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特朗普政府即将上台,其决策逻辑相比拜登政府更不可控。中国产业界过去这些年一直在为极端情况做好准备,手机操作系统领域,壮大鸿蒙生态是一种备案
文|吴俊宇
原生鸿蒙(华为HarmonyOS NEXT手机操作系统,或称鸿蒙5.0)正在进入冲刺关键阶段。
2019年华为被美国商务部断供安卓,鸿蒙被迫上线。这时鸿蒙还是“混血”。它兼容安卓应用,经历了五年过渡期。2024年10月,鸿蒙从4.2版本升级到5.0版本——鸿蒙5.0也被外界称为“纯血”鸿蒙。因为它不再兼容安卓,只能运行鸿蒙原生应用。
一个操作系统的成败,取决于应用多寡。日前,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首届鸿蒙生态大会宣布,10万个应用是原生鸿蒙满足消费者的成熟标志,未来半年到一年是鸿蒙原生应用上架冲刺阶段。
过去一年,原生鸿蒙走好了第一步。它有了微信、支付宝、淘宝、抖音、小红书、微博等15000个用户量大、影响面广的头部原生应用和元服务(元服务可以理解成“轻应用”)。
但这远远不够,鸿蒙下一步要覆盖更多小众、低频但刚需的应用。尤其是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内部工作应用,这些应用涉及办公、财务、税务、医疗、交通等领域。
大众、高频、常见的应用,决定了鸿蒙能否活下来;小众、低频但刚需的应用决定了鸿蒙未来能够走多远。
中美科技博弈和贸易冲突的大背景下,芯片、软件、操作系统的断供已是常态。美国特朗普政府将在2025年初上台。特朗普政府比拜登政府更难预测。一位华为人士认为,要为后续可能发生的极端情况做准备——手机操作系统领域,做大鸿蒙生态是一种预案。
徐直军号召,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内部的工作应用也需要开发鸿蒙原生版,才能满足政企工作人士的工作需求。希望更多政企社团组织能够关注并加快把内部应用系统适配原生鸿蒙。政企难啃,但必须啃
在政企市场,适配更多鸿蒙原生应用,需要市场、安全两条腿走路。
普及一款操作系统不可能只靠政策、安全等理由强推,它必须符合市场规律。
依靠市场合作,鸿蒙已经上架了钉钉、飞书、腾讯会议、WPS等“国民级”原生办公应用。这些合作相对顺利。双方一拍即合的原因是,华为有2.81亿台活跃手机用户,鸿蒙会带来新的流量和商业机会。企业愿意主动适配,华为也愿意派工程师驻场协助。
一款企业办公平台CEO今年11月曾对我们直言,华为鸿蒙此前曾主动找到他合作,最初他犹豫了,因为开发维护鸿蒙版产品,要付出时间、人力、成本。但鸿蒙方面很有诚意,去年11月开始,派出50个工程师驻厂服务,双方联合开发团队超过100人。目前合作很成功。政企客户对鸿蒙有需求,自家产品上线比竞争对手早,因此抢到了更多市场份额。
金山办公情况类似,旗下产品WPS重要用户包括政企机构。一些机构考虑到自主可控,希望有WPS鸿蒙版。一位金山办公人士对我们表示,WPS鸿蒙原生版跨平台移植代码超过4000万行,几乎要把软件重写一遍。鸿蒙团队主动驻场,双方历时八个月完成了开发。
不过,一些政企机构对是否要适配原生鸿蒙仍在观望。这使得一批刚需的长尾应用、垂直应用暂时没有完成开发。
原因很复杂。部分应用用户规模不大,在安卓、iOS之外另外开发维护鸿蒙版并不经济。部分应用的目标是公共服务,没有商业化动力,开发鸿蒙版意愿不强。甚至,部分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不了解原生鸿蒙已不兼容安卓。
华为手机有大量用户是政企、商务人士,政企办公应用是他们的刚需。政企办公应用的适配进度,会直接影响这部分用户的使用体验。一位浙江省地方人士介绍,“浙政钉”是浙江省公务人员常用App(应用)之一,但它的鸿蒙原生版仍在开发,暂未上线。因此,很多公务人员升级鸿蒙5.0意愿不强。
一位大型央企集团CIO(首席信息官)曾对我们表示,他们在评估是否要开发鸿蒙原生版应用。To C(面向消费者)应用进度快一些,但To B(面向企业)、To G(面向政府)应用要考虑经济效益。
安全因素,客观上正在成为政企机构加快使用原生鸿蒙的重要动力。安全是原生鸿蒙的优势。安卓很开放,但随之而来的是系统安全问题。而原生鸿蒙基于全栈自研的机会和星盾安全架构,重构了操作系统的安全体系。因此,鸿蒙原生应用相对更安全。
一位IT行业人士的观点是,随着特朗普当选,安全因素的权重在变高,政企机构适配鸿蒙变得更急迫了。大量核心政企部门的办公应用尚未自主可控,工作流程、业务数据依赖安卓和iOS。这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可能存在安全问题。
政企市场难啃,鸿蒙必须啃。面对上述难题,它将如何加快政企办公应用的适配进度?
其一,与一些部门、省市签约,先协同开发标杆政企应用。比如个人所得税App、北京市的“京办”、 上海市的“随申办”、浙江省的“浙里办”。
其二,引入一批合作伙伴,包括软通动力、中软国际、润和软件等。它们过去长期在To B、To G市场开发软件,如今在帮一批政企机构开发To C应用。
这么做的目的是,形成示范效应。理想情况是,更多政企机构联合开发商,主动适配长尾应用。我们了解到,目前已有数千政企应用在适配开发原生鸿蒙,未来会逐渐上线。
纯血难做,不得不做
做原生鸿蒙,和安卓彻底脱钩,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
这相当于要重起炉灶。截至2024年三季度,鸿蒙全球市场份额为4%,位居第三,仅次于安卓和iOS;在中国市场份额为17%,位居第二,仅次于安卓,已超过iOS。然而,原生鸿蒙又要从零开始做起。
持续五年的“混血”鸿蒙,变成原生鸿蒙,这会带来阵痛。旧的安卓应用无法兼容,一批新的应用需要开发。那么,华为为何还要继续往前一步,坚持做原生鸿蒙?
一位华为人士解释,华为坚持做原生鸿蒙,其中有商业、技术、安全等多重因素。
商业逻辑是,鸿蒙在安卓、iOS之外另起炉灶,形成一套新的流量和商业生态。技术逻辑是,华为手机用自研的芯片、系统,就像苹果“iOS+A系列处理器”的封闭生态。这容易实现软硬一体,持续优化性能、体验。安全逻辑是,中美科技博弈的背景下,芯片、软件、操作系统断供已是常态,要为后续可能发生的极端情况做预案。
一位华为鸿蒙人士曾对我们表示,做好原生鸿蒙的窗口只有1年-2年。“如果现在不快速做这件事,未来做成的可能性会逐渐降低。缺乏紧迫性,合作伙伴就会进入犹豫和观望期,最后这个生态一定会失败。”
上述IT产业人士认为,“不能心存幻想。如果提前想好退路,芯片、软件、操作系统的自主可控一定会失败。鸿蒙不再兼容安卓,就是逼自己放弃退路。”
一款手机操作系统不可能以“混血”的方式长期生存,这会导致应用生态混乱。
历史上,想在安卓、iOS夹缝中做大的手机操作系统不在少数。其中包括微软的Windows Phone、三星的Tizen、黑莓的BlackBerry OS。这三家的路径是,一开始就另起炉灶做“纯血”系统,后期由于原生应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被迫“混血”兼容安卓应用。华为的路径相反,被断供安卓后,鸿蒙为平滑过渡,先选择“混血”再选择“纯血”。
微软Windows Phone、三星Tizen、黑莓BlackBerry OS后期被迫“混血”带来的问题是——用户不再愿意使用功能简陋的原生应用,转向安卓应用。兼容安卓的代价是,手机性能下滑,体验变得碎片且割裂。短短1年-2年后,这些操作系统最终暂停服务。
华为手机用先“混血”再“纯血”的方式,保住了用户规模,等来了自研的麒麟芯片,熬过了最难的阶段。
美国步步紧逼的技术断供、中国长期坚持的自主可控是华为重起炉灶做原生鸿蒙的内在动力。和当时的Windows Phone、Tizen、BlackBerry OS有退路不同,华为没有退路。
一种观点是,拜登政府对中国科技遏制的策略是“小院高墙”,断供策略是“蚕食式”的,但总体仍然可预见。即将上台的特朗普政府常常采用“断崖式”的打压手段,决策逻辑难以预料,冲突手段更加极端。在中美战略博弈和贸易冲突的局面下,自主可控的手机操作系统必不可少。鸿蒙几乎是目前唯一的选项。
目前,中国市场对谷歌的安卓、苹果的iOS仍然高度依赖。如果出现低概率的极端情况或安全事故,这可能会影响政企组织的正常运转,甚至引发严重的社会经济后果。企业需要为低概率的极端情况做准备。鸿蒙是最后的可选项和护城河。
国内其他手机厂商暂时不像华为做鸿蒙这么激进,包括小米、OPPO、vivo目前仍可以使用安卓。但重构系统底层代码,提升系统自研比例,逐渐减少对安卓的依赖,这已是各家心照不宣的工作。生态如何形成正循环?
一款手机操作系统形成正向循环,需要用户,需要应用,需要开发者,还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支持。随着应用数量增长、开发者获益,应用不断更新,用户体验也会不断提升。
但一款手机操作系统跌入负向循环的情形通常是——应用数量少、质量差,长期不更新,开发者规模不断萎缩,用户逐渐失去耐心最终放弃产品。
和历史上其他已经失败的手机操作系统不同,华为手机用户规模足够大。用户规模是一款手机操作系统形成正循环的基础。
华为2024年10月公布称,搭载鸿蒙的设备(手机、平板、智慧屏、可穿戴设备等)超过10亿台。市场调研机构QuestMobile 2024年报告显示,华为手机2月在国内活跃量达到2.81亿台,是中国市场最高的。它在5000元以上活跃机型占比为48.7%——也就是1.37亿台。与之相反,2010年-2015年,微软Windows Phone手机五年销量才突破1亿台。
用户规模足够大,会带来生态号召力。但拥有用户基本盘后,还要有足够的应用规模,这取决于应用开发者是否支持。
一款阅读工具的移动开发者曾对我们表示,他所在公司,产品月活跃用户高达1.7亿人。华为手机存量规模高达数亿台。鸿蒙不兼容安卓后,他们必须开发原生鸿蒙应用,否则用户规模会减少、用户活跃度会下滑。
一位手机厂商人士提到,很多企业iOS、安卓开发人员是同一套人马,开发鸿蒙原生应用会给他们增加工作量。他们会评估开发的难度、收益,决定是否要开发鸿蒙原生版本。
鸿蒙考虑到了这方面的问题。为争取更多开发者支持,降低鸿蒙原生应用开发的门槛,华为提供了一套HarmonyOS SDK开发套件。华为每年还投入超过60亿元激励开发者。这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截至今年10月,鸿蒙的注册开发者为675万。而在2019年,鸿蒙注册开发者只有56万。
时代不同,应用开发门槛也不同。2014年前后,微软、黑莓难以从安卓和iOS手中争取开发者的重要原因是,当时应用功能迭代极快,开发门槛很高,学习一款新的开发工具负担太重。但在今天,应用功能普遍稳定,增量开发工作不多。低代码、生成式AI技术还在大幅降低开发门槛。政企机构的应用普遍不是超级App,开发难度相对会更低。
原生鸿蒙并非没有机会,它带来了一个差异化的增量市场。因此,徐直军号召,更多政企社团组织能够关注并加快把内部应用系统适配鸿蒙。在他看来,鸿蒙生态是产业的生态。他还呼吁更多应用开发者,加快开发鸿蒙原生应用。
面向政企市场,鸿蒙已经制定了应用分发政策——政企办公应用可按需选择上架应用市场,或在政企机构内部快速分发,进一步确保安全性。
原生鸿蒙相比已经发展十余年的安卓、iOS依旧有大量不完善之处。一位华为人士的观点是,一款新的手机操作系统在建设早期,一定是不完美的,“原生鸿蒙很年轻,不成熟,需要用户的包容和耐心。”
在徐直军看来,只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鸿蒙、使用鸿蒙,系统和应用的体验才能快速迭代完善,鸿蒙生态才能走向正循环。
事实上,原生鸿蒙生态走向正循环还有两个更大的意义。
短期来看,它能够让国产芯片在工艺制程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发挥出不输给竞争对手的性能;长期来看,它能够提供应用场景,让国产芯片获得持续迭代的机会。
中国的芯片工艺制程目前相对落后,最高能够实现7纳米的制造工艺,这和国际市场主流的3纳米制造工艺有两代差距。
如果继续使用“落后的芯片工艺+安卓”,性能、体验必然存在代差。但自研的“芯片+系统+应用”可以通过针对性的全栈系统优化缩小差距。一位华为人士曾解释,华为手机通过“软硬芯云”垂直整合,能在芯片工艺制程相对落后的不利条件下,最终发挥出和竞争对手接近的性能和体验。
一位半导体产业人士曾表示,“好的射手,都是子弹喂出来的,芯片要在实际应用中才能够发现问题、加快迭代,最终实现‘能用到好用’”。
芯片的迭代,需要应用生态为之查漏补缺。原生鸿蒙生态做大,会让国产芯片用得上、卖得好,为芯片制程工艺的迭代提供“子弹”。这将有助于中国半导体产业独立做强。
责编|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