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阳明学府
王阳明文化书院:以“致良知学、知行合一”为纲,做新时代王阳明文化精神的推广者、学习者、实践者。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精神,价值观,共享文化自信梦,民族复兴梦。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探索社会可持续发展观,做知行合一的行动队,人因爱更伟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阳明学府

【王阳明】春天,从心开始

阳明学府  · 公众号  ·  · 2019-02-27 05:5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王阳明不仅是儒家圣人,还是一位诗人,他流传后世的共有六百多首诗。诗人黄中称赞阳明诗如“梧凤之音”,可“异香满室”;即使是对心学很反感的程朱理学门人李光地也赞叹其诗:“信手写来,便有唐人风韵。”


阳明贬谪龙场期间,是诗文最高产的一个时期,留下作品多达一百多首。其中这首以春天为主题的诗文,堪称上佳之作。



春晴

明 王守仁

林下春晴风渐和,

高崖残雪已无多。

游丝冉冉花枝静,

青壁迢迢白鸟过。

忽向山中怀旧侣,

几从洞口梦烟萝。

客衣尘土终须换,

好与湖边长芰荷。

这首诗前半部分,如徐徐展开的画卷。


“林下春晴风渐和”,开卷即有阳光入眼,迎面而来是融融的春意,让人感受到“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春天近在咫尺。


“高崖残雪已无多”既写时节景象,也有双关之意。由于上书皇帝得罪了宦官权臣,阳明曾经历廷杖下狱、贬谪龙场的磨难,遭受了身心的双重严酷考验,而今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


“游丝冉冉花枝静”,随风轻飘的蜘蛛丝更衬托出花枝的安静,“青壁迢迢白鸟过”则犹如泼墨淡彩,勾勒出崖壁凌空,飞鸟悠闲的画面。其色彩明丽、动静相生竟然不输于诗圣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的名句。

本诗的首联和颔联,清雅隽逸,点染出王守仁此时静中有动、悦纳自己和世界的心境。


颈联由实向虚,转向情感表达。“忽向山中寻旧侣,几从洞口梦烟萝”,如梦如幻如烟,萦绕牵系心弦,是作者对朋友和旧日美好时光的怀念。


“客衣尘土终须换,好与湖边长芰荷”中的“芰(音ji 四声)荷”出自楚辞,意为菱叶与荷叶。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


阳明以“客衣尘土”隐喻自己蒙冤客居龙场的这段经历,相信一切终会过去,同时也象征对德行的修养,不因这段经历而沉沦;以“到湖边采摘菱叶与荷叶”隐喻自己高洁而坚定的志向。这正如阳明自己在《传习录》中描述,君子修身应如《易经》中“遁世无闷”的境界,即使暂时不被了解和接纳,也不会放弃自己的志向,依然坚定前行。


结语

阳明认为,作诗不只是文字的工夫,而是个人修心的一种方式,诗文其实也是心境和德行的一种呈现。


佛家的说法,凡人“心随境转”,有较高修为的人,能够“境随心转”。以此来看阳明《春晴》一诗,无疑达到了“境随心转”的境界,而其中折射的阳明对志向的坚守,对世事的豁达,也正是阳明心学刚健勇猛的“力量之源”。


古人说“诗为心画”,读这首《春晴》如赏画,情景交融,优雅中和,虽无绚烂辞藻,但于平静中蓄养无限生机,也有修心养心之用。


一年之计在于春,农历己亥年新年的脚步,正是伴随“立春”的传统佳节而至。“立,建始也”。愿你的心中,也蕴蓄着一个山青水绿、鸢飞鱼跃的春天。



来源: 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阳明学府整理




(王阳明简介)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谥文成。有《王文成公全书》传世。

王阳明一生坎坷,历经磨难,但崇德尚义,文韬武略,成就卓著,尤其是他创立的“心学”体系,在明以后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也因此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儒学集大成者孟子、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其学术流传至今,堪称学界巨擘、“百世之师”。清代名士王士祯称赞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为“明第一流人物”。




想了解更

扫描下方二维码










⊙版权声明


◎本期整理编辑 ✎阳明学府

◎邮箱✎ [email protected]

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本文由阳明学府原创,转载请注明



◎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阳明学府微信平台整理发布,

不代表阳明学府的观点和立场。



觉得不错,记得点赞和转发哦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温馨爸妈读物  ·  对不起,我不敢给你的孩子红包……
8 年前
冯仑风马牛  ·  冯仑:伟大即是简单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