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业观察
关注医疗行业趋势,提供有观点、有态度的医疗行业文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政府网  ·  央行最新发布,传递重要政策信号 ·  10 小时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ABC回应产品争议、成都警方通报保安持棍殴打 ... ·  15 小时前  
底线思维  ·  DeepSeek为什么要开源?可能与人工智能 ... ·  21 小时前  
半月谈  ·  打卡 | 蛇年元宵节何时月最圆? ·  昨天  
瞭望智库  ·  “村T”来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医业观察

泪目!呼吸领域连续痛失两名领军人物

医业观察  · 公众号  ·  · 2024-12-28 21:47

正文

有观点,有态度

这是医业观察的第 2366-7 期文章


来源:梅斯医学



12月23日、12月24日,呼吸与重症学科连续痛失两名业内专家、领军人物,他们年纪轻轻却英年早逝,实在令人悲痛。



广东省人民医院陈正贤教授逝世

介入性肺病学领军人物之一

正是发光发热的年纪

12月23日、12月24日,呼吸与重症学科连续痛失两名业内专家、领军人物,他们年纪轻轻却英年早逝,实在令人悲痛。


12月23日,广东省人民医院传来悲痛的消息,该院呼吸与重症学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介入呼吸病学领域内享有盛誉的开拓者 陈正贤 教授,不幸去世。

陈正贤,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至少在 介入性肺病学和 支气管热成形术 治疗难治性哮喘 等领域,他是首屈一指的人物。


陈正贤主任 1982年毕业 于中山医科大学医疗系,获学士学位,1987年他又在中山医科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94至1996年,他获得国家公费支持,赴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内科学院深造,师从德国著名内窥镜介入治疗专家 Schmidt 教授,学习现代呼吸内科临床理论和技术,德国留学的这一经历,使他日后为中国介入性肺病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德国回来后,陈正贤主任一门心思投入到临床和科研。


在数十年的工作中,他对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常见病的临床诊治有极深的经验。对于感染性疾病、胸腔疾病、结核和肺部肿瘤的临床诊治技术方面,更是成绩显著, 他尤其擅长内窥镜介入治疗技术,是国内最早开展气管内支架、气管内激光、气管内探条和球囊扩张等技术的一批专家,并首创了气道内球囊置入治疗气道大咯血。


据统计,我国约有3000万哮喘患者,其中5%是重症或者难治性哮喘,一旦发展为难治性哮喘,急诊就医频率和住院频率将是轻中度哮喘的15倍到20倍,这是造成哮喘治疗费用增加,甚至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


对于这种难治性哮喘的治疗, 支气管热成型术 是一个好办法,效果不错,陈正贤教授正是国内最先开展这个手术的呼吸介入领军人物之一。



查阅资料可知,支气管热成型术首次将非药物治疗手段引入到了哮喘治疗领域,不仅可以提高难治性哮喘的诊疗水平,改善哮喘的整体控制水平和预后,还可以降低医疗成本,可以说是难治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健康福音。


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治疗哮喘的新疗法,支气管热成型术备受关注。我们知道,凡是哮喘发作很频密的病人, 平滑肌都会很肥大,通过用热的、中等度的方式来接触这些平滑肌,让它们得到一部分的消融,消融到接近正常的水平后,就可以减低平滑肌的收缩,减少哮喘的发作,就能极大改善病人的症状和发作密度。


在一次学术会议上,陈正贤教授就曾推广过支气管热成型术,他说道:“多年前我有一个病人,患有哮喘多年,怎么治都治不好,加上她经常口服激素,就出现了激素的并发症。她是湖南人,听说我们一直开展这个工作,就直接来到医院找我治疗,经过几个星期的工作,基本完成了热成型的治疗,病人出院回家后反映效果非常不错,其实,这是一个很顺利很成功的病例,这也证明了支气管热成型术对难治性哮喘确实有效果。”


临床和技术上的卓越成就也促进了陈教授科研上的进步。


近5年来,陈正贤主任共发表有关介入性肺病学方面的论文50余篇,主编出版技术专著《介入性肺病学》第一、二版和《内科胸腔镜》论著, 为介入性肺病学技术在我国的普及和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除此之外,陈正贤还创立广东省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 并担任首届会长 ,担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介入呼吸病学学组副组长,任《国际呼吸杂志》和《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的编委。


鉴于对介入性肺病学领域做出的贡献, 陈正贤曾获得广东省委省政府一等功、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以及特等奖,并在2012年荣获“中国呼吸医师奖”。


他还入选了以临床技术为主要评价指标的2014-2016年度“中国名医百强榜”、入选首届“羊城好医生”;2016年,他以高人气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医生”。


就是这样一位医生,年龄并不大,正是发光发热的时候,却猝然长逝, 令人悲痛!

陈正贤主任,一路走好呀!


上海同济医院邱忠民教授逝世

年仅60岁

离世前10天,还在带病工作!

噩耗从不形单影只,隔一天,12月24日,上海同济医院也发来讣告:上海市同济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原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原主任,上海市同济医院首席专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邱忠民 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 2024年12 月24日12时27分不幸逝世, 享年60周岁 。遵邱忠民教授遗愿,丧事从简。


对于这个悲痛的消息,笔者首先感到很震惊!!笔者长期参加上海的各种学术会议,印象中前几天才刚刚见过邱忠民主任,这才几天,怎么就突然逝世了呢?


邱主任同样是呼吸与重症领域的领军人物!据笔者了解,邱主任一步一步取得如今的成就,实在不容易。


1964年,邱忠民出生于江西赣州赣县一个小村镇,1977年刚恢复高考时,他在未完成高中学业的情况下参加高考,被赣南医学专科学校录取,1981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到乡镇卫生院工作。


由于不甘平凡,心中又有火热的理想, 1986年,邱忠民成功考取江西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1994年,他又考取北京医科大学,攻读呼吸专业博士生。


多年来持续刻苦读书,邱忠民从一个贫困的小村庄走出来,一步一步逆袭成为共和国的最早一批博士,了解他经历的人们,无不为他的坚韧感动落泪!


毕业后,作为引进人才,邱忠民去了江西大学中医院呼吸内科任副主任。2002年4月,他又进入到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呼吸内科工作,坚定不移地从事慢性咳嗽、哮喘以及呼吸系统疑难疾病的诊治。此后,凭借着出色的能力,他一步步成长为科主任、副院长。

邱忠民主任是中国咳嗽研究领域的先驱者,他从本世纪初开始投身于咳嗽的临床诊治及研究工作,20多年如一日,在咳嗽研究领域勤耕不辍,精业笃行,尤其是在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的诊治及机制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据了解,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ux-related cough,GERC)是以慢性咳嗽为突出症状的特殊类型胃食管反流病(GERD)。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肥胖人群增多,GERC日益多见,这已成为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有效治疗GERC首先需要明确诊断,但由于涉及多学科,GERC的识别比较困难,诊断方法和标准尚未统一。


邱忠民在这方面有独特的研究,他曾发表多篇文章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诊断进行了总结,让业内更深刻地认识了这种疾病。


有关邱忠民的逝世原因,中国咳嗽联盟透露,“ 去年11月患病以来,与疾病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他的一名同事则表示“邱教授罹患了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到了12月20日的时候,邱忠民教授开始出现心功能不全的症状,21日,发生呼吸窘迫,当天晚上就麻醉气管插管,最终于24日中午经抢救无效去世。”


必须指出,就在邱主任去世的10天前,也就是12月14日,咳嗽亚专科能力提升项目全国启动会在广州开幕, 邱主任还带病参加了视频会议,并进行了长达数分钟的学术演讲,和与会同道深刻进行了交流。


带病工作,令人泪目! 即使在生命的最后关头,邱主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


敬爱的邱忠民教授,一路走好呀!


成熟的呼吸与重症专家可抵得上一个营的士兵!

痛失两员大将,损失太大了

众所周知,呼吸与重症医学科是极为重要的科室!


呼吸与重症医学科(Pulmona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PCCM)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地位特殊, 该科室专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重症患者的监护与救治 该科室的建设和发展为呼吸疾病和重症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医疗支持,特别是如今在面对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和各种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展现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