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樂無如讀書 至要莫若教子
【译文】
经文:攻讦宗亲。
文正赡族,晏子展亲,两公盛德,万世传馨。
世有疏本支而密异姓,舍至戚而联他人。厚所薄而薄所厚,吾不知其心为何心。
【注解】
“宗”就是一个家族,本来是同一个祖先的血脉。“亲”就是有姻缘关系的亲戚,大多都是几代友好。“攻”就是攻击其短处。“讦”就是揭露其隐私。这都是毒害最亲近的人,丧事忠厚的天性的极其恶劣的行为。对待宗族亲戚,千万不要因为一点小矛盾,就不知道忍耐,最后铸成大错。
【证案】
有个叫席益的人,他有个堂叔叫席尚文,家里很富有。席益多次向叔父借贷不还,时间久了,堂叔很讨厌他,再去借的时候,就不借给他了,席益怀恨在心,想着陷害中伤堂叔。当时席尚文因为赌博,被抓到官府,案子还没有审结。当年是荒年,一斗米卖到千钱,府县贴出告示劝捐,尚文请求捐米三百石来赎罪。府县官员因为饥民嗷嗷待哺,情势危急,允许了他的请求。尚文免除罪行后,发愤刻苦读书,参加童子试,府县都名列第一,成为生员。席益高兴地说:“以前的仇,现在可以报了。”就到学院告发,说尚文是犯赌博罪的犯人,不应该入学院读书,有辱斯文。学院经过调查,发现果然有这事,剥夺了尚文入学读书的资格,府县的官员也受到处罚。席益的亲家富户陈某死得早,有个叫春桃的小妾留下遗腹子,已经十六岁,席益垂涎陈家的家产,勾结地痞孙大汉,让孙大汉冒认为遗腹子的父亲,说十六年前春桃是由席益作保人,买了孙大汉的儿子作为自己的儿子,告到官府,制造假文书作为证据,席益从中间作证,官府也难以判断。忽然有位老人实在看不下去了,上堂作证说:“我原来做过他们乡的乡约,十七年前,孙大汉因为盗窃被发现,被发配充军五年,现在有案卷为证。那时候他流落在外,到前年才回家娶妻,哪里来的十六岁的儿子
?
”官员检查案卷,发现果然如此。席益、孙大汉二人被戴枷示众。席益从此以后不能被宗族相容,穷困潦倒,颠沛流离,和乞丐差不多。尚文捐官,做了知州,赴任的时候,前来道贺的宾客很多,席益也穿着破旧的衣服,跪在大门前求助,尚文说:“以前你到官府告我,叔侄的情分何在
?
你真是个畜生,我看在你和我同是祖宗一脉的份上,这里有准备买猪羊的银子十两,今天给你,你要不知悔改,就连猪羊都不如了。”席益拜谢而去。后来在街上闲逛,看见春桃的儿子要进学,正在拜会客人。有人笑着对他说:“这是孙大汉的儿子,你作中间人出卖的给春桃做儿子的。”席益羞愧得用衣服遮住脸,无地自容,不敢答话。
【附证】
(
一
)
陈忠肃公的父亲曾经被同族的人虐待,族中有一同被欺负的人,对老先生说:“那人欺人太甚,我打算把他告到官府,烦请老先生作证。”老先生极力劝阻,那人说:“那人和老先生有深仇大恨,难道就不恨他吗
?
”老先生感叹道:“宗族之间,怎么能说出一个‘恨’字呢
?
他只是学问不足,我和你既然懂得道理,就应当以忍耐为主,怎么能和他一样呢
?
”于是不再告状。
(
二
)
兰溪县有一户人家,叔侄住在一起,当叔叔的欺负侄子,霸占了死去哥哥的财产。侄子无可奈何,准备到金华府去控告。当时正值盛夏,在井亭边休息,看见一条红色的蛇爬到树上,掉下来盘结起来,过了一会又爬上树,掉在地上又盘起来,这样有八九次,红蛇变成一只大鳖。侄子感觉很讨厌,就往前走,到了一个饭店吃饭,他叔叔正好也过来了,手里提着一只鳖,拿到店里让厨师杀掉炖了。侄子问他叔叔,原来是从井亭弄来的,于是极力劝阻叔父,不要吃它。叔叔坚持要吃,侄子把刚才见到的情景告诉叔叔,大家都不相信。就在太阳底下系住鳖的尾巴,倒挂在树上,过了一会渐渐变长,又变成蛇。叔叔于是抱住侄子痛哭,一块回家,把财产和侄子均分,和好如初。
敬 请 访 问 : 马 来 西 亚 汉 学 院
《太上感应篇图说》- 连载
点击标题,直接阅读
00:前言
01:得富灵验记
02:得贵灵验记
03:得寿灵验记
04:得子灵验记
05:祈病获痊灵验记
06:遇难成吉灵验记
07:散离复合灵验记
08:合宅同升灵验记
09: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10: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善报)
10: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恶报)
11: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
12:算减则贫耗
13:多逢忧患
14:人皆恶之
15:刑祸随之
16:吉庆避之
17:恶星灾之
18:算尽则死
19: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
20: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
21: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22: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
23: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24: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25:不履邪径
26:不欺暗室
27:积德累功
28:慈心于物(甲)
28:慈心于物(02)
28:慈心于物(03)
28:慈心于物(04)
28:慈心于物(05)
28:慈心于物(06)
28:慈心于物(07)
28:慈心于物(08)
28:慈心于物(09)
28:慈心于物(10)
28:慈心于物(11)
28:慈心于物(12)
28:慈心于物(13)
29:忠孝友悌
30:
正己化人
31:矜孤恤寡
32:敬老怀幼
33:昆虫草木犹不可伤
34:宜悯人之凶(甲)
34:宜悯人之凶(乙)
35:
乐人之善
36:
济人之急
37:救人之危
38: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
39:不彰人短
40:不炫己长
41:遏恶扬善
42:推多取少
43:受辱不怨
44:受宠若惊
45:施恩不求报
46:与人不追悔
47:所谓善人
48:人皆敬之
49:天道佑之
50:福禄随之
51:众邪远之
52:神灵卫之
53: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54: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56:以恶为能忍作残害
57:阴贼良善
58:暗侮君亲
59:慢其先生
60:叛其所事
61:诳诸无识
62:谤诸同学
63:虚诬诈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