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多家明星企业,20 位著名投资机构顶级投资人共同参与!
「新智造成长榜」
致力于发掘 AI 领域有 “
三年十倍
” 成长潜力的创新公司,下一波 AI 独角兽,会有你么?
点击加入
!
雷锋网按:
2015 年 12 月 7 日,摩拜第一批车正式出街,共 200 台。这一天离夏一平加入摩拜已经过去了 11 个月,入伙之前他对自己说过,这一年努力做,如果做不成,就回上海,不干了。
那天晚上,夏一平没怎么睡好,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拿手机看后台,想知道这 200 台车还在不在。
结果第二天,200 台车基本没丢。在夏一平看来,这说明当初给摩拜单车搭载 GPS 是对的,更重要的是,一定程度上人性是值得信任的。相反,“如果这 200 台车全丢了,就证明这个生意很难做。” 夏一平对雷锋网说。
1
夏一平与胡玮炜第一次见面是在 2012 年的 CES。那时候胡玮炜是记者,夏一平则是福特汽车亚太区产品规划和开发经理。两人敲定了采访,夏却在采访时间找不到她。
实际上,当时胡玮炜的航班延误,赶到拉斯维加斯时已经是第二天。会馆关门了,一个朋友对她说,要不我介绍个汽车业的牛人给你认识。结果对方拿到胡的名片就说,“咦,你就是昨天放了我鸽子的人!”
胡和夏都是那种对技术钻研比较深,又都性格奔放的人。夏一平负责福特车联网技术核心架构时,经常给胡玮炜提供建议,也给她推荐过采访对象;另外,两人都喜欢组局聊各种趣事,一来二去,便成了朋友。
据夏回忆,他第一次听到胡玮炜谈及摩拜可能是 2014 年 12 月,那是在极客汽车的一个公开活动,胡玮炜邀请夏担任主持,活动间歇,胡对夏说,我可能不再做极客汽车了,我想出来干一个新事情。不过胡玮炜没有深讲,夏一平也没接过话头,当时他心思全在自己的创业项目上。
夏一平告诉雷锋网,他是国内第一个宣布要做电动汽车的人。
2014 年上半年,他联合通用汽车中国科学研究院院长杜江凌、易到周航等人,做了一个开源汽车项目 OpenCarLab。当时一位与夏一平私交不错的记者对此很兴奋,用了头版很大篇幅做了相关报道。“他(记者)应该挺恨我的。” 夏一平说,自己抢了先机,却没尽全力,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兼职,导致这个项目最后不了了之。
直到 2015 年 1 月初,夏一平与胡玮炜通了一次电话,夏说自己新的汽车分时租赁项目最近在融资,胡在电话那头顿了顿,说,要不你来跟我一起做吧。
2
胡玮炜在电话里将摩拜讲了个大概,没过多久,她就安排了夏一平与李斌的面谈。
李斌,易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同时也是胡玮炜口中 “能量很大” 的天使投资人。实际上,“共享单车” 这个主意正是他给胡玮炜出的。
夏一平对雷锋网回忆称,和李斌聊完之后,他觉得 “共享单车” 比自己的 “共享汽车” 更冒险,因为容易丢,但从技术与产品的角度,单车一定比汽车更容易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用户。对此,他很兴奋。这次见面直接促使夏一平以 CTO 身份加入摩拜。
如果从源头追溯,可以说是李斌最初对摩拜几方面的设想,奠定了日后摩拜的整体风格与团队架构。
-
共享单车这个模式的核心是免维护;
-
车辆在街上需要有很高的可识别度;
-
骑行体验要保证。
排在首位的 “免维护” 说白了就是单车质量要求高。于是,夏一平从零搭建起摩拜的技术团队,基于雇不起猎头、用不起中介服务的现实,技术团队初始人员几乎都是夏一平的老朋友,另外,那时候他每天还要面试好几拨人,踩过不少雷。
2016 年 11 月,摩拜单车后台数据逐渐增多,实时数据平台也逐渐垒起。在夏一平看来,运营、招聘、管理,都要实时跟进公司的发展节奏,“资本肯定要用在最核心的问题上。”
比如摩拜的核心是车,那车的核心是什么?夏一平表示,当时做这个产品的时候,他们并不是将用户体验作为唯一标准,而是考虑了生产、投放、使用、维修、到再投放,整个单车生命周期。“不同生命周期对车有不同需求。车辆成本高,但反复回收与维修的成本可能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