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蔚来汽车再度将5年0息金融方案截止日期调宽至4月30日,支持2024款蔚来 ET5、ET5T、ES6等多款车型。蔚来汽车并非个例,今年以来,车企将“价格战”转到“金融分期”这个新战场,并且不断延期。
2025年初,特斯拉、小鹏率先推出了5年0息等促销方案,随后蔚来、理想、吉利银河、智己等新势力品牌跟进,甚至连豪车圈也刮起了免息风潮,宝马MINI纯电ACEMAN推出了 0首付3年0息政策,百万级玛莎拉蒂也推出了首付0%起、年化利率0%、年化费率0%的金融方案。
0首付+5年0息,即使身无分文也能买车,的确“真香”。对于车企而言,0息能够保证在不降车价的基础上,既促进了销量,又避免了老车主“维权”;对于消费者而言,0息优惠减轻了每月还款压力,相较于几千元的现金优惠政策,实际好处更多。
从蔚来、理想、小鹏、特斯拉、问界、智己、阿维塔、极氪,到比亚迪、传统豪车(宝马/奔驰/奥迪).......2025年,随着入局的车企越来越多,三到五年免息成了新一轮价格战的入场券,那么未来N年0息购车是否会将成为一种常态?卷入价格战的新能源汽车,值得入手吗?
价格战之下,新势力格局生变
新老势力车企在金融方案上下了血本,反馈在终端市场,消费者会买单吗?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金融行业规模将突破3万亿,渗透率接近70%。也就是说,10个买车的人里有7个人选择贷款购车。个人汽车贷款已经成为消费贷款市场,排在房贷之后的第二大类型。
对于预算有限的年轻消费群体来说,0利息的吸引力非常直观,甚至远远大于直接降价。某90后车主表示,一直想要入手一台蔚来ET5T,但将近30万元的购车款对他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字,犹豫许久却始终没下单,直到今年看到蔚来推出了5年免息购车政策,便毫不犹豫出手了。他首付了4万多元,每月大约需要还款4200元,终于拿到了日思夜想的蔚来ET5T。
2025年一季度销量上也在印证,低价是提升销量的第一生产力。对比2024年新势力四强位次,理想以全年超50万辆的成绩稳坐头把交椅,鸿蒙智行位列第二,零跑、蔚来分列第三、四名。
2025年Q1第一梯队格局生变:小鹏以9.4万辆的交付量超过理想,重新拿回新势力季度销冠的位置;理想以9.3万辆的成绩守住亚军,不过同比增速只有16%;零跑季度交付8.8万辆排名第三,不过3月交付量同比涨了1.5倍。
从销量上看,0息金融政策推动了小鹏销量激增。小鹏官方数据显示,在金融政策和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小鹏汽车2025年1月交付量突破3万台,同比暴涨268%,连续3个月稳居3万+俱乐部。
零跑虽然未推出N年免息政策,但3月份依靠薄利多销拿下新势力第一名。目前零跑单价2024年降到10.95万(2023年为11.62万),毛利率仅为8.4%,低于理想(20.5%)、小鹏(14.3%)。
从新车定价和销量趋势来看,小鹏和零跑是对性价比策略贯彻最彻底的新势力。今年,小鹏将平价进行到底,新款G6 SUV价格压到17.68万起,新款G9新增后轮转向功能,价格却下调2万元,试图通过“高配低价”吸引更多价格敏感型受众。
第二梯队的新势力分别是小米(超6.9万辆)、深蓝(6.8万辆)、蔚来(4.2万辆)、极氪(4.1万辆),截止4月9日,鸿蒙智行未公布一季度交付量。
小米SU7以大于2.9万辆的单月成绩直逼头部阵营,不过近期小米SU7深陷事故风波,发酵后,未来对后续销量的影响还不得而知。
蔚来虽然在增长,但还是有掉队的迹象。一季度蔚来累计交付4.2万台,同比增长40.1%,但整体从2024年月均2万辆跌落至“1万辆俱乐部”;分品牌看,一季度蔚来品牌交付新车2.7万台,乐道品牌交付新车1.4万台,未达预期。前乐道总裁艾铁成也“如约”辞职,由蔚来能源负责人沈斐接任。
第三梯队由腾势(3.3万辆)、岚图(2.6万辆)、智己(1.2万辆)组成,平均月销在万辆上下,正面临分水岭。总体来看,“蔚小理”变“零理小”,新能源汽车市场分层加剧,在价格战作用下,呈现贴身肉搏的态势。
从量到利的“赛点时刻”
为什么车企亏钱也要抢销量?
纵观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当前全球自动驾驶正在迎来新的拐点,而我国新能源汽车淘汰赛也进入后半程。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高阶智驾的渗透率已经突破了10%;同时,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总数达到了442家,其中,前10名企业占据85.6%市场份额。
威马破产重整、高合汽车暴雷等事例都在证明,新能源汽车市场加速洗牌。销量未达5万辆/年的企业,或将面临供应链断供、融资困难,最后遗憾退场的连锁反应。
在这种背景下,龙头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会将价格战打下去;新势力为了生存,也必须“掀桌”拼一把。有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价格战残酷程度会前两年的升级版。
以新能源头部企业特斯拉为例,在国产品牌的围剿下,连续创造增长神话的变得愈发难以续写。数据显示,2024年,特斯拉全球交付量同比下降1.1%,出现了十年来首次负增长,其中畅销车Model 3受到的冲击最大,与Model Y的销量差距已经接近10倍。
为了挽救颓势,特斯拉先推出了Model 3的0息金融方案等,后又让焕新Model Y车型加入促销阵营,以期靠价格优势守住市场地位。按照目前的的金融方案,消费者购买焕新Model Y首付仅需7.99万元,选择3年0息促销方案可少花13770元利息,另外特享充电权益可以节省3900元。
反观造车新势力,也迎来了“不盈利就出局”的关键之年。
以“蔚小理”为例,这三家曾经被视为同一赛道的竞争者,在2024年已走向完全不同的命运:理想凭借“奶爸车”精准定位率先盈利,小鹏靠低价智驾策略止血回升,蔚来则因高成本模式深陷亏损泥潭。
财报显示,2024年全年,蔚来营收657.32亿元,同比增长18.2%;归母净亏损226.58亿元,与去年亏损211.47亿元相比,亏损进一步扩大。这种分化无疑揭示了新能源行业的核心生存法则——“要么规模化,要么差异化,否则被淘汰”。
在亏损持续扩大、销量增长乏力的压力下,蔚来推出的“5年0息”和“首付低至20%”的金融政策显然被寄予了刺激销量的厚望。
其实,蔚来汽车推出的60期免息金融方案,与苹果推出的24期免息极为相似,本质上是通过降低消费者的购车成本和资金压力,来吸引首次购车者,从而扩大品牌的客户群体,为品牌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这些消费者可能资金相对有限,但对汽车有较强的需求,通过分期付款和低首付的方式,能将购车成本分摊到更长的时间周期内,从而减轻一次性支付的压力。
与此同时,对蔚来而0息购车能够帮助其清理滞销车型的库存,优化产品库存结构,为新车型的引进和销售腾出空间。就像蔚来董事长李斌所言,蔚来首次推出5年0息政策主要是为了现款车清库,2025款车型不支持5年0息政策。
归根究底,价格战是一种更为残酷的淘汰机制,头部品牌因知名度更高或规模优势,销量的确定性更高;弱势品牌被迫卷入价格战后,利润承压,销量低迷,最终或因融资和经营困难而出局。但换个角度看,这也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优胜劣汰。
降价后的新能源车,值买吗?
价格战打到今天,既想要省钱又想前沿技术的消费心理真能实现吗?
或许可以从近几年的价格战中找答案。回顾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第一波价格战始于2023年年初,当时新能源国补取消,特斯拉随即宣布全球范围降价,两款主力车型Model 3和Model Y降价2万到4.8万元不等。
整个2023年,40多个品牌通过直接降价或抵现补贴等方式加入价格战。而2024年的降价规模相较于2023年有过之而无不及,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及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乘联会)数据,仅2024年全年降价车型达227款,在降价幅度方面,新能源车新车降价车型的平均降价力度为1.8万元,降价幅度达9.2%。
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第二轮大规模价格战,其激烈程度和波及范围远超2023年的首轮竞争,且参与品牌更多,降价幅度更大。从市场终端的角度来看,为了争夺更多销量,“让利”已经几乎成为每家车企的共识,尤其是厂家直营的金融方案利率也相对更加透明。
对消费者来说,无需过度担心。从金融市场来看,作为降低消费者购车门槛的主要手段之一,汽车金融发挥了稳定市场的关键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4年4月印发的《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中明确表示,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根据借款人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自主确定自用传统动力汽车、自用新能源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
据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车企普遍推广的是“5年贷、前2年0息”的方案,前两年依然是由车企垫付利息,但银行会给4S店一笔返利,车企用这笔钱中的一部分来补贴垫付的利息。
对消费者来说,目前是“低价买高端车”的机会点。如按照蔚来爆款车型ET5计算,消费者最低仅需支付4.56万元首付,日供126元,即可拥有售价29.8万元起的ET5车型;而小鹏X9推出的是0首付+5年免息政策,贴息金额至高达57000元。
当然,也有不少消费者并不认同这样的N年0息方案。有网友表示“新能源车赶上3C产品了,一年三改款,三年一换代,如果月供还没还完,新车不断上市,比全款买车还难受。”
不过,消费者在购车时,一方面需要判断品牌生存能力以及硬件是否缩水,如特斯拉将汽车金融与保险、充电、储能业务打包形成闭环,形成规模效应,用生态收益对冲利息损失;比亚迪通过全产业链自研,将五年免息成本消化在刀片电池的成本优势中......毕竟,安全是红线,也是底线。
另一方面仍需要辨别目前0利息车型是否有附加条件,以及确定是否通过银行或者正规汽车金融公司申请汽车贷款、签订合同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是否存在隐形消费支出等。
此前便有部分车企会在贷款合同中增加隐藏的“手续费”和“服务费”,甚至有捆绑销售的协定,而这些看似微小的支出在时间积累下最终形成巨大负担。总之,无论是一口价、低息还是厂家贴息,对于消费者而言,更重要的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理性购车。
价格战是一把双刃剑,N年0息虽然短期内可以刺激销量,但长期来看,对车企的盈利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当大多数车企都推出0息购车,最终考验的还是产品力和品牌力。
换句话说,具备核心技术、强大资金实力、品牌影响力以及综合服务的车企,最终将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