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现代孩子面临的厌学、休学问题,以及家长如何应对。文章提到一位妈妈分享的女儿休学案例,并探讨了孩子面临的精神压力和生活环境的问题。文章还强调了让孩子生活在真实世界的重要性,提出了教育孩子的一些建议,如合理安排学习与生活,让孩子参与决策,丰富生活体验等。最后,文章以一段关于青少年需要安全感和支持的话作为结尾。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现代孩子面临的厌学、休学问题增多,不只是物质条件的问题,还有精神上的压力。
文章提到多位家长分享的孩子休学案例,说明这个问题已经普遍存在。
关键观点2: 让孩子生活在真实的世界很重要。
文章强调家长应让孩子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界的好奇,不要只局限于学习和电子产品。
关键观点3: 教育孩子要找到合适的学习节奏,不要过度安排。
文章建议家长不要将孩子的学习安排得太满,要让他们有时间放松和玩耍。
关键观点4: 让孩子参与决策,感受到对生命的掌控感。
文章提出家长应该让孩子参与与他们有关的决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对生命的掌控。
关键观点5: 做孩子的大后方,帮助他们补充能量,持续前行。
文章最后强调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安全的后方支持,帮助他们面对挑战并突破自我。
正文
文 | 吉米妈她过去两个月流了很多眼泪,但也要强打起精神,带着女儿一起走出来。坦白讲,这已经不是我听过的第一个孩子休学的案例了。她根本无法接受,先是好言相劝,后来拳脚相加,但是这些办法好像都无济于事。亲子关系也越来越糟糕,孩子不仅关上了房门,也关上了心门。这无论对孩子还是对父母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比如有的人可能天不亮就要起床,然后走很远的山路去上学。那么难的条件下,大家也坚持下来了,很少听说有人抑郁。怎么现在的孩子就这么脆弱,动不动就不想上学、动不动就抑郁。是的,表面上看,这代孩子的生活条件、物质条件比我们小时候好了不止一点半点儿。但是,这些物质条件的改善,就代表这代孩子更开心、更幸福么?我说,你以为别人的妈妈都和我一样吗?几乎啥课都没给你安排,就是玩儿,人家都是好多好多课呢。所以现在每天放学后的公园里,就是铁打的张吉米,流水的小朋友。学校离家远一点的孩子,早上6点左右就要起床,7点左右到学校。然后就是紧张的上课、做题、背诵,一整天高强度的学习和输入。甚至课间和午休都被要求在教室里写作业,不能出去玩。下午四五点放学后,回家吃口饭就要接着写作业,写到九十点钟,然后简单洗漱睡觉。动作麻利的能快一点,动作慢一点的,可能要写到晚上十一点。一周五天上下来还不算完,周末还有各种课外班以及各种作业。如果说,70后、80后的苦更多是生活上的苦,是身体上的苦。据说现在的号特别不好挂,尤其是青少年的专家号,甚至一号难求。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除了学习的压力,电子产品的泛滥,各种信息的狂轰滥炸等,可能也“功不可没”。现在的很多孩子,每天除了上课、写作业,剩下一点时间也就刷刷视频、打打游戏。缺少和生活的链接;
缺少和同伴的链接;
缺少和大自然的链接;
缺少和社会的链接。
当一个人和真实世界的链接越来越少的时候,TA的心就缺少支点,也就很容易生病吧?当然,我也不是研究这方面的专家,也给不出什么定论。作为一个妈妈,我想、我能做的,或许就是尽量让孩子生活在真实的世界里。当然,我说上面这些,不是为了抱怨,也无意批评现在的教育。尽量维护好孩子内心的能量场,别过早消耗掉他们的生命热情。即使是体力再好的运动员,也不可能全程一直保持加速。人的身体和精神需要适当保养和维护,才能走得更远、更长久。所以,即使现在小张已经上初中了,我们每周还是会留出一些时间去逛公园,去吃吃喝喝、去运动。适当参与家务、适度玩耍、适度娱乐,多去大自然里待着,有空去不同的地方感受一下真实的世界。让孩子多方面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多找几个生活的支点。这样TA因为学习而消沉焦虑的时候,至少可以在其他方面补充能量,重新支棱起来。我们虽然要替孩子适当规划,但却不能替孩子做所有决定。尤其是孩子越大,越应该让TA们参与和他自己有关的决定。小到吃什么早餐,大到上什么兴趣班,走什么升学路线。一个可以主宰自己生命的人,才会对生命真正负起责任,也不会轻易放弃对未来生活的信念。“一个青少年,如果他能确信他的后方是安全的,他脚下的大地随时可以接住他,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他才能义无反顾的走过挑战,自我突破,奔向未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