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很多投资群都在传《新华社:整合并购重组已成上市公司提升业绩重要手段》的消息,甚至被解读为是监管层的最近表态。
我们认为这是误读。
这篇稿件的原标题是《内降成本外合资源——上市公司聚力求发展》,主要是以宝钢、怡亚通为例,展现传统企业向内
控制成本、向外寻求资源整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文中确实提到了“整合、并购、重组,已经成为上市公司提升业绩的重要手段”这句话,
不过当时的语境是,作者把深市重组股2016年业绩和2015年比较,发出了这样的评价,并非指当下市场。
作为一个国家通讯社,新华社每天发布的新闻太多了,还有新华网及转载的内容,非常庞杂。
我们在看新华网上看稿件的时候,要注意甄别来源,免得影响投资。
1、一类是新华网的转载稿,比如一个地方小证券报的新闻,有时候也会登上新华网,但是会放在非常角落里,你搜索的时候可以搜到。
这类稿件档次是最低的,会在网上显示“来源某某”等,此类稿件不用管,完全代表不了官方信号。
举个例子,大家都吐槽人民网以前登过《4000点才是牛市的开端》,不是为人民网辩解,我
记得当时专门去看过,是一位评论频道的作者投稿,其实是不能反映人民网的立场。
当然,编辑有把关不严的责任。
又比如你去看人民日报的话,
社论是代表人民日报立场的,评论员文章次之,某某评论员再次之,其他来稿一般只代表作者观点。
2、还有一类是“新华网某月某日电(作者某某)”的次之,这种一般是新华网系统的稿件,也不是最权威的;
最权威的是“新华社某月某日电(作者某某)”,这类进入电稿系统且通过“省党报系统”(二路报)发布的最为正宗。
……
扯远了。
今天市场上最热的是招商证券环保首席朱纯阳怒怼财经评论员叶檀,围绕神雾环保、神雾节能交战,这两只股票都惨遭跌停。
双方的文章有点长,我们改写称对话体,
大概是这么辩的——
叶檀:你们关联交易,
23.22
亿的营收是“自己人”贡献的,占当年总营收比例高达
74.32%
,我通过工商信息查到了。
招商:我们从没有否认关联交易啊。
你费经心机去调查我们公开的信息,是在暗示我们隐瞒关联交易?
这些大家都知道,不用查证。
这个是新技术,我们觉得重点是他的盈利性,如果盈利好,后面非关联方的订单就多了。
叶檀:那来看看神雾节能,
2016
年营收由上年的
2.4
亿,飙升至
8.65
亿,净利润由
1145
万飙升至
3.33
亿,毛利率由
17.72%
飙升至
61.96%
。
招商:你把借壳前(名为金城股份)的数据和借壳后的神雾节能比,不是哗众取宠吗?
叶檀:你看现金流,
经营性净现金流急剧恶化,由
-29.21
万暴跌至
-1.04
亿。
招商:你说的现金流数据不假,不过那是
2016
年的数据,你要去看
2017
年一季度的数据啊,现金流状况以及大幅改善了。
叶檀:你们毛利率奇怪,境内客户毛利率
32.63%
,境外客户毛利率
72.40%
,难道境外的都是傻子吗?我们查了一下,
一家叫
“
大河
”
的公司一家贡献了
6.37
亿营收,占比
73.66%
,而且他们比较傻,贡献的毛利率比国内高
39.77%
。
不过他们都是赊账,欠款高达
5.12
亿,占应收
80%
以上。
招商:
我们技术牛逼啊。项目在境外,风险大,毛利率比境内高合理的。
你说的
“
大河
”
不付款纯属臆想,印尼大河项目欠款在
2017
年一季度已基本收回,从
2017
年一季报应收账款中清晰可见。
……
对于这个事情我们是这么看的:
A股缺乏做空机制,叶檀出来分析一些上市公司的勇气可嘉,以前就有刘姝威、夏草等通过财报分析,讲一些造假的公司拉下神坛,但从这次看,叶檀的在这方面的水平还不够。
这方面,最让人欣赏的当然是浑水那样的机构了。
比如他们对
辉山乳业的做空报告中曾说,
他们调查了几个月,访问了
35
个牧场、
5
个生产基地和两个没有完全建设迹象的生产基地。
他们甚至用无人机对辉山基地进行选址,并聘请业内一流的乳业专家作为顾问;并在三个省份与苜蓿的供应商、进口商进行了谈话。
这是何等的专业调查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