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其实去年12月以来,小编就收到了好几份留言,不少好朋友都想知道,姜老板的新年书单,更新了吗?
更新了!如果说投资赚的是认知的变现,那么2025年的第一个交易日,我们不妨从提高认知开始。
《失去的制造业》
点评:
日本是如何输掉芯片战争的,对颠覆式创新行业来说有一定的普适性。
《李奇微回忆录:北纬三十八度线》
点评:
对手眼中的跟我们之间的一场战争,换个立场看,才能更好地批判。
《抵达:一部政治演化史》
点评:
从君主,到封建,再到立宪,最终走向民主,是什么驱动政治演化?前人的研究汗牛充栋,这本首先是详实的综述,又建立了自身完整的框架。
《韩国经济60年腾飞之路》
点评: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东亚的崛起应该有共性因素。
《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
点评:
系统又通俗的美国经济、社会和政治变迁史。从宏观上看,应该能找到些普适规律;从个人角度看,对身为白领的我们来说也有帮助。
《非凡的生物》
点评:
在所有生物中,“人”拥有一种突出的天赋,就是好奇心,并且好奇心是非功利的,纯粹的探索和发现过程带来的愉悦是它的全部目的,社会和技术的进步只是副产物。这是一本关于人的故事书。
《天国之秋》
点评:
西方作者描述的西方视角下的太平天国运动,重点不是对战争进程的记述,而是彼时西方国家对这场东方“内战”的态度。1860年,如果时任英国驻华公使卜鲁斯拆看了李秀成和洪仁玕的来信,后面的历史进程会不会有所不同?
《大萧条时期的中国》
点评:
熟悉的故事不断上演,也反复证明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即β的波动是周而复始的。九十年前的旧事,让人觉得特别熟悉。
《极端不确定性》
点评:
期望效用最大化的金融经济学模型只适用于虚拟的“小世界”,波动率不是风险的可靠度量,现实世界的前景往往无法估计概率,面对极端不确定性,它依靠的是试错后的幸存逻辑,而非前瞻性的优化逻辑。
《叙事的危机》
点评:
叙事需要讲述的耐心,也需要倾听的耐心,反倒不需要完备的信息。在当今这个故事化的世界里,一切沦为消费,导致我们对别样的讲述、别样的生活方式、别样的感知和现实视而不见。这就是故事化时代的叙事危机。
《伦敦六百年》
点评:
历史的细节,被具象化地展现,妙趣横生。
《金融的谜题》
点评:
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都忽视了德国金融体系,但可能它的借鉴意义更大。
《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
点评:
不是历史事件的编年史,是人的观念的变迁史。
《发明:詹姆斯·戴森创造之旅》
点评:
在制造业衰落的英国创造了一个成功的制造业企业,戴森的创业史很有现实视角。
《中国古代社会论》
点评:
刻画了古代社会阶层的画像,分析了阶层分化的成因,生产力发展似乎是其中最主要的力量。
《美国底层》
点评:
取代旧制度的新制度,旨在打破歧视给人公平成功机会的制度,同样带有歧视。这种制度把人按照学识和收入分成三六九等,让“后排人”处于劣势,令太多人寸步难行。
《黄金、香料与殖民地》
点评:
富含历史、地理和文化知识,以及扣人心弦的故事。
《三叶虫:演化的见证者》
点评:
三叶虫的故事,也是人的故事,精彩纷呈,翻译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