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峡小微
中国三峡为您奉献清洁能源,邀您共建美好家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峡小微  ·  高桥:一个被“大桥”激活的村庄 ·  18 小时前  
三峡小微  ·  三峡船闸:一线巡检护航春运 ·  2 天前  
三峡小微  ·  世界湿地日丨走美丽河湖 见城市“气色” ·  2 天前  
三峡小微  ·  拾年味 传非遗丨我在三峡大坝过大年 ·  4 天前  
三峡小微  ·  您有一份来自三峡的新春祝福,请查收!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峡小微

新春走基层 | 出海!破冰!

三峡小微  · 公众号  · 三峡  · 2025-01-31 10:09

正文




三九头天,晴日极寒。辽宁省庄河市气温近零下二十摄氏度,呵气成霜,滴水成冰。等了3天,7级西北风终于缓至4级,记者一行登上运维船,与6名值守人员一同驶向三峡大连庄河Ⅲ海上风电场(以下简称“庄河Ⅲ海上风电场”)。




破,海冰

▲ 三峡大连庄河Ⅲ海上风电场海域的海冰

船行过半,未见风机,海冰先至。

抬眼望去,海浪层叠间,数米见方的浮冰“拼”成足球场大小,随浪涌围至船周。

三峡集团所属三峡能源运维公司庄河项目部检修班长张柏站在船尾,眯眼估测冰层厚度:“覆冰厚约两三厘米,不影响船只行进。”

海冰,是庄河Ⅲ海上风电场面临的“特殊”难题。

该风电场位于黄海海域北端,是我国纬度最高的海上风电场,冰期跨越小、大寒两个节气,对巡检提出挑战。

上船前,庄河项目部检修员南小告诉记者,海冰意味着航程的不确定性,“运维船可破薄冰,但假如冰层厚度上了10厘米,运维船可能被困,只能返航。”

相较于船只,海冰对风机影响更大。

“海冰从水平方向直撞向风机,会影响风机结构震动。”项目工程师王博介绍,“为此,我们创新抗冰型钢、装配式抗冰锥和下压型钢套笼三代海上风电基础抗冰结构‘三步走’。”

抗冰“组合拳”效果如何?

记者远望风电场,风机阵列展臂旋转,明黄色抗冰锥如“围脖”环绕塔筒。每当海冰随浪涌撞上风机,薄脆的冰缘便沿椎体斜向前进,随后弯折碎裂,由冲击引发的冰激振动大幅减小。

6米多高的抗冰锥,形状、大小、材料等细节,浓缩着三峡人多年创新攻关,是“海冰环境调查-抗冰理论研究-模型试验分析-数值模拟计算-工程结构设计-现场原位监测”的成套设计体系的缩影。

2023年5月,由三峡集团所属三峡上海院申报的《海上风电结构抗冰的关键技术与设计体系研究》荣获2022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我国海上风电,在此“破冰”!

看,运维

▲ 集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在远程监测海上风机运行情况

走进集控中心,记者抬眼便看见“安全是颗螺丝钉 一时一刻不能松”的红色条幅。

同一本笔记、同一套工服、同一份责任,十几斤装备披身、背着冰镐爬风机的值守员们,坐在监控屏幕前协调电力调度、监控发电曲线、判断风险故障时,同样不松劲。

20个人,4个班组,5年坚守,换来72台风机安全发电近35亿千瓦时,收获“三峡能源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全国大型风电场站劳动竞赛优胜场站”等20多项荣誉。

“庄河Ⅲ海上风电场是我国东北区域首个风电场。‘首’这个字,不仅代表着创新之需,更意味着安全之重。”庄河项目部副主任王瑞感慨,“我们24小时,盯紧每一组数据,每一条曲线,每一个屏幕,确保安全不掉线。”

值班人员轻点鼠标,从机组四周浮冰运动,到升压站内设备管路,一幅幅监控画面清晰映入眼帘。

“近年来,我们持续加大技防力度,筑牢安全屏障。通过布置监控视频加红外传感器,实现海上升压站自动消防、无人值守;我们同时还借助无人机完成风机叶片、塔筒、机舱等部位的避雷针、避雷带巡检。”庄河项目部主任刘宏健指着身边一架半米高的巡检无人机,向记者介绍道。

2024年,庄河Ⅲ海上风电场接入三峡能源“新智慧运营一体化系统”。该系统可收集从茫茫海上成千上万个传感器发来的数据,通过汇总分析,形成巡检工单,送至各场站运维人员手机端。

不久前,三峡能源基于大数据故障诊断研发了预警系统,不仅能修正与优化不同设备的预警模型,还能识别风险,触发预警信息。“我们会随时收到提示,哪些设备要及时‘体检’,真正实现‘安全屏障,触手可得’。”刘宏健说。

盼,春节

▲ 运维人员在海上升压站上进行例行巡视检查
庄河项目部的三层小楼简洁明亮,办公室宽敞整齐。记者走进集控中心大厅,只见值守人员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放在一旁的春节对联还没来得及贴上。

“天气寒冷,居民用电增加,保发保供任务繁重,所以过节也是‘过关’。我们提前半个月排好春节值班表,本地员工优先值班,让远在内蒙古、河北等地的小伙子们好好放个假。”刘宏健说。

为了实现工作团圆两不误,王瑞将家安在了场站附近。虽说通勤路程不到半个小时,他也数不清多少个年没在家过了。

“每年春节,大家聚在一起包饺子,擀皮拌馅,手艺不错!晚上十二点,报完当天的日报和第二天发电量,所有统计和预测工作干完了,就开视频,和家人一起跨年。”王瑞说。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东北区域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辽宁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风光累计装机要达到37吉瓦。2024年上半年,庄河市提出打造2000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和500亿产值的清洁能源产业集群。

庄河Ⅲ海上风电场作为东北区域首个海上风电项目,见证并参与了黄海北部“蓝色引擎”从无到有的发展进程。一晃十年,从庄河Ⅲ海上风电场,到庄河Ⅴ海上风电项目,再到投身风电机组装备制造,海上风电产业链在黄海北部海域扎根愈深、布局愈广。

“舍一家欢,守万家暖。”王瑞的一句话,说出了所有能源一线场站值守人员的心声。

记者在采访期间得知,就在今年6月,随着庄河Ⅴ海上风电场并网,三峡能源辽宁分公司将统一接入省内区域风光场站运维。“届时我们将专注巡检,有更多技术和时间提升场站安全。”张柏说。

数字化技术的驱动产业升级,目标是基层“减负”,让场站安全、员工幸福。

“希望明年更多值守兄弟回家过个团圆年!”王瑞笑着说起新年愿望,朴实而诚恳。



值总:陈晓英 王东红

编辑:高锦涛 任贤

美编:宋程

来源:中国三峡集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