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任博宏观论道
自由的天地、开放的灵魂,一杯清水,愿作江湖守门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任博宏观论道

需要水时才放水,有必要时方降息

任博宏观论道  · 公众号  ·  · 2024-06-22 18:3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导读: 和过去几届相比,本届陆家嘴论坛上的增量信息较少


【正文】


2024年6月19-20日,第十五届上海陆家嘴论坛正式举行,主题为“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设有8场全体大会,还将举办金融法治国际研讨会、“科创金融工作室”。目前,一年一度的上海陆家嘴论坛(上半年)与北京金融街论坛(下半年)已经是内地最重要、参会人员规格最高的两场金融论坛,同时也是金融监管机构“掌门人”的集中发声之地。今年亦不例外,出席本次论坛且在本文聚焦范围之内的金融监管机构掌门人包括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央行行长潘功胜、证监会主席吴清以及外管局局长朱鹤新。

一、潘行长的讲话最受关注、信息量也最多

相较于其他掌门人,潘行长的演讲篇幅较长,且信息量也比较大。

(一)预期今年晚些时候美联储可能也会降息

潘行长指出,一些海外央行已经开始降息(如ECB、加拿大央行、瑞士央行、瑞典央行等),另一些央行还在观察,预期今年晚些时候可能也会降息,显然这里主要指英美央行。目前市场预期英格兰银行与美联储将分别于今年8月、9月启动降息,不过仍存在不确定性。

潘行提及海外货币政策的用意是,突出中国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并指出后续在海外央行货币政策周期差收敛的过程中,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有望扩大。也即,随着更多海外央行迈入降息通道,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宽松力度也会有所加强。

(二)再提金融总量数据的“挤水分”效应:批评金融机构的规模情绪和冲时点行为

本次演讲中,潘行长再次对金融总数量的“挤水分”效应进行说明,即今年以来金融总量数据和增速的表现不及“预期”主要是受“挤水分”等政策因素的影响。例如,通过将金融业增加值核算方式由过去存贷款增速的推算法改成收法来弱化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存贷款的“冲时点”行为,通过促进信贷均衡投放、治理和防范资金空转、整顿手工补息等方式减弱金融机构的“规模情绪”。

同时潘行长还特别指出一些金融机构以内卷、非理性竞争的方式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张是不应该的,这个表述相对比较严厉,预计后续会更多关注那些规模增速较快的金融机构,并通过窗口指导、MPA、自律机制等方式加以约束。

(三)预计信贷增速会逐步回落至和名义经济增速相当的水平上

在“挤水分”的背景下,金融总量增速必然会有所回落。此外,由于过去地产、城投平台贷款占比较高,后续受市场和政策约束会出现回落甚至萎缩,但受政策鼓励领域的贷款投放又不可能快速增长,无法及时填补地产、城投平台信贷萎缩带来的缺口,这意味着信贷增速的回落几乎是必然的。从政策操作的方向上来看,推动信贷增速保持在与名义经济增速相近(基本匹配)的水平上应该是主要任务。

(四)货币政策为何克制?(主要有三个原因)

潘行长指出货币政策调控注重把握和处理好三方面关系,这实际上是对当前货币政策比较克制的一种解释,即长期来看要保持政策定力(不大放水)、兼顾金融机构自身健康性(稳定净息差)以及兼顾外部影响(即汇率和跨境资本流动等)。换言之,当前货币政策没有像市场期待的那样大幅宽松主要是受到长期性因素、金融机构自身性因素以及外部因素的约束,只有这三个因素的约束有所缓解时,货币政策可能才会不那么克制……。

(五)货币信贷增长已由供给约束转向需求约束,淡化金融总量在货币政策目标的作用

过去我国采用数量型和价格型调控并行的办法。但是当前,货币信贷供给已不成为主要矛盾(即资金供给总体过剩),这意味着社会融资总量的地位有所提升,更受政策部门关注(这大概也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社会融资总量置于M2之前的原因)。因此,后续金融总量在货币政策目标中的地位将会趋于下降,其仅作为观测性、参考性、预期性的指标。

(六)利率框架调整:强化7 天OMO利率的地位、收窄利率走廊、淡化MLF利率

在利率框架调整方面,潘行长主要释放出以下几个信号:

1、作为短期政策利率的7天OMO利率将会被进一步强化,而作为中期政策利率的MLF利率地位将会有所淡化,即后续政策利率应主要看7天OMO利率。应该说,这也是大多数央行的做法,即将回购利率作为政策利率。

2、现在利率走廊的区间较宽,后续将会推动其适度收窄,这意味着后续利率走廊的上限应会进一步下降,即推动SLF利率下调。目前隔夜、7天与1个月SLF利率分别为2.65%、2.80%和3.15%,远远高于1.8%的7天OMO利率,具备较大下调空间。

3、LPR新报价机制可能还会进一步面临调整,或有可能纳入定价机制的约束中(如设置LPR偏离度指标等)。

(七)考虑将个人活期存款和一些流动性较高的金融产品纳入M1 统计范围

针对M1指标表现不理想的情形,潘行长指出研究将个人活期存款及一些流动性很高甚至直接有支付功能的金融产品纳入M1(目前仅包括企业活期存款),这相当于变相回应了市场的关切,前期《金融时报》也有专门文章向市场吹风。从指标意义来看,将个人活期存款纳入M1没有意义,但其它流动性较高的金融产品主要指哪些则需要关注。

(八)再次提示长债利率风险

本次演讲中潘行相当于明确了后续逐步将二级市场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的做法,不过其亦指出这个过程是渐进式的,并非QE,当然笔者认为这个大方向不会发生变化,只是目前人行与财政体系之间还存在比较大的分歧。

与此同时,潘行长再次提示长债利率风险,指出一些非银主体大量持有中长债存在期限错配和利率风险。不过对长债利率的判断,人行与市场究竟谁是对的?可能还有争议。现在的问题是,人行敢不敢冒险收紧非银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

二、证监会主席吴清的讲话:提出将发布深化科创板改革的8 条措施(提高门槛)

吴清主席的讲话相对比较简洁,大部分内容在近期证监会发布的系列政策文件中有所体现,值得关注的要点是其提出将发布深化科创板改革的8条措施。

考虑到,这8条措施是为了进一步突出“硬科技”特色,意味着其主要内容应该是提高科创板的门槛,故市场的反应并不是特别积极。之前证监会办公厅副主任王利曾表示证监会将会在陆家嘴论坛期间发布资本市场相关政策措施,目前看应无超预期的实质性利好。

三、金融监管总局李云泽局长的讲话:主题仅聚焦保险业

李局长的讲话只有一个主题,即保险业。方向上看,李局长的讲话主旨是希望能够推动保险业的发展,弥补保险业的短板(目前我国保险业资产占金融业总资产的比例仅7%、较20%的国际平均水平有很大差局),相关要点包括探索优质非银金融机构保险代理试点、健全保险产品定价机制、防范利差损风险(即降低负债成本)、研究出台推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持续优化保险机构布局、加快高风险机构改革化险、加快出台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积极探索保险试点投资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合约及相关产品、放宽临港新片区非居民并购贷款限制、鼓励中保投资公司在沪更好发挥长期投资功能等。

四、国家外管局朱鹤新局长的讲话:要点较少

和吴主席、李局长的讲话类似,朱鹤新局长的讲话要点同样不多,这可能与跨境资本流动、外汇等话题在当前比较敏感有关。

其中,比较值得关注的一点是近期外管局已向53家QDII发放额度合计22.7亿美元,以支持境内机构开展跨境投资,这意味着在境外投资方面似乎已经开始有选择性的放开(前提是管得住、回得来),但力度总体还是偏小;其它要点主要包括支持跨国公司在沪设立全球或区域资金管理中心、支持上海高水平建设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等,这里不再赘述。

总体而言,相较于之前几届,本届陆家嘴论坛上金融监管部门掌门人的讲话增量信息较少,实质性利好信息更少或者说没有,这似乎意味着接下来的三中全会也很难有较高期待。


欢迎加入知识星球,有货有料有依靠,包含全部公众号文章的完整电子版(含被删文章)及其它有价值的观点与信息,且通常会早几天在星球发布、内容也会更完整。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判断。本公众号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本公众号所载信息均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投资意见或建议。

本公众号对所载原创内容保留一切权利,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本公众号所载的任何原创内容。如征得本公众号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梧桐樹智庫 ,且不得对相关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