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财经郎眼Daily
郎咸平独家网络发声地,中产者自我增值平台,关注财经郎眼Daily,品财经,聚观点,助你财经力Day day up!电视版广东卫视每周一21:10分播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陶博士2006  ·  250212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  3 小时前  
央视财经  ·  国家发改委发声!加大支持力度→ ·  7 小时前  
经济观察报  ·  京东搅局送外卖 餐饮商家担忧再引价格战 ·  10 小时前  
财经杂志  ·  2024年结婚登记数量下探,创45年新低背后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财经郎眼Daily

海南会成为下一个深圳或者浦东吗?

财经郎眼Daily  · 公众号  · 财经  · 2018-04-17 09:10

正文



能否留住人、财、产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海南是否能够有效控制资产价格上涨的冲动。


文/貌貌狼(微信公众号:财经郎眼Daily)

传言已久的自由贸易港政策终于在海南落地了,三十年后,海南终于再一次站在了对外开放的新起点上。得天独厚的优势,会让它成为下一个深圳或者浦东吗?



站在开放的新起点


4月13日,习近平主席出席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主席在大会上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

4月14日,《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指导意见》正式落地。据了解,如果海南自由贸易港建成,按照全岛3.5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来算,其规模将远超1000平方公里左右的香港和新加坡,以及不足4000平方公里的迪拜,成为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港。

自由贸易港通常被视为自贸区的升级版,在自贸港里,海关一线真正放开,货物自由流动,取消或最大程度简化入港货物的贸易管制措施,简化一线申报手续。

中国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继续拓展对外贸易,自贸区和自贸港将在这个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的特色是“自由”,不仅仅是税收和贸易方面的自由,也是制度安排的自由,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是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重要体现。

过去几年,国家分3批设立了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到目前为止,只有上海自贸区正在筹划升格为“自由港”。以上海地位之独特,自贸区面积不过120.72平方公里,而海南自贸港则是“全岛建设”,3.5万平方公里的自由贸易港,几乎是上海自贸区的300倍。 而凭借上海的经济中心地位,从自由贸易区到自由贸易港也是分两步完成的,而这次海南同时获得了自由贸易区和自由贸易港两大资格。这样的利好政策是史无前例的。


为什么是海南?


与上海自贸港相比,海南经济地位并不突出,产业结构也不完善,更没有人口红利的优势。为什么国家会把海南选中成为深化对外开放的试验田?

海南建省以来发展迅速,但与东部发达省份的差距并没有明显缩小,甚至还出现了扩大。2017年海南省人均GDP接近5万元,只相当于广东省的60%,与30年前的比值相差无几。1988年海南省人均GDP相当于福建省的90%和浙江省的66%,但到了2017年这一比值却分别降至58%和5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核心推动力是制造业,只有制造业才是强国之本,加入WTO以来,我国奠定了世界工厂的地位,有了更大的发展,而这一时期海南的发展恰恰受制于制造业。海南地广人稀,早期不具备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条件。相反,随着内地经济不断深化,海南的旅游资源开始得到重视,形成了以旅游和房地产为主要产业的经济结构。在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背景下,海南必须要有新的政策驱动,才可以进一步调整自身产业,实现协调发展。

按照这个目标,在现代服务业方面,国家提出支持海南设立国际能源、航运、大宗商品、产权、股权、碳排放权等交易场所;科研和创新方面,提出要设立海南国际离岸创新创业示范区;旅游方面,提出要实施更加开放便利的离岛免税购物政策,优化旅游资源配置等等。这一切都需要合理的产业规划和顶层设计,需要把优惠条件用足用好。

国家选择海南,也并非只考虑到经济因素。国家将海南定位为“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核心是立足东南亚、南海和全球,形成一个与东盟及南海各国经济贸易对接和交流的区域,这对南海建设、国家安全、对外交流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告别圈地和保税区


过去,我们也曾划定过一些开发区、自贸区和保税区,也曾给予这些地区以政策上的支持,但有些时候,我们往往陷入一个“死循环”,也就是:政府公布政策,画圈出让土地,搞基础设施建设,接着房价上涨,之后各路资金和人口流入,房价继续大涨,推动租金成本上升,原本给予优惠政策吸引来的新产业,利润空间都被租金挤掉,于是有活力的中小企业纷纷远离新区,导致新区规划失败。总之,土地等资产价格上涨总是早于、快于产业增长,这已经成为新区建设的一大难题。

所以,能否留住产业和劳动人口才是海南自贸港成败的关键,而能否留住人、财、产业,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海南是否能够有效控制资产价格上涨的冲动。再简单点说,未来能否给几百万、上千万的人提供低成本的住房,把劳动人口留住,是海南发展的一个关键。


另外,海南能否成功,还要看它能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港”。而经济是否自由,除了与关税和贸易有关,更要看区域的制度创新能力。能否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不断提供优质的服务,也是决定自由港能否成功的又一个关键。如果“自由港”仍然是保税区的翻版,那么意义就不大。

三十年前,海南建省并被确立为经济特区,这是它在中国的改革史上,唯一一次与深圳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三十多年过去,深圳已经成为南中国经济的巨子,海南站在这条新的起跑线上,又不得不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改革开放是海南与生俱来的基因,希望如今它已经增添了几分坚韧与成熟,也没有失去当年炽热的目光。





精彩回顾


为什么中国忽然扩大金融开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