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银币壹圆,清宣统三年(1911)天津造币总厂铸。清政府拟订了《整顿圜法章程》十条,其中提出银币专由造币总厂制造,保留南洋(江南)、北洋、广东、湖北四局为分厂。
在制造银元的同时,许多人提出了制造金币的主张,进入20世纪,兴起了关于建立本位制度的讨论,有人主张中国实行金本位制,在黄金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先实行金汇兑本位制(亦称“虚金本位制”)。
。宣统三年清朝银币是从1911年开始铸造的,铸造了多个版别,但由于种种原因,只有“曲须龙”版别的宣统三年清朝银币正式铸造并流通,其他版别的就属于试铸样币,未曾流通使用,因此民间见到的宣统三年清朝银币为数不多“曲须龙”的版别。
中国钱币市场的形成历史悠久。据考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有人专门收集古钱,并著有谱录。理论上讲,有钱币的制造和流通,就会有钱币的文化,就会有钱币的收藏和市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钱币文化的兴旺繁荣,钱币收藏爱好者队伍的不断扩大,当下钱币市场已向多元化发展。市场交易从硬币到纸钞,从历史钱币到当代钱币,古今中外钱币应有尽有,品种复杂多样。实体与网络,高端与低端,常年与集市,途径众多,渠道通畅,相互间共生共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互为补充又各有优势,迎合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众多社会各界钱币收藏和研究人群的不同需求。
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 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我们激动、奋发、自豪。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 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
“大清银币”,背面是一条栩栩如生的神龙。在中国,收藏家极其喜欢这枚钱币,因为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在民间传说,“大清铜币”背面的龙,能增加一个人的气运,使其时刻在龙气的保护下,趋吉避凶。所以这枚钱币一直深受收藏家的喜爱.
编辑:费总监 商务合作:
18824279553
免责
免责声明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