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又到了高考发榜的时候。对于考生和家长而言,这可能是人生中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时刻,假若成功考取了名校,人生或许就从此改变。
这背后的逻辑是,好的高考分数带来入读名校的机会,而毕业于名校又能极大地增加考生未来在劳动市场上的竞争力,最终通过丰厚的工资回报实现向上流动。
最近,两位研究者聚焦了这个逻辑。他们得到的基本结论是,一个能够考上名校的分数确实能带来丰厚的工资回报,却对考生晋身所谓的 “精英阶层” 没有帮助。
目前未有一份数据可以涵盖高考对工资回报和社会流动等方面影响的信息。两位研究者于是选择自行收集数据。在 2010-2015 期间,他们计划从中国 2300 多所大学中随机选择 100 所大学里的 400 位大四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由于经费限制,最终只能从 90 所大学里获得数据。但累计下来也有 40916 个样本。
他们尤其感兴趣的是其中介乎于高考全国 “重点线” 上下 20 分范围内的 10335 位考生。原因是,个体劳动市场回报的差异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而在 “重点线” 附近的考生至少在个人能力上没有本质的差异 (高考存在明确的评分标准)。然而就是这么一、两分,可能就让一些考生上了名校、有些只能上普通大学。这也就影响了两者未来工资回报和向上流动的机会。因此,只比较 “重点线” 上下考生将极大降低分析比较的技术难度。
统计方法分析显示,“重点线” 上的考生入读名校的概率高达 34%,相反,“重点线” 下的考生机会只有 4% 。这个差异造成的结果之一是,前者未来在劳动市场上每个月可以多拿 150 元,这约等于毕业生整体薪酬中位数 (2,500) 的 6% 。
考虑省份、年份、专业等差异后,那么入读名校可以带给考生每个月 1000 元的额外回报。这个数值经已等于整体薪酬中位数的 40%,回报是相当的可观。
与此相对的是,研究者并未找到证据支持,“重点线” 上的考生在进入一些所谓 “精英” 职业 (比如 “体制内单位” 或外企) 上更有优势。数据也没有显示这些考生相比成绩更差的考生更可能获得诸如工作地户口、五险或房屋津贴等非工资回报。
最后,“重点线” 上的考生是否有更高的向上流动机会呢?
有必要说明一下此处 “社会流动” 的定义。和社会学的分析不同,社会流动在这里指代的不是从一个较低的社会阶层上升到较高的阶层。它指代的是另外两个维度:一方面,在以家庭收入作为参照的情况下,“重点线” 上的分数成绩能否让一个来自较低收入家庭的考生未来在劳市场的收入分配上占据更好的位置?另一方面,考生未来工资回报往往受到家庭背景影响,那么 “重点线” 上的分数成绩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抵消家庭背景差异的影响?
第一个维度的答案是肯定的。高考成绩对未来工资回报的影响大约是家庭收入的两倍。这意味着,一个来自最低家庭收入的考生假如取得了 “重点线” 上的成绩,他的第一份工作的工资会比一个来自家庭收入更高、但成绩较自己差的考生更高。
但即便如此,对于来自家庭收入最高 20% 的考生而言,即便高考成绩不佳,他的第一份工作的工资收入仍然要高于所有家庭收入比自己低、但分数在 “重点线” 上的考生。换言之,在第二个维度里,好的高考成绩并不能代替家庭背景的影响。相反,研究者发现,恰恰是家庭背景、而不是高考成绩,影响了考生未来进入上面提到的那些 “精英” 职业的机会。
这样的分析结果到底是 “好” 还是 “坏” 呢?
正如两位研究者所言,他们只是希望描述事实。“好” 还是 “坏” 取决于看待问题的出发点。由积极的方面看,好的高考成绩带给考生以及他们家庭的回报还是可观的。但从消极的方面看,以为单凭一次好的高考成绩、人生就从此 “逆袭” 了,那是不切实际的。
Ruixue, Jia, and Hongbin, Li. “Access to Elite Education, Wage Premium, and Social Mobility: The Truth and Illusion of China’s College Entrance Exam”,Workng Paper.
文字编辑:秦北辰
图片编辑:林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