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摄影笔记
摄影畅销书《摄影笔记》作者宁老师主笔的订阅号。将所有复杂的摄影知识讲得如此简单,让你发现摄影其实不难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旅拍誌  ·  美上热搜的照片!原来是 ta 拍的!! ·  5 天前  
色影无忌  ·  传闻 |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摄影笔记

常见六大风光摄影误区

摄影笔记  · 公众号  · 摄影  · 2017-06-13 09:21

正文

↑ 点击上方“摄影笔记”关注我们




风光摄影从亚当斯时代发展至今无论从前期拍摄理念还是后期操作都已今非昔比,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运用在现代风光摄影,各种花哨的视觉效果也被大众普遍接受。当我们在接受学习这些新方式方法的同时是否思考过这些技术和器材的运用是否得当?以及这些当今普遍被认同的拍摄理念是否存在弊端?


                           我是极影摄影师-史飞



 

误区NO.1:是否需要长曝光


相信很多初学者,特别是刚接触风光摄影时,大部分会选择购买减光镜。接下来就是不论什么条件装上滤镜30秒,3分钟开始曝光吧。查看效果后都会很兴奋自己也能拍出这种长曝慢门。


喀喇昆仑冰川河20秒曝光



长曝光的正确运用是基于某些特殊条件环境下为了营造气氛而使用到的技术,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长曝光。例如在拍摄带有水元素时,我们经常会选择雾化或拉丝,这两种曝光一种可能需要30秒,另一种可能只需要0.5秒,那么后者相比前者是否就不属于长曝光范畴了,这也是误区之一。很多人认为只有超过30秒的曝光才称得上长曝,而忽略了这种1/2,1/5秒也是一种长曝光。再者就是考虑什么情况需要慢门长曝光,我个人认为选择长曝光拍摄应基于自己对拍摄环境的理解,想象,再加上现场因素而决定。让我们看以下两个例子:



这是我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企鹅岛所拍摄的一艘沉船残骸。拍摄之前我了解过这些残骸沉于此已过百年之余,更有关于这艘沉船的一些鬼神传说使得我将“神秘”作为前期和后期的主旨。在我观察现场时发现前景的石头被潮水覆盖至半截,日落光线侧打在石头的一面,当天的云恰好又成瓦片状,有经验的摄影师都了解这种云很容易得到完美的拉丝状。最后我决定使用了十档ND曝光3分钟以达到我想要的雾化水面和拉丝天空的效果。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目前为止我很少使用十档ND减光镜,大部分需要长曝的效果6档足以胜任,十档ND往往需要三分钟以上的曝光,要知道三分钟在风光摄影里转瞬即逝,很多精彩时刻可能在一个三分钟后全无踪迹。此片单张完成,后期为彰显神秘和年代感转黑白处理。


这张拍摄于新西兰南岛大圆石,这里根据潮位的不同变化可以有多种拍法,而不是只有一味的慢门拉丝。这是一张0.5秒的曝光,正如我前面所说0.5秒也是一种表现拉丝状效果的长曝光。由于现场的潮位非常适合于拉丝作为前景表现,才选择了不同的快门速度展现动感。那么在潮位没有那么完美的情况下又该怎么拍呢?下图为极影团队摄影师周游所拍摄的一张表现圆石头沙滩纹理作品。由此看出,在缺少相对完美的条件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完成拍摄,而非只有长曝光一种。


相反,当我们遇到一些可遇而不可求的光线条件时,尽量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握住关键元素以免浪费精彩的瞬间。例如彩虹,耶稣光,火烧云,佛光或是一些奇特的自然现象时尽量速战速决。


喀喇昆仑耶稣光


张掖丹霞雨后彩虹





是否需要长曝光最终取决于摄影师有效的判断或想象力以及对现场环境因素的考量而决定,只有经过严谨思考的拍摄才是王道,善用长曝光。



 

误区NO.2:三脚架的合理运用


严谨的风光摄影作品一定是在三脚架上完成,这点毋庸置疑。但三脚架的使用真是百利无一害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三脚架的使用有时会极大限制我们的构图方式和思维扩展。往往一些出其不意的视角都被你眼前这个条件反射枷锁锁死,而当你放开束缚取下相机,相信视觉审美会打开另一个世界。

新西兰南岛米弗峡湾瀑布,手持拍摄


现在甚至很多人离开了三脚架就不会拍照或是不肯拍摄。我们知道三脚架的使用是为了最大化得到一种稳定效果,或是为了后期曝光合并时利用相同机位不变的优势而有效的对齐图层。这应该是99%情况条件下使用三脚架的作用,虽然只剩1%的例外情况,但随着现代风光摄影发展这百分之一的概率却是越来越大。这就是我要讲的户外风光摄影。当我们在需要探索发现的户外风光摄影里经常涉及长距离徒步穿越,高海拔露营作业,以及专业攀登等。这些情况下我们首先考虑的应该是负重,只有相对安全轻松的负重才能保证进展顺利,这是大前提。三脚架的角色此刻就略显尴尬,带或不带困扰了很多有心无力的摄影师。


新西兰南岛库克雪山徒步手持拍摄


还有一些不曾涉及过夜露营的单日徒步拍摄,我建议能不带就别带了。大部分白天光线条件下现代数码相机足以保证在安全的快门速度内完成拍摄,在我刚刚完成的新西兰北岛探索,其中有一天需要单日徒步19公里拍摄一个地热火山湖,和我同行的摄影师再三犹豫是否携带三脚架,在我和他分析了我们需要拍摄的情况和三脚架此行的必要性后他果断选择了轻装。这里所谓的分析其实也是大部分状况:因为在重装徒步时不可能随时停下取出三脚架拍摄,至于原因只有亲身经历过才懂。如果不涉及日出日落,大部分白天的探索都可手持拍摄。据我了解,北美两大风光摄影大咖(Max Rive, Marc Adamus)很多经典的作品都未使用三脚架拍摄。




量力而行,切勿养成离开三脚架就不会拍照的习惯。长时间重装徒步可把脚架交予背夫或驼队携带,即便再无第三方服务时带了脚架也不要频繁取出,老老实实走路才是本分。



 

误区NO.3:一定要出片吗


在我接触风光摄影的这两年里去过很多地方,最初在我每次远行回来都会在各大社交平台发布很多和此行相关所谓的美图,即便不公开发布我仍会挑出很多张自认为不错的进行后期调整。这就是我要阐述的另一种误区心态,出去拍照,就一定要出片。现在回头看之前的片子,很多应该丢进回收站的却被我视作珍宝。后来也有很多和我一起旅拍的朋友会问:“我们今天去这个地方要走这十公里能拍到好片吗?”对方的答案早已奠定了既然拍不到好片,这不是白走一趟浪费体力吗。这也是我想就这个话题延伸的另一个重要拍摄理念;探索,发现。


新西兰北岛塔拉纳吉火山徒步探索


风光摄影是一门系统化且复杂的艺术,甚至说成一门学问也不为过,深挖风光摄影不是后期多玄妙或是风景多震撼,而是我们永远要保持一颗对大自然敬畏和勇于探索发现的心。风光摄影不是一锤子买卖,需要经常要反复对同一个景物拍摄才会收获。任何事物都存在第一次,特别当我们面对一个较为复杂的地形地貌或是整个区域进行拍摄时,探索发现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今年3月我与澳大利亚的张炎老师去了澳洲最北部达尔文卡卡杜国家公园拍摄,四天的行程里我们甚至没有掏出过相机,总在双脚和方向盘上之间切换。四天下来没有一张所谓的作品,但却对整个卡卡杜有了地域和地貌性的了解,为下一次拍摄打下了稳固良好的基础。



卡卡杜国家公园信息中心





抛开逢出门必出片的心态,多些时间留给探索发现。多走,多看,多想,相信下一次会更好。



 

误区NO.4:银河体


这应该是我想写这篇文章的初衷而又引发了对风光摄影误区的一些个人见解。风光摄影发展到今天随着器材科技的不断创新改善,银河片已经成为了这个载体中含金量较高的一种体现。近两年来暗光片更是成为主流趋势,貌似没有几张银河片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拍风光的。银河热的持续高温让越来越多的初学者也能拍出浩瀚的星空银河,很多摄影师凭着一腔热情没完没了的拍银河却忽视了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


我经常在12月的新西兰好牧人教堂看到很多国内摄影师朋友相互仰着脸在探讨银河在哪里,殊不知南半球的银河季早在10月就结束了。这里说的银河季也是我想阐述的误区之一,只有在银河季拍摄才是正确的时间(注:南北半球银河季节不同,所谓银河季就是无论在时间,和银心的可见度及位置等因素都是拍摄最佳状态)。现在太多人把注意力放在了银河后期干货上而忽略了前期拍摄的系统规划。我曾在朋友圈发过一张光板天的扫海花絮,当时也正处银河季。有位水准极高的老师评论问我为什么这么好的条件不拍银河?我想表达的是,银河季也不一定就非要拍银河,而且很多我们要拍摄的前景也许不处在银河升起的位置或根本就在反方向,再加之其他因素,例如潮位的变化等。我当时那张片子就是银河前景的方向和潮位都不对,即便在无云的银河季也不会拍到一张好的作品。这是此误区的关键理念,没必要为了拍银河而拍。何不尝试放弃银河而拍摄一些带有暗光的星星作为点缀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新西兰北岛塔拉纳吉火山星空


前期拍摄一张好的银河作品必定在时间,前景,光线等因素十分出色。然而当这些条件同时出现的概率并不大,那么有些人为了拍银河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硬上。绞尽脑汁的多张降噪弥补光线的缺失而造成的燥点(除个别器材),千奇百怪瞭望天空的姿态作为前景,为了拍摄彻夜的无休止等待,这些无奈之举真的有必要吗。当有了详细的规划和一个完美的拍摄条件(天气,银河位置,月光等因素)就不需要做那么多事了,在常规数据下简简单单两三张就可以完成曝光合成,甚至一张就能出片。




尊重科学,善待作假合成。注意劳逸结合,在高强度拍摄环境时期若非天时地利人和,可适当放弃银河拍摄。



 

误区NO.5:热门拍摄地


新西兰风光地标式象征——瓦纳卡树


看到上图大家或许猜到我要说什么了。现在越来越多的朋友选择去一些热门拍摄地。今年说冰岛好,然后一窝蜂的全都扎堆冰岛。明年又说巴塔哥尼亚多美,马上又都奔向南美继续扎堆。我并不是说这些地方不好。冰岛,新西兰,巴塔哥尼亚这些地方无可厚非绝对是风光摄影圣地,这一点我必须承认。但如果去过的每一个人所拍摄的照片都有极高相似度,且构图视角都百分之九十吻合,这趟远行就毫无意义了。冰岛只有一个草帽山,可绝不只有一个能拍摄到草帽山的机位。

一位有思想的摄影师一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思考,即便去了这些万人撸的机位也会拍出不一样的东西。我并不反对去这些地方,也不反对在经典机位使用经典构图。模仿是成长的必经之路,高效的模仿是从中学习到利弊而加以改良。近来还看到一位摄影师很多作品,乍一看都不错,可总觉得似曾相识,其实大部分都只是机械化的效仿前人拍过的机位和构图,甚至是后期风格。这样丧失独立性的模仿某种意义已经失去了艺术最本质的独特性。


这两张拍摄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的瀑布,无论在google还是500px上搜索都会出现几乎相同的两三种构图和视角,最初我也拍了相似的照片,可反复探索后我发现了其它元素,再通过我个人的理解从而拍摄到了有别于大众的照片。




尝试避开热门风光拍摄地,尽量用自己的思维见解拍摄,哪怕在反复的错误里摸爬滚打从而建立自己的拍摄体系。



 

误区NO.6:最好光线只有黄金光比和满天红云


都知道日出日落光线最柔和,也被称为黄金光比,更是拍摄的最佳时段。火烧云就更不用多言,我也巴不得每次都是满天红云。现实总是任性的,离开这些最佳条件外我们还有很多种天气以及拍摄方法仍可媲美。相对红云我现在更喜欢极端或是阴郁的天气,西方风光摄影师称之为“moody”,这种天气往往充满了未知和变化多端,算是和红云完全相反的一个极端。而且这样的天气会在视觉效果方面增添不一样的美感和冲击力。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水坝


巴基斯坦徒步手持拍摄


还有很多题材的风光并不一定适合于黄金光比拍摄,例如瀑布系列。拍摄瀑布时我们往往会选择在特定的光照范围内拍摄,这些光照条件出现的时间通常也都不在日出日落,而是正午或白天的某一时段。此外第三种情况在非黄金光比时可选择性的拍摄一些适合后期转黑白的题材以提高出片率,特别适用于长期户外徒步攀登。


下午一点的光线正好打在我想要的树梢位置


巴基斯坦徒步乔戈里峰正午手持拍摄,后期转黑白处理




既拍则安,多尝试一些其他光线风格摄影创作,鼓励越是看到极端天气越出门拍摄。



 

总结:


以上六类是目前风光摄影普遍存在的误区现象,还有很多细微的技术以及理念误区未曾提及,例如后期滥用柔焦等。避免这些误区的发生根本上是对风光摄影思想的转变。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有时候我们要学会跳出框外,切勿被所谓的条条框框限制发挥。


图虫ID:史飞

极影AdventureX

极限挑战

极致影像

极客分享

http://www.theadventure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