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六妈罗罗
六妈关于婴幼儿辅食喂养以及儿童教育、亲子游攻略的靠谱分享,以及少而精的独家团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学家庭育儿  ·  别等疼到喊妈才重视!近期高发,娃这个部位很多 ... ·  12 小时前  
常青藤爸爸  ·  小小常学成语丨毛遂自荐 ·  昨天  
丁香妈妈  ·  宝宝手指被门夹了,如何紧急处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六妈罗罗

孩子喜欢讨价还价?恭喜,你有机会培养一个“社交小能手”

六妈罗罗  · 公众号  · 育儿  · 2019-03-27 09:02

正文

有个朋友最近挺头痛的,她女儿3岁,这段时间特别爱跟大人讨价还价。

“今天只能吃1块巧克力。”“我要吃2块!”

“你还可以再玩10分钟。”“20分钟!”

“到吃饭时间了。”“我要再看一本书!”

朋友觉得不能纵容女儿养成“讨价还价”的习惯,否则女儿会觉得爸爸妈妈设定的规则是可以打破的,以后就会不断得寸进尺。所以最近一段时间,她常常因为一件小事,和女儿“角力”很长时间,最后经常是以她搬出“恐吓”或者“惩罚”的手段、女儿哇哇大哭收场,让她既心累又心疼。

朋友的这个烦恼应该是大部分父母的共同经历。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讨价还价”呢?

想一想我们和爱人之间经常会发生的对话:

“今天晚上我要跟朋友吃饭,十点回家。”

“但是我九点有一个重要的电话会议,你能早点回来陪孩子睡觉吗?”

“那我跟大家商量一下早点开始吃,九点到家。”

为什么我们会认为孩子是在“讨价还价”,而成人之间这样的对话却可以接受呢?

因为潜意识里,我们还是用“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孩子,认为大人的话,孩子一定要听。


换一种平等的心态来看待问题,孩子会讨价还价并不是坏事,相反,它还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因为 他们不仅在学习争取自己的利益,还在学习运用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交技巧来达到目的—— “协商”

所以,当孩子开始跟你讨价还价的时候,恭喜你,你有机会培养一个“社交小能手”了。

适当的“讨价还价”成功
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交掌控感


如果每一次孩子的“讨价还价”都被用“吓唬”或者“惩罚”的手段镇压下去,想想孩子会接收到什么样的信息?

◪1. 协商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吓唬”、“惩罚”才行。

有次在游乐场里,我就看见一个孩子想要跟别人一起玩玩具,被拒绝之后,指着对方大声喊“我要把你关小黑屋”。

这并非孩子不礼貌、没教养,而是 他觉得这种方式,就是解决意见冲突的方法。但显然,在现实世界里,这样的社交手段是行不通的。


2. 无论我多么用力地跟爸妈“协商”都没有用,那就放弃协商吧。

从来不曾跟家人讨价还价成功的孩子,很容易失去对社交的掌控感,以后碰到和其他人的冲突时,他也会放弃协商,选择屈从。

这两种信息都是我不希望传递给六六的。所以当六六跟我讨价还价的时候,我会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适当地放点水,时不时地让她“得逞”一次。

六六在外面不是一个话多的孩子,但有几次她的表现还挺让我刮目相看的。有一回在游乐场的做饭区,一个孩子把所有的盘子都占着了,六六主动提出要去跟对方“商量”,还真的让对方同意给了她两个盘子。

我想这就是因为她经常有跟我讨价还价并获得成功的经验,让她对与人协商有了自信。


建设性地“讨价还价”
和孩子一起寻找“共赢方案”


“你可以再玩10分钟,我们就要回家了。”

“半个小时。”

“15分钟。”

“20分钟。”

这可能是最常见的讨价还价方式吧。它的问题是,我们只是在单纯地“让步”,但不知道“让步”的目的是什么、界限在哪里。

我们都知道,好的谈判、协商技巧,不是为了逼对方让步,而是为了共赢。

那么和孩子也一样。 建设性地“讨价还价”,就是不仅仅教会孩子“让步”,更教会孩子如何寻找“共赢方案”。

怎么做呢?其实挺简单的: 不要只告诉孩子“你不能做什么”,而是告诉孩子,“我们要一起做到什么”。

有一回和六六、六姥姥一块出去玩,六六要求要再玩半个小时。六姥姥就是这么说的:

“姥姥要在六点半之前做好饭,这样爸爸和姥爷回家,可以马上吃饭。你再玩半个小时,我就来不及做好饭了,你看可以怎么办呢?”

后来六姥姥和六六商量好,六六可以再玩十五分钟,但是回去要帮姥姥洗菜和摆盘。

久而久之,现在六六已经初步有了一种“建设性协商”的思维模式。当她想和我商量的时候,她会尝试想一想我希望她做到什么,有没有折中的方案。

比如上周末她想周六去同学家玩,就跟我说,“妈妈,我知道你想我星期六做完作业,但我可以星期六晚上做一部分,只留数学作业星期天做,肯定能做完的,可以吗?”

你看,在讨价还价中,孩子不知不觉地就学习了“换位思考”、“协商共赢”,而这,真的可以帮助孩子成为未来的“社交小能手”。

END
罗罗有话说:

和朋友聊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理解她最担心的,是孩子会因为父母的退让而得寸进尺,不断地滋生新要求。

从六六来看,因为知道了哪些事是可以协商的,哪些事是原则性的不能协商,她并不会无节制的得寸进尺。而且自从她能自己提出解决方案,并且被我们认可,她会更愿意主动去遵守自己定下的事儿,而不仅仅是迫于无奈才去做父母要求的事儿。

给孩子更多掌控感,他们反而会更愿意配合。

当然我也理解,有时大人已经很累或者很着急了,孩子还在不断地讨价还价,确实也会烦不胜烦。把孩子“协商”的欲望掐灭在萌芽状态,肯定是最省事的。但是育儿,从来不是为了“省事”,不是吗?


延展阅读


点击☞ 90%的孩子社交能力不行,毁于父母的越俎代庖

点击☞ 孩子被打了怎么办,比打回去更好的办法是这样做

点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