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
小米科技创始人、CEO
在5月播出的两期《奇葩说》中,作为节目首席冠名赞助商——小米科技的CEO,雷军全程参与了节目录制。该节目的一大特色是主持人马东的花式广告与对赞助商的百般明贬实褒,面对何炅、蔡康永、罗振宇等名嘴的“围攻”和“挖坑”,雷军多数时候都微笑着不接茬,偶尔似乎不好意思地将眼睛看向桌面,多数时间里双手交叠放在腿上,姿态内敛。
对于其中一个辩题——“如果能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要定制吗”,雷军的立场贯穿始终,“不要定制”,因为“手机是工业品,而人生是艺术品。”他的笑容看上去是不设防的,但意志坚定。“他们(辩手)太能说了,凡是太能说的(人的)道理都不能信。”雷军说。
一位正方辩手说,这个辩题中最吸引他的地方是“完美”这个词儿,因为完美意味着没有缺憾——当他的人生终于走入顺境,可以让家人安心与骄傲时,他的奶奶却没有等到这一天。因此,他希望能给孩子“一个无忧无虑、无怨无悔的人生”。陈述中,辩手几度因深情难表而哽咽,现场很多人都哭了。坐在雷军身边的何炅拿纸巾擦了擦眼睛,看着雷军,“雷总,有改变你的想法吗?”雷军平静而毫不犹豫:“没有。”何炅拍桌感叹:“他讲得很感人啊!”“我们一定要意志坚定。”雷军依然平静。
两期节目下来,雷军惟一的一次滔滔不绝,是被问及小米的“黑科技”时,他兴高采烈地解释小米旗下的护眼台灯特别在哪里,电饭煲怎么厉害,为什么要花大力气去重新设计一支签字笔……除此之外,他反复强调的就是“意志坚定”,“在这里要意志坚定,始终如一,誓愿如山。”显然,相比理念世界的狂欢,雷军更热衷于小米科技旗下那些看得见的产品,“我自己其实是个工程师,我最关心的是怎么把东西做漂亮,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中国慈善家》2017年6月刊封面
18岁时诞生于武汉大学的梦想——“创办一家世界级的公司”,30年来一直引领着雷军的人生。即便稍有偏离,也会很快回归。理解了这一点,也许便能理解他在多个场合表达的那些词——坚定、执着。他心中的世界级公司逐渐“进化”为更贴近公众的表达,即创造激动人心的国货,带动中国工业的进步。这样的价值追求无疑很能赢得公众的好感,但仅仅如此显然是不够的,最重要之处在于,小米为行业带来的改变真正被公众感受与享用到了。
这条路走得并不容易。时不时地,雷军总会回到母校武汉大学看一看。也许,梦想诞生的地方总能给他一些新的力量。
4月初,雷军回到武汉大学为学弟学妹们颁发“雷军奖学金”,并在创业论坛上授课。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左)表示,希望武大培养出更多的“雷军校友”。
4月初,雷军回到武汉大学为学弟学妹们颁发“雷军奖学金”,并在创业论坛上授课。第二天,他在微博上少见地发了一条与公司和产品无关的微博:“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配图上,他穿着黑色西服外套与蓝色牛仔裤,抱膝坐在武汉大学行政楼前的翠绿草地上,笑容灿烂。
三十年前,雷军在武汉大学图书馆读到《硅谷之火——个人计算机的故事》,这本书讲述了乔布斯、比尔·盖茨等人在硅谷发起技术革命,经历创业、守业以及失败,最终实现了使普通人也能够拥有计算机的梦想。
在今天,“个人计算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甚至大有被取而代之的趋势,但在雷军读大一时,离个人电脑真正进入中国的家用市场,还有大概十年的时间。
激动难眠的少年雷军在校园操场上走了一圈又一圈,不仅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创办一家世界级的公司”,更意识到,“光有梦想是不行的,要脚踏实地地真正做几件不一样的事情。”
雷军至今仍感谢武汉大学当时率先采取的学分制,让他得以完成自己的第一个“小目标”——两年修完大学所有的课程。之后,他在大三上学期时,分别与老师、同学合作开发出了两款商业软件——BITLOK0.99加密软件与“免疫90”杀毒软件,后者售价260元一套,并获得湖北省大学生科技成果一等奖。
雷军告诉《中国慈善家》,“我成功的秘诀,正是校训(自强、弘毅、求是、拓新)中的‘拓新’二字。在这个行业,新生的力量非常难以生存,因为各大巨头已经划好了各自的势力范围,要想突围,自身先要大胆创新。创新、创造、创业的武大‘三创’精神,激励我去开启新的征程。”
因为感念母校,毕业第六年,雷军为母校捐赠设立了“腾飞奖学金”,成为当时武汉大学毕业后最短时间回馈母校的人;在武汉大学120周年校庆时,雷军接着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在母校设立“雷军奖学金”。
他最大的一笔捐赠是2016年10月20日向武汉大学捐赠的9999.9999万元,主要用于建设武汉大学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和开展交叉前沿科学研究。“我是在陈东升学长的感召之下做出这个捐赠决定的。”雷军说。至于比陈东升2011年向武大捐赠的一亿元所少的那一元,雷军解释,“如果把捐赠的数字看得很重,非要去攀比,那已经失去了捐赠的意义,多与少不是衡量态度与真诚的标准。”
雷军并非一个习惯情感外露的人,但无疑,他对母校和家乡怀有深厚的感情。在一位深度采访过雷军的学者看来,这位“中关村劳模”对自己的苛刻几乎到了理所当然的地步,很少有活动能让他甘愿从繁忙的工作安排中抽身出来,但是来自湖北家乡的请求却非常容易打动他。在这方面,雷军不是个善于取舍、懂得拒绝的人。
今年4-5月间,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三次与雷军会面,聘请他为武汉市首批“招才顾问”,并考察小米科技,希望雷军等作为武汉杰出校友代表,积极支持湖北发展,助力武汉招才引智、招商引资。“引进一名高端人才,就能集聚一个创新团队,培育一个创新企业,甚至带动一个创新产业。”陈一新说,面对国际人才流动增加的战略机遇和日趋“白热化”的区域人才竞争态势,武汉成立市招才局旨在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努力打造招才引智工作的“武汉样本”。
雷军的回应颇为迅速,5月初小米就与长江产业基金签约,共同筹备总额120亿元人民币的长江小米产业基金,“我们希望用这个基金,来帮助小米和小米生态链企业落户湖北,然后在湖北扎根发展。”
5月26日,雷军成为武汉首届34名“资智回汉杰出校友”之一。“人无论怎么漂泊,家乡情、母校情是永远无法割舍的。”他对《中国慈善家》说。
雷军曾经以为金山软件是他的梦想,于是义无反顾地在金山拼搏了16年
即使在一线科技公司的CEO里面,雷军也并非以能说会道著称,他有时还给人一种腼腆、谦逊的印象。《奇葩说》是雷军为了小米科技献出的综艺首秀,而他真正的主场则是深夜的办公室、人来人往的会议室和开疆拓土的机场前线。
从1989年开发第一款商业软件开始,入行多年的雷军始终有一个响亮的称号——“中关村劳模”。2013年,雷军在一个访谈节目上说,“人家(指马云)好像每天都在云游四方,我们每天都要忙7乘24小时。”58集团CEO姚劲波甚至在一个节目中表示,“每次我比较累的时候,想想雷军可能还在办公,心里就好受很多。”
“我不是一个善于在逆境中生存的人。我会先把一件事情想得很透彻,目的就是不让自己陷入困境。就是说,我是一个首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出发的人。” 雷军曾这样描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处事心态。但是世事难料,逆境难免,不败之地则难以坚守,一个人能够决定的,只是是否要坚持在自己认准的方向上前行而已。
雷军曾经以为金山软件是他的梦想,于是义无反顾地在金山拼搏了16年。2007年底黯然离开金山后不久,他屡次对外界谈到他的反思,他甚至做了自我剖析。“中国不乏很多既聪明又勤奋又有能力的人,很多这样的人,然后这样的人有个通病就是很自信,甚至自负……他不信命,他觉得他自己可以改变整个世界,动不动就想改变世界。”雷军说,“反正我自己到了40岁的时候,我觉得光有聪明和勤奋是远远不够的,我觉得还得顺势。”
顺势,即后来雷军那句名言:“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很多简短的名言都难免遭遇被误解的宿命。对这句话的误读,让很多人把雷军定位为一个机会主义者。在2016年的中国绿公司年会上,雷军激动地在演讲中澄清:“你见过一个27年永远在IT潮头的机会主义者吗?我这个人是以执着见长,以坚持见长,绝对不是一个机会主义者。”按照他的解读,“风口论”只是解释了小米快速成功的契机,而他真正要做的事情,绝不是一阵台风能够成就的。
在武汉大学上学时就开始燃于雷军心中的“硅谷之火”并未熄灭。“我是一个成就驱动型的人,这样的人,他能够忍受各种痛苦,然后前行……我就是想做一件伟大的事情,享受骄傲自豪的感觉。”
一天晚上,雷军从梦中醒来,发觉自己离18岁的梦想渐行渐远,而他已是不惑之年。“我问我自己是否有勇气再来一回。”雷军说,他想了半年多时间才下定决心,一定要去试一下,看自己能不能创办一家世界级技术公司。不管成功与否,不能让人生充满遗憾。2010年4月6日,雷军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在北京北四环银谷大厦一同喝了碗小米粥,静悄悄地成立了小米科技。
小米刚成立的那段时间,雷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低调——他曾经参与金山软件的创办,深知创业的艰难;他忧虑,如果失败了,就会“晚节不保”。直到创业一年后的夏天,雷军一个人站在798艺术中心D·PARK北京会所的舞台中央,完成了两个小时的演讲,正式推出小米手机。他以一种类似苹果公司发布会的形式,拉开了18岁时被乔布斯等人创业故事所激发的梦想新篇章的序幕。
当时的小米被认为是中国互联网产业最具创新性的产品。操作系统上,小米最早使用互联网研发模式,随时接收用户反馈并快速迭代更新,每周在线更新系统,而苹果是半年更新一次;营销方式上,小米手机以高性价比的特点通过互联网渠道“从天而降”,对过去手机商大多走运营商渠道和社会代理商渠道的被动、低性价比状况造成了革命性的颠覆。
大刀阔斧进行的创新建立在雷军经过几年探索与思考得出的结论上——中国制造的核心问题是整个零售业的运作效率出了问题。一件商品从生产制造经过各个渠道到达消费者手上,往往经过诸多环节、层层加价,但消费者购买能力有限,于是不少商品只能在源头降低成本,不是偷工减料,就是粗制滥造。雷军决定,“做一条鲶鱼,搅和搅和把整个行业带起来,”他希望用他所掌握的互联网经验,“帮助整个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小米采用前店后厂模式,率先使用电商渠道——小米网来销售智能手机,减少中间环节,遵守成本定价原则,尽可能把精力都集中在产品设计与品质的提升上。当几乎所有人都劝雷军把小米产品卖得贵一些时,雷军说他“感到孤独”,因为很多人不了解他的“梦想和追求”。
雷军和他的小米团队
之后几年中,小米可谓创造了成长奇迹。从2011年12月,小米手机第一轮开放购买,三个月后售出第100万台,到2014年全年出货量6112万台,连续两年的出货量同比增长都在220%以上。伴随销量爆发而来的则是资本对小米的青睐有加以及人才的纷纷归附,小米的估值从2010年的2.5亿美元接连跳升至2011年的10亿美元、2012年的40亿美元、2013年的100亿美元、2014年的450亿美元。在短短几年之内,从估值上来说,小米已是仅次于BAT的存在。
然而,在小米高速发展四年之后,迎来的却是一段低谷。从销量数据来看,2015年虽然小米在国内市场的销量依旧是第一,但却没能完成其在年初定下的至少8000万的销量目标。而2016年,小米智能手机的销量更是急转直下。
对线下渠道建设重视不足、供应链掌控不足产能受限、互联网手机模式遭模仿导致竞争趋向激烈等问题,一一在爆款红利消退后显现出来。2017年初,雷军在亚布力论坛上发表演讲时称,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他的2016年,那就是“迷茫”。同时雷军也表达了他的决心,“不管你们认不认同,我就是要一条路干到黑,就是要做感动人心但价格公道的产品。”
在2017年的小米公司年会上,雷军反思,“前几年我们冲得太快,创造了现代商业史上的成长奇迹,也提前透支了一部分成长性。”但线下自营连锁店小米之家的顺利铺设、小米生态链布局建设取得的成绩也让雷军找回了一部分信心——2016年,小米共投资了77家智能硬件生态链公司,全年收入过150亿元,连接超过5000万台智能设备。雷军说:“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雷军出生于湖北仙桃市,仙桃原名沔阳,1986年撤县建市。仙桃出身的人物中,古代最有名的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明太祖朱元璋早期最大的对手陈友谅。而现在,名字最响亮的仙桃人,大概就是雷军了。两人的性格天差地别,但一个共同点却很突出——意志坚定不服输。凭借这一点,他用各种方法克服了对再次创业的恐惧、对再次创业失败的恐惧,带领小米前行。
坐在武汉大学的草地上时,年近知天命的雷军仿佛又回到18岁时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他们都有着不服输的心性。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来源:《中国慈善家》2017年6月刊,原文标题《雷军:归来仍少年》
值班编辑:木木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