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天生对坚果过敏,有人先天协调能力差,世间万事都不是对每个人都适用,那是不是我本就在尝试并不适合我的事,是我太强求?
就像游泳教练对我说过,我不适合游泳,这不过是我的执念罢了。如果学游泳为了健身塑性,那其他运动也可以达到目标,如果只是想玩水,那套个救生圈一样玩的开心,如果说要是为了掌握一门求生技能,那大多数会游泳的人也未必能在危急时刻救自己。
我要做这些不适合自己的事,目的似乎都一样,为了证明自己,为了肯定自己,为了实现内心那个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的虚幻愿望而已。
我在乎的并不是要做的事情本身,而是想获得成就感和价值感,但可惜我使错了力,走错了方向。把时间精力情绪放在我有提升空间的事情上,或许结果不一样。
每个人都有短板,要把它变为长处,的确是有可能的,但即便所有的短板都成了长处,长处与长处,也还是能比较出哪个更强,哪个稍弱。
把目光聚焦在短板上,把全部的人生投入到改变短板上,你能看到的就只是自己的不擅长,不优秀,不突出,你就一直没有快乐和成就感可言。
承认自己并非无所不能,这似乎有点消极,但承认无能之处,也就相当于承认你还有其他擅长、有能力做好的事,如果把时间用来打磨长处,变得更优秀更突出,同样可以提升自己的价值,同样能让自己更自信。
今年我看了罗振宇对罗永浩的访谈,当时我做了笔记,其中有一段话我深以为然,罗永浩说:
一定不要去补自己不擅长的东西
,你过去四十年的人生证明了你不擅长做某事,结果你现在为了做企业,刻意要把那些补足,这一定是死路一条。
回想起来,能让你走到今天的,能让你拥有现在生活的,并不是你有哪些不擅长,不适合,不优秀,而是你擅长的事,你适合的事,你的长处,是它们让你立足,让你收获了幸福。
如果那些短板,并不是你必须要做,那不如换个思路从它处收获;如若真想弥补短板,其实也有解决办法,老罗说短板靠别人补齐,不擅长的事就找人合作,人人都有短板,如果你的长处恰好是我的短板,那岂不刚刚好?
不会游泳我就去海边拍拍照嘛;不会R语言,我用SAS和SPSS也能很好地完成工作啊;不擅长收纳那就少买点东西还能省钱;开车不好?老娘多赚点钱雇个司机!不会撒娇?我的天呐,又不是杨洋要我撒娇,有这个必要吗?
所有的短处要么没必要,要么都能解决,即便有那一小部分真的无法改变无法解决,那就再送你最后一招:启用社会比较。
那些你佩服的五体投地的人其实也有很多不擅长不适合,这是生活最公平的地方,它没有把任何人都塑造成万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