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半年已经审的特别快,我觉得事实上按照注册制的标准已经在做了。如果是在上市后和上市中出现问题,应该坚决打击,坚决让他们退市,把中后段抓得更紧一点。”李曙光表示,这也是刘主席一直在说的稳和快的关系。一方面让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另一方面一旦发现问题就要让你退、吃到苦头。
两会期间,刘士余再次强调,资本市场改革是要迈稳步,而不是迈大步。稳,也是刘士余上任以来多次提及的字眼。
不久前,刘士余在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总结上任一年的工作时,就用“稳、严、进”三个字进行概括。“稳”主要体现在政策预期稳、市场运行稳和改革步子稳,拿捏好改革的顺序,稳扎稳打。
在业内人士看来,就改革的顺序而言,注册制和退市制要两条腿走路,不能让A股成为暴饮暴食而不相应排出的貔貅市。3月7日,证监会副主席姜洋两会期间表示,“证监会目前正在修改和完善退市标准。”
“因为A股退市制度借鉴了国际经验,已很先进,退市标准本身已无太大改革空间。因此要尽快推进注册制,另外禁止跨界并购或跨界买壳上市。”董登新认为,IPO体制与退市制度是有机统一,二者是孪生兄弟。
李曙光认为完善退市制度应该是执行层面。“在执行上应该少一些同情、少一些怜悯,多一点狠劲。重点加强维护投资者权益,比如对于连续两年亏损的ST公司,要对其资产重组、卖壳行为等做出更完善的限制;其次供给侧改革下,对企业的财务重组、再融资等更加严格的审查;执行层面不是喊口号。”他说,我觉得刘主席的监管思路很对路。
注册制和退市制作为资本市场最重要的两大制度,一直难以真正有效实施,多年的阻力不言而喻。在刘士余“稳”字当先的理念下,如何处理好稳和改革的关系?
上述首席策略分析师认为,这主要取决于市场环境。“如果市场本身在一个比较弱市中,但资金流入又还是比较高的,这时候就好比一屋子的水(资金供给),堵上一些有漏洞的资金需求(非公开),慢慢放开IPO(或者叫公开发行)的门,自然就是在稳中推进了。但是在一个市场本来资金供给上有欠缺,再放开注册制,或者市场本身在一个强势高位环境下,杠杆又比较高,就不稳了。
“放注册制或者其他层面的股票市场改革,一定是在一个相对资金供需合适、市场环境相对较为弱的位置上去做的,比如当年的股权分置改革。”上述首席策略分析师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