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为数不多且尚未IPO的大型汽车集团,奇瑞的IPO之路已经走了20年,期间经历了金融危机、资产负债率高企以及借壳上市失败等一系列波折。
如今,随着业绩的向好和战略调整的完成,奇瑞终于迎来了上市的关键时刻。
就在近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中金、华泰及广发为联席保荐人。
奇瑞的上市之路堪称中国汽车行业的“马拉松”。自2004年首次谋划IPO以来,奇瑞多次尝试通过不同途径上市,包括借壳上市、交叉持股等,但均因各种原因未能成功。
2022年,奇瑞完成混改,引入青岛五道口、立讯等外部投资,为上市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奇瑞通过资产剥离、股份制改造和业务瘦身等举措,厘清了股权结构,聚焦核心业务。2025年1月,奇瑞完成控股股东下沉操作,进一步优化了股权结构。这些举措为奇瑞满足港交所的上市要求提供了有力支持。
奇瑞近年来的业绩增长为此次IPO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奇瑞汽车的营收分别为926.18亿元、1632.05亿元和1821.54亿元,净利润从2022年的58.06亿元增长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113.12亿元,同比增长近60%。
尤其是在2024年,奇瑞实现全球销量154万辆,同比增长51.8%,稳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第二位。
摄影:
Bob君
此外,奇瑞在海外市场表现尤为亮眼。自2003年起,奇瑞已连续22年保持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冠军,销售网络覆盖100余个国家和地区。
2024年,奇瑞出口量超过114万辆,同比增长21.4%,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从收入上看,2024年1-9月,奇瑞收入为1821亿,增速虽然比前两年慢了点,但其净利润有113亿,已经超越2023全年,一年365天,相当于每日能赚4185万元。
此次IPO,奇瑞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多个关键领域,包括研发不同车型和版本的乘用车、下一代汽车及先进技术的研发、拓展海外市场以及提升生产设施。这些资金用途反映了奇瑞在新能源转型和全球化布局上的雄心。
奇瑞董事长尹同跃曾表示,上市不仅有利于奇瑞建立长期资本补充通道,还能激活股权激励机制。通过上市,奇瑞可以降低对银行贷款的依赖,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
尽管奇瑞的业绩和战略布局为其上市提供了有力支持,但其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奇瑞在智能化和电动化领域的短板仍需补齐;
其次,全球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奇瑞需要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
摄影:
Bob君
此外,上市后奇瑞还需在智能化与全球化的双重赛道上加速技术破局与品牌重塑。
尹同跃曾强调,2025年上市是奇瑞的首要任务,而此次港交所IPO正是奇瑞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一步。
奇瑞汽车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标志着其长达20年的资本化长跑进入冲刺阶段。
凭借近年来的业绩增长、海外市场优势以及战略布局调整,奇瑞有望在港股市场获得投资者的认可。
此次IPO不仅是奇瑞实现资本补充和股权激励的重要一步,更是其在全球化和新能源转型道路上的关键节点。
未来,奇瑞能否在智能化和电动化领域取得突破,将是其能否在资本市场走得更远的关键。
20年IPO坎坷路,无论这次能否顺利上市,随手送个祝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