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日前在《中国金融》刊文指出(戳“阅读原文”看原文),完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期货产品上市制度,积极推进原油期货上市,逐步扩大商品期货期权品种,持续开展天然气、商品指数等期货品种研究,探索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上市,帮助“一带一路”企业管理风险。吸引“一带一路”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利用期货市场,继续推动取消有关政策限制,鼓励和支持产业企业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和管理风险。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研究推进商业银行和其他有关金融机构有序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支持期货公司为“一带一路”相关客户提供多样化风险管理服务。
方星海表示,加快推进期货市场国际化进程,提高在“一带一路”区域内的定价影响力,建设大宗商品的区域定价中心。从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原油、铁矿石、天然橡胶等品种开始,逐步引入“一带一路”相关的境外投资者参与国内商品期货交易。支持期货交易所在境外设立交割仓库和办事处,继续推动完善“保税交割”的相关政策。
文章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的汇率风险不容小觑。新兴市场国家金融生态脆弱,美元对俄罗斯卢布的年波动率达到20%,土耳其里拉的年波动率约15%。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大、周期长,目前主要依靠政策性的“两优贷款”、商业信贷及PPP融资,信用风险比较集中,潜在汇率波动可能导致资本收益重大损失,甚至引发局部流动性危机。沿线国家拥有丰富的资源,如中亚和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东南亚诸国的天然橡胶、铝土矿、镍、锡等,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一带一路”建设带动对有色金属、钢材、能源、化工等的巨大需求,客观上也需要强化对大宗商品定价权和价格风险的管理能力。应充分运用衍生品市场,有序推进对外开放,鼓励实体企业积极参与,帮助有效管理价格风险,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方星海在文章中还表示,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本市场普遍薄弱,特别是金融基础设施发展滞后。我国可积极参与沿线国家资本市场的框架设计、制度安排、交易系统和法律法规建设,开展人才培训教育等形式的援助,加强交易所、登记结算机构间的双边业务和股权合作,探索建立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区域性交易市场,盘活区域内资金和项目资源。
他介绍,201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和德意志交易所集团成立了中欧国际交易所,2016年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收购了巴基斯坦证券交易所30%的股权。与俄罗斯等其他国家的证券市场合作也在商谈中。此外,中国证监会已与“一带一路”沿线26个国家或地区签署证券合作备忘录(MOU),搭建基础性合作框架,并将以此为基础深化证券领域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