不必诟病。




Case 1



公司:弘康人寿

产品:哆啦A保重疾险


过程:客户若干年前将医保卡借用给其父亲住院体检,发现脂肪肝、等情况。用户提供当父亲住院体检报告、当年度自己的体检报告,以及近期体检报告,相关项目无异常。


结果:标准体承保



Case 2


公司:百年人寿

产品:康惠保重疾险


过程:客户妻子有大三阳病史,曾用医保卡为其开药。客户提供了相关病例报告,同时客户填写了核保调查问卷。


结果:因为乙肝药物购买史,无法投保



Case 3


公司:瑞泰人寿

产品:瑞和定期寿险


过程:被保险人用自己的医保卡带医院挂号,为家人购买降血糖药。但是被医生写成糖尿病,留下了记录。


结果:拒保。


Case 4



公司:弘康人寿

产品:哆啦A保重疾险


过程:客户用医保卡替爸妈购买高血压和冠心病药物,本人身体健康。提供了相关材料。


结果:正常投保



那大家就要问了,我之前不知道这一点,已经投保完了,怎么办!是不是将来不给我理赔了?

也不一定,我拼了老命总结出一些规律。


保险公司理赔前的调查


首先,保险公司的理赔调查,并不是有些人想象的,把你之前的记录都查个底朝天,然后找各种理由不赔你。


这叫阴谋论,或者被迫害妄想症。我去问了几家公司最近的数据,获赔率都是97%以上。核赔部门的人自己说了,其实能通融赔付的,基本都赔付了。


有三个标准比较重要:


1 、理赔申请是否符合条款:


越是符合相关条款的,快速理赔的几率越大。反之,和条款不太相符,或者有疑点,保险公司就要做更多的调查。


2、申请理赔的时间和投保时间相隔多久。


时间越久,调查力度就会越小。两年是一个重要时间点,两年内出险,一定会调查。如果保单已经买了五六年甚至十年八年,只要符合条款,保险公司一般都是能赔就赔了,可能连多余的调查都不会有。


3、理赔的额度。


额度越小,就越不值得花太高的调查成本。额度越大则反之,有时候超过一定额度,会有再保险公司参与,那就会更严格一些。


实际案例看这里 当年买多次重疾的人,已经理赔了


如果需要调查,保险公司一般会先看医院的就诊住院记录,其次是体检记录,最后才是医保卡记录。


所以,有可能你的医保卡外借记录对理赔没有产生任何影响。(请不要把这句话理解成可以不告知)


但如果需要调查,相信我,相关记录藏不住的。



影响理赔成功率的因素


1、能证明医保卡记录是外借的材料准备越充足越好。


能不能理赔不是谁一句话的事儿。保险公司要对再保公司有交代,理赔部要对稽核部有交代,员工要对公司有交代。大家都是扛 KPI 的,谁也别太为难谁。资料都不够,你怎么证明自己。


2、出险的情况和医保卡外借带来的记录,关联越小越好。


我给我妈买过胆囊炎的药,那么将来如果我得了癌症,这两者关联性就很小。就算胆囊炎算到我自己头上,理赔的可能性都很大。


但如果我给朋友买过甲状腺癌的药,我自己又得了甲状腺癌,那撇清关系的难度肯定很大。


3、配合调查的态度越诚恳越好。


理赔部门的同事也是上班族,你要死要活的闹,人家早就见怪不怪了。未告知这件事,虽然你觉得自己是无心之失,但也不是人家的责任。你只提要求不配合,对理赔没有任何益处。


当然,如果真的是咱们有理,也是可以投诉甚至起诉的。


具体投诉方法看这里 从保监会投诉数据,看保险的坑到底在哪里




1、现在开始,除了感冒发烧一些常见药,就不要外借医保卡了。


2、回家收集整理健康资料,包括自己的,和借你医保卡用的人。特别是记录期间的材料。


3、保持定期体检的习惯,体检记录不但能体现你有什么疾病,也能证明你没有什么疾病。


4、好好保养,不得病最好,最起码,晚点得病。



好以上就是医保卡外借的一些总结,希望能帮到大家。


这里是每天骚扰各家保险公司和平台同事要资料的公众号@关哥说险(ID:ggshuoxian),希望看完了大家的思路比以前清晰一点。欢迎多多点赞并转发到朋友圈。





推荐阅读:


一不小心,你可能就被拒保了

忘记如实告知,保单会不会失效啊!

知识点|如实告知的两个原则

甲状腺结节投保指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