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5期文化产业评论:著名网游《魔兽世界》的失落已经是事实,对于《魔兽世界》而言,延续魔兽IP生命力的途径需要凭借其业已成熟的世界观、宇宙观,为玩家构建一个更完整、合理、平衡的“世界”,延续IP生命,进一步增加IP影响力,打造暴雪自己的“指环王”“漫威”。但在新版本《军团再临》的剧情中,玩家对魔兽世界角色设定的修改、力量层级设定的破坏已颇有微词,魔兽IP的远方与辉煌,究竟该当如何?
作者:李卓
来源:文化产业评论
编辑:李卓
暴雪的《魔兽世界》自发行至今已经过去了
13年,作为一个网络客户端游戏,它早已打破所谓的网游产品生命周期,时至今日,即使
在
用户不断流失的情况下,我们依然能够看到这款“老当益壮”的游戏中,
仍然
有百万的玩家驻守艾泽拉斯。
然而,魔兽的力量并不仅仅在
于此
。去年上映的电影《魔兽》全球票房4.32亿美元,
仅
中国粉丝贡献了2.21亿美元——超过一半的票房;5月份,暴雪高调宣布《炉石传说》玩家数突破7000万,这个由魔兽IP衍生出来的卡牌游戏在电子竞技、休闲娱乐两大方向广受玩家欢迎。
从网络游戏的角度上,魔兽世界这一产品的衰落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而从IP与泛娱乐的角度上,魔兽这两个字依然是一个巨大的金矿,甚至是不限于金矿。
但是,从最近版本《军团再临》的游戏内容来看,这一IP的生命力怕是岌岌可危。
时代变了:暮年魔兽的困境
如果算上最早的魔兽系列产品,魔兽已经延续了20多年,最具生命力的
《
魔兽世界
》
也已经运营了13年,然而,到了今天,对于魔兽世界而言,时代真的变了。
魔兽世界的衰落已经是定数,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游戏设备很大程度上已经由笨重、固定的PC端、主机端
转移
到了移动端。
2016年中国移动游戏市场首次超越网络客户端游戏市场,曾经作为游戏市场份额的主体——网络客户端游戏已经让位于移动游戏,这种趋势依然在扩大。在各大厂商瓜分人口红利之后,驻留在电脑屏幕与电视屏幕前的核心玩家、重度玩家数量相对于用指尖飞舞着的休闲玩家而言,已算是小众人群。
这个时代更大的变化不仅仅限于玩家与设备的变更,而是广受主流玩家欢迎的品类游戏的变化。
十五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帝国时代、红色警戒、文明乃至星际争霸、魔兽争霸等即时战略游戏;传奇、仙剑、魔兽世界代表着的角色扮演游戏;CS、CF代表着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称霸市场。在电子竞技领域,星际争霸、魔兽争霸与CS几乎构成了这一领域的代名词。而现在这种风向早已消失,MOBA游戏强势崛起,社交、即时、简便的英雄联盟、王者荣耀们占领了主流游戏市场的高地,借着电竞、移动互联网的东风驶向星辰大海。
这种变化是自然的,MOBA游戏脱胎于魔兽争霸,相对于同时操控三个英雄、数十个单位以及更多技能的魔兽争霸,
英雄联盟、DotA这些MOBA游戏中
单一角色的操控与有限技能的快速竞技更利于玩家上手。而对于游戏体验来讲,英雄联盟每一局游戏的胜负反馈、情感调动、角色成长等设计
堪称经典
。
而
魔兽世界在延续玩家游戏时间上的设计是:通过繁多的地图任务令玩家升级至顶级,之后以角色装备等级作为进一步提升,而玩家要想提高装备等级,需要忍受着掉落概率一次一次的刷副本,或者日复一日的完成日常任务与每日更新的世界任务,在初期这种游戏体验尚属有趣,但几乎个把月后,当玩家穷尽了任务内容,这一设计便索然无趣。而反观英雄联盟等MOBA游戏,每一局都是一个新开始,每一局都有着新体验。
当玩家不得不为某个目标(例如更强的装备、更多的资源、更高的声望,
甚至仅仅是一次在新地图飞翔的愿望
)而加入到重复的游戏内容时,游戏体验便从有趣变成了与几乎与上班打卡般的强制煎熬。
但除此之外,魔兽世界还能做出什么样的方式来留住玩家呢?
愿风指引你的道路:魔兽IP的生机
如果我们跳出游戏,再来看魔兽IP的生命力,它依然
有一线生机
,
原因便是这十多年来,甚至二十年来深耕下来的文化产品价值——一个玩家交口称赞的“世界”,而这个“世界”的基础并不是来自游戏机制或者玩家,而是来自“故事”。
游戏、电影、小说甚至音乐,作为文化产品,本身蕴含着的文化底蕴便是它生命昌盛的灵魂,而这种底蕴是需要通过某些方面体现的,其中“讲故事”便是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方式。
而一个故事要具有底蕴,世界观的架构与设计至关重要,尤其对于魔兽这种虚构型作品而言。
长盛不衰的“指环王”“哈利波特”“龙枪”“冰与火之歌”“龙与地下城”等作品,大多存在着完整、合理、平衡的世界观设定。好莱坞在近些年也在逐步发展、完善、推广各自的世界观、宇宙观设计。漫威整合了旗下所有超级英雄的IP构建漫威电影宇宙、DC的扩展宇宙正在组建“正义联盟”,连环球都在《新木乃伊》的上映中表露了推出“黑暗宇宙”的野心。新的玩法是
将
旗下IP、角色资源,整合为一个宏大、庞大的世界,呈献给消费者。
而宏大史诗的世界观建构正是魔兽IP长期以来的卖点、特点,甚至可以说是最大的优点。从《魔兽争霸3混乱之治》到《魔兽世界》,玩家在游戏过程中逐渐知晓了艾泽拉斯的地理面貌、历史沿革、风土人情、政治阵营等等内容。
系统完整的世界观首先可以以点带面丰富游戏内容,乃至对游戏内容进行合理化、完善化以及解答。
例如玩家所效力的两大阵营——部落与联盟之间冲突——合理化了PVP玩法;在魔兽争霸3战役中出现的熊猫人陈·风暴烈酒可谓提点了十年后出现魔兽世界5.0版本《潘达利亚之谜》。
其次世界观可以推动剧情情节,剧情情节也可以世界观为基础得到情感、价值的深化。
为玩家津津乐道的任务线“帕米拉的洋娃娃”讲述了玩家促成一个叫做小女孩帕米拉与父亲团聚的故事。配合游戏地图阴森可怖的场景、游戏背景中的亡灵与人类的矛盾冲突,这一任务带来情感冲击令玩家将其评价为魔兽世界经典任务链之一。
最重要的是,完整的世界观是一笔财富,延续IP生命力的财富,这也是一个文化产品IP底蕴的体现。
在合理完整的世界观架构下,受众对IP的认可,使IP在时间的冲刷下越发迷人。霍格沃兹的魔法世界刚刚度过出版20周年;中土世界诞生50年后依然为人乐道;漫威宇宙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走到现在已然演变为票房巨兽。
2016年,暴雪出版了第一部编年史,这部又似小说又似设定集的图书试图整合魔兽20年所有剧情故事,并在所形成的宇宙观、世界观下进行梳理与解释。同一年,《军团再临》上市、《魔兽》电影上映,玩家们仿佛看到自己曾经为之而战的世界在现实世界中投下更大的影子。而在此之前,以魔兽文化为内容诸如文学、漫画等官方作品早已为这个世界的存在做出了努力。
如果后会无期,我祝你死得其所:魔兽这个版本作的死
魔兽剧情一向以游戏为本,不论小说、电影还是漫画,甚至是整合世界观的编年史内容,如果与游戏内容发生了冲突,官方便不予承认,“暴雪吃书”常常拿来被玩家调侃。以往的“吃书”事件往往是细节或对早先设定的修改,难以对已经成熟的世界观造成威胁。
这就对游戏本身的剧情产生了重大要求,然而,在最新版本《军团再临》中,玩家明显已经忍受不下去了。
对于世界观设定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是力量层级的构建,力量层级的设定与这一故事的核心设定息息相关。
例如武侠小说中的核心设定为“武功”,那么武功高低就需要一个衡量的尺度,例如“内力”的多寡,而这一尺度的区分便形成了作品中的力量层级。这种对于力量层级的尺度把控是需要作者创作中时时警惕的,如果力量层级崩塌,带来的后果极有可能是世界观的不合理,以及受众的不认可。我们吐槽抗日神剧时总会提到类似“手撕鬼子”“枪打飞机”的情节,作为以抗日战争时期为世界观架构的作品,这种力量层级的不合理设定带来的后果便是天怒人怨。即使为了推动剧情需要或者增加戏剧效果而不得不打破力量层级,也需要一定的解释读者才会买单,网络小说作者便深谙此道,《斗破苍穹》的力量层级设定几乎在开篇时便明明白白的摆在读者眼前:从斗者到斗帝近十多个层级,而为了推动剧情,主角可以利用稀有资源在极大代价下完成超越两到三级的突破,而对于资源本身的力量与越级代价在文中会有所交代。
在魔兽长久以来的设定中,泰坦往往以神明、造物主的形象出现,从早期的游戏设定到最近的编年史描述中,泰坦几乎都处于力量层级的顶尖地位。而玩家扮演的勇士、英雄则是凡人之躯,在建号之初仅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冒险者,甚至连常备军也算不上。在以往的版本中,玩家能够击杀意图毁灭艾泽拉斯的反派或是因为反派力量受限、或是在其他力量的帮助下完成。例如《燃烧的远征》中困于太阳井的基尔加丹和《大地的裂变》版本中四大守护巨龙与玩家共同击杀死亡之翼。这种故事情节是在合理的力量层级内完成的,符合玩家所扮演的角色身份与反派的角色身份。但在最近的版本前瞻中,玩家们惊讶的发现他们的最终BOSS已经从当初的某一元素首领、某一军团领袖变成了泰坦——阿古斯。如果按照编年史和游戏目前所承认的设定,泰坦是某一个星球的灵魂演变来的,那么这个版本末期玩家要杀死的便是一个星球。凡人杀了一个星球,您自己体会一下。(而且这个凡人并没有漫威里星爵那般的血统与能力,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凡人生物。)
槽点不仅仅如此,曾经肆虐宇宙的燃烧军团却被玩家按着打、曾经轻轻松松毁灭达拉然的阿克蒙德在上个版本中被玩家“怼死”,诸如此类情节设定我们不禁怀疑魔兽制作组对世界观的把控能力。在魔兽世界最大的中文论坛NGA剧情讨论板块,曾经有玩家调侃道“现在的魔兽剧情连起点文都不如。”
另一方面,角色设定是世界观构建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主角在世界中的体验者、观察者与经历者,角色则是展现这个世界的一个口径。
在魔兽的故事中,最成功、最受欢迎的两个角色莫过于恶魔猎手伊利丹与巫妖王阿尔萨斯。
在《军团再临》中,恶魔猎手伊利丹再度归来,但是玩家似乎并不买账。为了吸引曾经流失了的玩家回归,暴雪再次将伊利丹的戏份加入到这个版本中,但伊利丹曾经的设定是霸占外域欺压人民,早在《燃烧的远征》时伊利丹就作为“黑暗神庙”的最终BOSS为玩家所击杀。但这个版本中,暴雪强行为伊利丹“洗白”,告诉玩家伊利丹的所作所为是出于抗击燃烧军团的目的,这几乎直接否定了玩家之前的角色行为,NPC“圣光之母”甚至指责玩家才是“真正的背叛者。”
这种角色“洗白”在魔兽世界中并不少见,但少有玩家会像对伊利丹“洗白”这一事件产生如此恶感。对于角色设定的肆意修改一方面暴露出制作组无法塑造出其他优秀角色以推动剧情的困窘,另一方面出于游戏需要为新职业、新系统、新玩法的推出找寻剧情的支撑。最重要的方面大概还是源自玩家对著名角色的认可。
但擅自修改角色设定一大威胁是,造成世界观的崩塌,形成受众对世界观乃至IP本身的不认可。
一方面是由于力量层级的制约,另一方面对之前角色行为的“打脸”会造成受众对角色的不认同,不少玩家在做完伊利丹洗白的任务链之后吐槽道“感觉像吃了苍蝇。”
结语
依然坚守在艾泽拉斯全面体验《军团再临》的玩家对这个版本依然是满意的。相对于《熊猫人之谜》《德拉诺之王》之前两个版本,新版本的内容的确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在经历了日复一日“刷金莲教日常”与“每天要塞20分钟收菜然后下线”的游戏体验之后,这个版本的神器系统、世界任务、大秘境等玩法的确趣味度提高了不少。对于大多数玩家而言,游戏玩法本身要比游戏剧情重要的多得多,大部分玩家对游戏剧情并不在乎,更难以达到深究探寻的地步。毕竟对于普通玩家而言,“一个凡人的你打败了一个神”这样的设定显得更带感。
但魔兽世界本身面临的是一个不友好的时代,要想延续魔兽IP的生命力,自身过硬的世界观构架与剧情故事是一条更为明晰的道路。作为游戏产品,文化价值的体现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在大部分情况下依然需要故事剧情为其赋值加分,而文化价值的高低优劣则决定了这一IP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