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档文化节目,以家书家训为载体,带领观众穿越历史风云,感受念念不忘的好家风。节目努力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意在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然而,白璧微瑕。节目讲到曾国藩制定了一套管理女眷的行为规范,要求家中女眷熬汤煮饭、纺纱织布、制衣做鞋。节目嘉宾对曾国藩管理女眷的做法十分推崇,古今对比地说道:“为什么今天好多日子过得不安稳,就是你看看家里这个女人,她有很多的妄念,一会儿挑剔丈夫,一会儿指责孩子……所以家里就过得特别不安生不安宁不安稳。家里的女眷,过去可以不识文断字,但是通情达理。现在识文断字的越来越多但通情达理的越来越少。”谈及男性家庭地位时,这位嘉宾说:“古代出门最高的仪轨就是拿着仪仗走在前面,父字由此象形而来。家中男性长者——爷爷爹爹爸爸,都是从父字头,他们代表了最高规矩。”这位嘉宾简单地用男女性别区分人的社会行为规范,推崇“尊卑”“男女”“长幼”秩序,没有赋予传统文化时代内涵,忘了身在何处今夕何年。电台电视台要成为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岂能为旧中国旧时代的“女德”张目?
广播电视媒体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丢了“优秀”二字。不辨精华糟粕,不顾时代发展,对传统文化照搬复制、盲目推崇,不仅不能满足观众的精神需求,也会让节目失色、让文化蒙尘。那些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优秀作品,无一不科学地把握住了“本”与“通”、“守”与“变”。所谓“守”“本”,就是牢牢守住本根、传承独特基因;所谓“变”“通”,就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这才是文化节目创作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实现路径。
传统文化中优弊并存,良莠杂陈,瑕瑜互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报国情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献身精神,“与利国家,而不为身谋”的义利观,等等。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为后人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为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提供精神滋养。然而,一些代表着腐朽落后的文化糟粕则实不可取,应避而远之。例如,“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等级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埋儿奉母”“卧冰求鲤”“恣蚊饱血”的愚孝观,“裹小脚”“跪拜礼”的封建习俗,等等。
文化节目涉及传统文化领域各方面,包括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曲艺杂技、建筑美食等等,不一而足。面对浩如烟海的中华五千年文明,节目首先要在甄别优劣,分清良莠上下功夫,以“工匠精神”认真打磨节目内容,使其在大浪淘沙中历久弥新。《中国诗词大会》创作组在诗词题目的甄选上颇费心思:邀请诗词领域的几十位专家学者历时近一年精挑细选、分析研究,建立了庞大的诗词题库。入选的题目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既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亦有“雁字回头,月满西楼”的飘逸,带领观众在“熟悉的陌生题”中领会中华诗词文化精髓,透过诗词之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朗读者》里董卿的每段开场白被大众称为最美卷首语。
其次,文化节目专业性强,嘉宾主持人代表节目发声,其观点、言论中传递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尤为重要,在节目中不仅要能恰到好处的表达,更要能深入阐发精神内涵,发挥正向趣味的引领作用,引导观众树立高尚的审美情趣。《朗读者》里董卿的每段开场白被大众称为最美卷首语。在第八期《勇气》中,她款款诠释着勇气的力量:“就像茨威格所说,勇气是逆境当中绽放的光芒一样,它是一笔财富,拥有了勇气,就拥有了改变的机会。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贝多芬的扼住命运的喉咙,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些勇气都彪炳在史册上,流传在故事里;勇气有时候是一瞬间的闪念,有时候是一辈子的执念。”民歌竞唱节目《耳畔中国》中,选手龚爽以一曲《我的祖国》赢得全场喝彩,节目音乐导师、作曲家王黎光评价说:“在抗美援朝时期,歌唱家用呐喊式唱法唱出气势磅礴。现在,我们的国家富强了,音乐当中表露着民族自信。她用从容的唱法唱出今日中国强大后的自信。”文化节目的嘉宾主持人,每一次开场白、串词、点评和解读,都是向传统文化的一次致敬,对时代内涵的一次阐释。
《耳畔中国》中,选手龚爽以一曲《我的祖国》赢得全场喝彩。
鲁迅先生说:“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中国传统文化只有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适应并体现时代发展的诉求,从而显示出它的当代价值。文化节目的价值使命,就是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艺术价值与时代特点和要求相结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文化节目应善用声音与影像的艺术表现手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理念、内容、表达、形式等方面的创造性转化。飞花令是古人饮酒行令中的一种。《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将飞花令转化为比赛形式。在第四场飞花令中,夺冠选手武亦姝脱口而出《诗经》中《七月》的名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引得人们纷纷乐道。曲水流觞是古人诗酒唱酬的一种仪式。《诗书中华》以“曲水流觞”打造全新赛制,从42组参赛家庭里随机选择一组家庭,进行家有诗书挑战赛。节目舞台光影交错,现代版曲水流觞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融合,烘托着中华诗词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动人魅力。
《诗书中华》现代版曲水流觞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融合。
在新的时代语境下,文化节目要知古鉴今,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传承延续中华传统文化生命力和凝聚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纪录片《齐鲁家风》在题材上不局限于传统家风家训,而是提炼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时代意义,通过时空交错的双线讲述,孔子、管仲、戚继光等历史人物与现当代家风传承的代表人物跨越时空相遇,历史家国文化与当代家国情怀圆融相通,展现齐鲁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文化传承类节目《非凡匠心》以工匠精神和传统文化为内核,通过纪实体验的方式,立体化呈现一门古老手艺连接贯穿着几代人的血脉基因和世世代代的精神追求,唤醒国人匠心,传承非遗文化。
《非凡匠心》唤醒国人匠心,传承非遗文化。
貂裘华贵,衣当其时。文化节目作为传播、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不可滑入复古泥古的泥沼,不可落入简单否定的窠臼。广播电视工作者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对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融入当下,服务时代,使中华传统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创作出更多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