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大宝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18年2月5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人体的故事:进化、健康与疾病》。
这本书是由哈佛大学人类进化生物学教授丹尼尔·科伯曼所写。这绝对是一部开阔视野的好书。作者在书中总结了多年来针对人体进化展开的深入研究,从回溯人类历史的角度切入,从进化、健康与疾病的相互关系着手,重新审视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帮助读者走出认知的误区。
这次我们重点讲解关于人体健康的三方面内容,分别是进化的原因、明显的证据和该过怎样的生活。
①
『进化的原因』
人类在漫长的进化旅途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适应。汗腺帮你在不同的高温环境下散热、肠道的酶助你消化各种食物、大脑帮你在复杂环境下加工信息。只要稍加思考,你就可以想出成百上千种“适应”。这是个体能够生存和繁衍的原因,也是受到各种压力刺激后的表现。
比如,在面对生存的压力时,最早的人类祖先从猿类分化出来,进化成为直立的两足动物,解放了双手。这样他们既可以用手采集更多果实、携带更多东西,还可以更好地使用石头或棍棒自卫,攻击猎物或驱赶猛兽。压力一点点改变着人类的行为和习惯,给人类文明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
“环境有多残酷,我们就有多坚强。”这句话很好地体现了人的耐受力。就像大桥一样,设计师总会在修建时,给它设计比实际更高的承重力。因此,除了肢体的解放,我们还应该看到,比如现在习以为常的沟通,从古猿角度讲,需要他们很费力地调动大脑,借助肢体及语言理解力、信息传递力和信息判断力等。什么方位有水果?哪个地方能打猎?什么位置有危险?都是他们长期尝试、不断试错并付出很大代价后的结果。那些追求舒适的,统统都会被淘汰掉。
②
『明显的证据』
拉回视野,我们审视当下。个体成长是基因和环境之间大量相互作用的结果。不管是精神、肢体还是器官,它们只有时常遭受压力,才会促使它们产生解决压力的需求,并提升适应性。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肌肉和骨骼。
如果你在接下来的几周里经常做力量训练,那么你的手臂肌肉就会感到疲劳,在压力下变得更粗大、更强壮。相反,如果你卧病在床数月或数年,肌肉就会萎缩。
而骨骼变化周期则较长。小时候奔跑较多的孩子,腿骨发育得较厚;经常咀嚼较硬食物的孩子,他的颌骨也发育得更好。可是这种“骨成长”到成年后就会达到峰值,女孩大约在18至20岁,男孩大约在20至25岁。从那以后,骨骼虽然还在生长,但已经开始出现骨量流失的问题,直至余生。
这时如何体现压力的作用呢?数十项研究证明,高水平的负重活动不仅可以大大降低人的骨量流失率,而且在高频的活动刺激下,甚至可以实现骨量流失的“收支平衡”及一定程度的逆转。
当然也有很多建议是,多食用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或药品。可临床数据显示,仅仅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并不能预防或逆转骨量流失。毕竟摄入不等于吸收,还必须给骨骼施以一定的负荷,这样才能刺激骨细胞对钙的吸收和利用。这些都是人要尽量避免长时间舒适的明显证据。
③
『该过怎样的生活』
有种观点叫失配假说,它是指目前人体的许多特征并不适合现代环境。比如,骨质疏松症引起了美国超过1/3的老年女性骨折,但这种疾病在近代以前的老年人中,非常罕见。除此之外,还有肥胖引起的全球范围内的糖尿病,以及越发年轻化的心脑血管疾病,这二者都和过于饱足的饮食有关。
这些证据表明,我们给自己施加的压力不是太大,而是太小,小到给各种“懒病”提供了温床。没有负荷就没有成长,活动少、思考少、吃得多和喜欢追求舒适都是错误的生活方式。而多数人眼中的自己压力大,不过是耐受力差的情绪错觉。“压力”这两个字下面隐藏的只是“不想干”。所以,当他们越去寻找舒适,身体就越差,做事也就越提不起兴趣。“沙发病”、“空调病”和“焦虑症”就是这么来的。
恒温20℃的房间、张手即来的美食及柔软的沙发和床,从个体进化的角度讲,这些所谓的舒适都是极其有害的。因此,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要打造有助于个体成长的环境。选择相对硬质的床和凳子;尝试穿薄底鞋,刺激足部神经,提升身体感知;不要太洁癖,从而强化免疫系统等等。在环境赋予的各种小压力下,让身体不断适应并提升,才能收获健康。
总结一下,我们的身体是一个系统,“用进废退”是这个系统的运行规则。在认清这个规则的基础上,好消息是,精神上的懈怠可以克服;而坏消息是,身体上的很多问题却是不可逆的。所以为了过上健康生活,早点从自己的“安乐窝”里走出来吧!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心中有涡轮,干啥都带T,从今天起远离舒适。
参考书目:《人体的故事:进化、健康与疾病》[美] 丹尼尔·科伯曼
往期好文:
剽悍晨读:干掉三分钟热度,让自律成为习惯
剽悍晨读:如何把一天过出48小时?
剽悍晨读:如何摆脱拖延症,避免想得太多却做得太少?
剽悍晨读,每天早上6:30
用一首歌的时间
轻松get一本好书的精华内容
开启你一天中最重要的晨读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